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志愿军为什么输的那么惨
1
第五次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惨胜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志愿军以牺牲8.5万余人的惨烈代价,歼敌8.2万余人,以至于彭德怀元帅多年以后在他的回忆录中悲戚地将第五次战役列为他人生中的四大败仗之一,毛泽东也因为这次战役的惨胜将原本既定的“长期准备,短期速胜”痛苦地转变成“零敲牛皮糖”,志愿军的战略模式瞬间扭转成为由打小歼灭战逐步过渡到打大歼灭战的方针,起初计划一口气吃掉”联合国军“的作战目标全面被志愿军高层抛弃。
第五次战役为何会成为志愿军高层挥之不去的伤痛?一场毕其功于一役的战役为什么会打成敌我双方的惨烈厮杀?这一切还得从当时有利于我军的客观因素讲起。
1951年,伴随着前三次战役所取得空前伟大胜利,志愿军一路高歌猛进将战线强势碾压到了三八线以南的汉城地区,而此时我军一线兵力不足和后勤补给困难的劣势也开始凸显了出来。当年的1月25日,“联合国军”揪住我军的这一短板立即以东西两线共计23万余人向志愿军发起了猛烈的反攻,代号”霹雳行动“。
我志愿军虽确立了“西顶东放”的作战策略,但由于中路的砥平里之战没有取得胜利,整个战线被迫在敌人的猛烈攻势下步步收缩,志愿军被迫从汉城退出,一直在三八线南北全线进行运动防御战以遏制敌人的进攻,而此时“联合国军”前线指挥官范弗里特发现大批中国援军赶来遂命令停止攻击战争暂告结束,这就是志愿军的第四次战役。
第四次战役虽然志愿军创下了歼敌5.3万余人的丰硕成果,却也付出了伤亡4.2万余人的惨重代价,但酿成这个巨大代价的是由于一线兵力不足和后勤给养供应乏力所致,志愿军在受限于这两个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尚能实现歼敌大于伤亡已实属不易,因此,第四次战役综合的来看,不算是一场惨胜。
2
第五次战役,双方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军事素养和鲜明的特点。
此战中,志愿军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教训也很深刻。
不再陌生的彼此
经过四次战役的交手,交战双方都已经基本掌握了对手的特点。
美国人从早期的不适应中缓了过来,摸清楚了我军的作战特点,确立了“主力靠拢”、“等齐发展”、“磁性战术”等针对性打法。
其基本点是:充分利用其火力、机动力优势,抓住我军火力、补给上的困难,限制我军穿插、迂回、夜战等能力的发挥。
3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第五次战役,在咱我们的眼里是不折不扣的胜利,而且是大胜利,但在彭老总的眼里,这是他的一次军事失利。
老总一生有四次失利,第五次战役是最后一次,这一次战役结束之后,老总整个人都老了,几乎在一夜之间脸上的褶皱不仅变多了,更变深了。
今天借着题主这一亩三分地,咱就把第五次战役,从头到位的叙述一下,估计文章有点长,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耐心的瞅一瞅。
要说第五次战役,咱的以第四次战役的结果为背景说一下,不然文章就没个支持点。
第四次战役的战果非常大,单论砍敌人脑瓜子的数量,您就是把前三次的数全部加起来,都没有这一次多的。
4
5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同前四次战役不同,第五次战役打得并不好。
李奇微上台以后,率领联合国军经历了第三次、第四次战役。
6
7
8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对五次战役期望值太高,战线拉的太深,后勤供应不上,部队打的太远,伤亡很大,可以说是惨胜。尤其是180师突进的太快,单独突出,最后被美军分割包围。
当时,我军还拿解放战争的经验来对付美军,其实美军和国民党军队的美械师是完全两回事。我军对于美军的机械化装备没有足够的认识,而且有些军队对付机械化的经验,也没有被其他的部队认同。
志愿军个别兵团领导指挥失误;兵团和下面的军、师通讯不畅;有的部队,例如180师,右方是63军,左翼是15军,结果两军撤离时,根本没有通知180师,该师仍在固守待援,最后被美军机械化部队分割包围,损失惨重。
所有的一切都表明,志愿军在朝鲜战争的时候,对于指挥、后勤、通讯等等,都远远不如美国二战时的水平。从此,志愿军在也没有对美军发起战役规模的军事进攻,而是退守三八线与美军打起来坑道防御战,反而对美军造成重大伤亡,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