盐是怎么生产出来的?盐的生产过程
1
盐是怎么生产出来的?盐的生产过程
5.盐是怎么制成的?看到盐的形成过程你觉得怎么样呢
2
盐是怎么生产出来的?盐的生产过程
5.盐是怎么制成的?看到盐的形成过程你觉得怎么样呢
3
食用盐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一)海盐的生产 我国的海盐生产,一般采用日晒法,也叫“滩晒法”,就是利用滨海滩涂,筑坝开辟盐田,通过纳潮扬水,吸引海水灌池,经过日照蒸发变成卤水,当卤水浓度蒸发达到波美25度时,析出氯化钠,即为原盐。日晒法生产原盐,具有节约能源,成本较低的优点,但是受地理及气候影响,不可能所有的海岸滩涂都能修筑盐田,所有的季节都能晒盐。空气干燥,日照长久,蒸发量大,盐的产量就高,反之,产:量就低。在我国的北方盐场,只有3月至11月才是晒盐季节。 日晒法生产原盐,其工艺流程一般分为纳潮、制卤、结晶、收盐四大工序。 1.纳潮 实际上是生产原盐的原料提取过程。海水是盐业生产的原料,为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千方百计地保证原料的供应。目前,采用的纳潮方式有两种,一是自然纳潮,二是动 力纳潮。自然纳潮是在涨潮时让海水沿引潮沟自然流人;动 力纳潮一般采用轴流泵将海水引入,其特点是不受自然条件限制。 2.制卤 制卤是在面积广阔的蒸发池内进行的,根据每日蒸发量适当掌握蒸发池走水深度,使卤水浓度逐步提高,最后浓缩成饱和卤。 3.结晶 海水在不断蒸发浓缩过程中,各种盐类浓度不断增大, 当盐类浓度达到饱和时,将以晶体形式析出,在过饱和溶液中,不断维持溶液过饱和度,晶体就能继续生长。 4.收盐 就是将长成的盐,利用人工或机械将盐收起堆坨。 (二)井矿盐的生产 井矿盐生产主要分为采卤和制盐两个环节。不同的矿型 采用不同的采卤方法。提取天然卤的方法有提捞法、气举法、抽油采卤、深井潜卤泵、自喷采卤等方法。在岩盐型矿区大多 采用钻井水溶开采方法,有的采用单井对流法,有的采用双井水力压裂法。 1.对流法 此法是目前国际国内开采岩盐矿床比较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机械化程度较高,成本较低。它利用了岩盐矿具有溶解于水的特点进行开采,具体方法是:打一口井到盐层,下两层套管,外层套管用油升水泥固好井,从其中一层管注入水,溶解盐层,由另一根管子把卤水抽上来。 2.压裂法 此法是在地面打两口钻井,下人套管,将井管与井壁封固,从一口井压人高压水,在盐层形成通道,溶解盐层,形成饱和卤水,由另一口井压出地面,交付生产。 制盐是在厂区进行的,将蓄卤池净化后的卤水输入罐中,利用蒸汽加热,使水分不断蒸发。卤水经过蒸发后即成为半盐半水的盐浆,再经离心机脱水,输入沸腾床干燥即为成品盐;如果卤水含芒硝较多,可采用冷冻母液或热法提出芒硝;江西盐矿引进瑞士苏尔寿公司的盐硝联产工艺,具有领先的代表性。 如果卤水含石膏较多,则提出石膏以保证盐品质量。 (三)湖盐的生产 湖盐分为原生盐和,再生盐,主要采用采掘法或滩晒法。采掘而言,有些湖经过长期蒸发,氯化钠沉淀湖底,不需经过加工即可直接捞取。如柴达木盆地的盐湖,历经数千万年变化;形成了干湖,其盐露于表面。各地目前以采盐机或采盐船进行生产,它的工艺流程大致是:剥离覆盖物——采盐——管道输送(或汽车输送)——洗涤、脱水一皮带机输送一成品盐人坨。至于滩晒法与海盐生产工艺相类似。
4
食盐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工业上用海水晒盐(也称盐田法)或用井水、盐湖水煮盐,使食盐晶体析出。这样制得的食盐含有较多的杂质,叫做粗盐。粗盐经溶解、沉淀、过滤、蒸发,可制得精盐。还有较多人为了补充更多的盐分,将碘元素加了进去。
拓展资料:
食盐是人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成人体内所含钠离子的总量约为60 g,其中 80%存在于细胞外液,即在血浆和细胞间液中。氯离子也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下列几点:
1.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Na和Cl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K和HPO4是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在细胞外液的阳离子总量中,Na占90%以上,在阴离子总量中,Cl占70%左右。所以,食盐在维持渗透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人体内水的动向。
2.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由Na和HCO3形成的碳酸氢钠,在血液中有缓冲作用。Cl与HCO3在血浆和血红细胞之间也有一种平衡,当HCO3从血红细胞渗透出来的时候,血红细胞中阴离子减少,Cl就进入血红细胞中,以维持电性的平衡。反之,也是这样。
3.氯离子在体内参与胃酸的生成
胃液呈强酸性,pH约为0.9~1.5,它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盐酸和粘液。胃体腺中的壁细胞能够分泌盐酸。壁细胞把HCO3输入血液,而分泌出H输入胃液。这时Cl从血液中经壁细胞进入胃液,以保持电性平衡。这样强的盐酸在胃里为什么能够不侵蚀胃壁呢?因为胃体腺里有一种粘液细胞,分泌出来的粘液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层约l mm~1.5 mm厚的粘液层,这粘液层常被称为胃粘膜的屏障,在酸的侵袭下,胃粘膜不致被消化酶所消化而形成溃疡。但饮酒会削弱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往往增大引起胃溃疡的可能性。
此外,食盐在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上也有作用。 当细胞外液大量损失(如流血过多、出汗过多)或食物里缺乏食盐时,体内钠离子的含量减少,钾离子从细胞进入血液,会发生血液变浓、尿少、皮肤变黄等病症。 人体对食盐的需要量一般为每人每天3 g~5 g。由于生活习惯和口味不同,实际食盐的摄入量因人因地有较大差别,我国一般人每天约进食食盐10 g~15 g。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5
磷酸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工业生产方法有湿法和热法。前者制得磷酸浓度较低,而且含杂质较多,需要进行净化。如以酮-醇混合物为萃取体系精制湿法磷酸,经萃取-洗涤-反萃取和钡盐沉淀净化的工艺流程,已生产出合格的85%工业磷酸。后者制得磷酸浓度和纯度都高,但耗电量大、投资和成本较高。湿法是用酸分解磷矿石制得。此法分为硫酸法、盐酸法、硝酸法和硫酸氢铵法。常用为硫酸法。硫酸法由于反应温度和制得磷酸浓度不同,在磷酸水溶液中硫酸钙晶体有三种不同形式,按其生产工艺分为“二水物”流程、“半水物”流程、“无水物”流程,近年还出现“半水-二水物”流程和“二水-半水物”流程等。
湿法(硫酸法)二水物流程将磷矿石粉碎至80~100目后,加入萃取槽,再加人淡磷酸和返酸以维持料浆的液固比为(2.5~3.5):1(重量比),并调节磷酸浓度。把硫酸按理论量的102%~104%加入萃取槽,与磷矿粉于75~85℃进行萃取反应4~8h。反应后的料浆经过滤,滤液即为磷酸,浓度一般在20%~25%P2O5,其中一部分返回萃取槽调节液固比,另一部分送去蒸发浓缩,制得磷酸成品。其滤渣经多次洗涤后排出,其磷石膏用于制造硫酸的原料,洗液返回萃取槽用。热法热法磷酸的生产有酸冷流程、水冷流程和喷射除雾流程,现分述如下:酸冷流程将黄磷在熔磷槽内熔化成液体,经磷喷嘴送人燃烧水合塔,同时用压缩空气(一次空气)将磷雾化,使磷氧化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了使磷氧化完全,在塔顶还需补充二次空气。在塔顶沿塔壁淋洒30~40℃的循环磷酸,使五氧化二磷气体冷却,同时与水合成磷酸。排出的气体进入电除雾器以回收磷酸,再经冷却至30~40℃后,大部分作循环磷酸返回燃烧水合塔,小部分作磷酸成品。其水冷流程将黄磷熔化后,用泵把液态磷送人燃烧室,同时用压缩空气使磷雾化,并补充二次空气,使磷在燃烧室内进行氧化。产生气体温度为800℃左右,在室外用水冷却,使壁温保持80~125℃。从燃烧室出来的气体进入石墨制的气体冷却器,气体经冷却至80℃时进入水合塔,在塔中分三层喷水冷却,并水合成磷酸成品。尾气冷却至100℃以下,经电除雾器排入大气。喷射除雾流程将液态黄磷经磷喷嘴送入燃烧水合塔,同时用压缩空气使磷雾化,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立即与水形成磷酸酸雾。将酸雾经热交换器冷却后被喷射除雾器吸人,酸雾在喷射器喉部碰撞,凝集成大颗粒后在旋风分离器内回收,配制成85%H3PO4,制得磷酸成品。
川东化工工业级磷酸原料产自自有精磷矿山的磷矿石制得的黄磷,再由黄磷通过热法工艺进而制得的正品热法磷酸,杂质更少,重金属含量更低,质量相当稳定,主要应用于金属表面处理剂,磷酸盐原料制品,有机反应催化剂,耐火材料添加剂,木质原料制造活性炭的活化剂等。
6
盐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每人每天需要6~10克盐才能保持人体心脏的正常活动、维持正常的渗透压及体内酸碱的平衡,同时盐是咸味的载体,是调味品中用得最多的,号称“百味之祖(王)”。放盐不仅增加菜肴的滋味,还能促进胃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我国盐的资源很丰富,产盐区遍及全国,产量也很大,不仅能充分满足国内人民生活的需要,而且还可以组织出口。我国所产的食盐主要有海盐、井盐、池盐、矿盐等。食盐按加工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原盐(粗盐)、洗涤盐、再制盐(精盐)。原盐是从海水、盐井水直接制得的食盐晶体,除氯化钠外,还含有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钙、硫酸钠等杂质和一定量的水分,所以有苦味;洗涤盐是以原盐(主要是海盐)用饱和盐水洗涤的产品;把原盐溶解,制成饱和溶液,经除杂处理后,再蒸发,这样制得的食盐即为再制盐,再制盐的杂质少,质量较高,晶粒呈粉状,色泽洁白,多作为饮食业烹调之用;另外,还有人工加碘的再制盐,为一些缺碘的地方作饮食之用。酸与碱中和的产物(中和反应),由金属离子(包括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
-
以上是关于盐的生产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