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戊戌变法”为何只推行了短短百余日,就失败了呢?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从光绪那一帮人折腾的样子来看,变法能成功那就是见了鬼了!

变法就是打破原有的格局将利益重新分配,这必定是要面临原有的既得利益者的阻力,从古到今都是如此没有例外。要成功变法,需要的条件太多,仅凭几个只会喊口号的大忽悠就开始变法,最终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主流意见中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守旧派实力势力,守旧派的代表是慈禧,所以所有的脏水都泼在慈禧身上,这个结论有失偏颇。一开始,慈禧是不反对变法的,因为光绪已经亲政,是拥有了一定的权力,借此变法也是对光绪执政能力的一个考验。但是,维新派在这里面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发上谕”,他们认为皇帝的圣旨能解决一切的问题。

当出现了障碍进行不下去了,他们认为问题的根源是慈禧,所以要逼袁世凯去兵变,可以看出维新派是多么的幼稚。因为“围园杀后”计划的泄露,这才导致慈禧连夜从颐和园杀回紫禁城囚禁了光绪,随后下懿旨抓捕维新派的人。

为什么变法会遭到上下的抵制,我认为原因就在于那过于激进的政策,变法的第一个纲领就是改革政府机构,取消多余衙门,任用维新人士。那么问题来了,把其他人都踢走,任用维新派,维新人士有多少可以用的人?从头至尾就是康有为为首的几个不得志的书生而已,他们连一个县都没治理过,竟然来要掌控整个国家的方向,哪个统治者脑袋进了屎才会这么干。

2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大清帝国经历了与西方列强的各种战争,签订了许多耻辱的卖国条约,虽然有过同治中兴,推行洋务运动,取得了一些成绩建立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可是甲午一役让清帝国输的一塌糊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说西方列强打不过那是以前不了解,可一直低头向我国学习的蕞尔小国日本都给打输了,国人的自尊心受到了强烈冲击,于是开始研究日本的明治维新、西方的君主立宪,企图从统治者内部发起政治改革,给这个病危的大清换血,戊戌变法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

戊戌变法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的

1895年甲午战争大清帝国战败后,李鸿章在日本下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要求割让台湾、辽东半岛,赔偿白银二亿两的消息传了北京,激起了正在北京参加科考完毕等待放榜学子的强烈不满,更是让在京参加考试的台湾痛哭流涕,

纷纷上书光绪皇帝拒绝承认《马关条约》变法图强。 最著名的当属康有为的“一万八千字的万言书”,得到十八个省的举人响应,有一千两百多人连署签名,到都察院门前请求代奏给光绪皇帝,让督察院的官员给拒绝了,但是,这个事情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3

4

甲午战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清王朝的统治危机日益加深,民族危机空前加剧,但与此同时,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在逐渐觉醒。

随着西学的不断传入和对洋务运动的反思,以“康梁”为首的维新人士,掀起了一场思想上的改良运动,给这个岌岌可危的清王朝算是带来了“死里求生”的一线生机。但这次改革依靠的最高人物,却是一个没有掌握实权的皇帝,没有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支持,这又注定了这场改革将会“异常艰难”的进行,最后的结果也是不尽人意,以“戊戌政变”而落下帷幕。但这其中失败的缘由颇值得我们思考。

改革的失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中国资产阶级,不像是西方那样经过长期的斗争而强大起来的,它是由晚清的地主阶层和官僚阶级逐渐转变而来的, 在晚清统治时期,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让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这样一来,资产阶级从一开始就必然与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同时也要受到封建主义的压迫。

另一方面, 资产阶级本身没有实力和能力去生产机器设备, 因为它实在是太弱小了,和封建势力比较起来,它没有多少钱,更没有多大的权,自身就具有先天不足的缺点。它不得不从外国资产阶级手中购买武器装备。这样一来, 资产阶级就又不可避免地与帝国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同时也要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

5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到同年的9月21日,一共维持了103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光绪和慈禧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国无二主,天无二日,慈禧太后长期掌控政权,光绪形同傀儡。两人之间的权利争夺是必须以一方的失败而告终,这种矛盾是不可调解的。在戊戌变法之前“一切用人行政皆出西后之手,光绪虽有亲裁大政之名,而无其实”,这显然是光绪无法容忍的,他对这种有名无实的皇上已经忍耐到了极限,就像他对慈禧太后说的“太后若仍不 给我事权, 我愿 退让此位,不甘作亡国之君 ”,所以戊戌变法天然带有夺权的性质,光绪帝想通过戊戌变法,革故鼎新,富强国家是真,但是其中也有着希望通过戊戌变法,掌握实权,完成权利交接。但这意味着慈禧太后会失去实权,这是慈禧太后无法容忍,因此为戊戌变法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2、力量悬殊,缺乏胜算

维新派的支持者光绪没有实权,康有为不过被授予总理衙门章京,梁启超管理译书局事务,授予超六品衔都是官职低微,没有实权。在朝廷中维新派官员寥寥无几,唯一有名望的翁同龢还被解除职务,最重要是而且没有军权,以至于想要发动政变还要临时去派人说服袁世凯。而慈禧太后实际上掌握着朝政大权,地方实力派,对维新运动,持观望态度。军权方面,几乎所有军队都被慈禧太后掌握,慈禧太后的亲信荣禄是直隶总督直接控制着京畿军权,从力量对比来看,相差悬殊。

6

变法的主导者负有很大的责任。

首先是康有为,他做事看人的格局太小,百日维新的时候,可以说他只是一个天真的改革者。自以为自己看到了所有改革的凶险,可没想到他所看到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

他在选人上也有大问题。孤掷一注的把所有希望和政治理想投到了光绪帝身上。可谁知光绪帝自己本手就优柔寡断性格懦弱。最根本的是他根本就没有权利。那时候的光绪可能还不知道自己是个傀儡,可外人几乎都看的出来,唯独康有为这帮外人没有看出个分明。

当时康有为在京城办强学会。李鸿章送来3000两赞助费,可没想到康有为当着众人的面,把李鸿章的钱给退回去了,还嘲弄了一番李鸿章,说他是顽固派中最臭的石头云云。另一边又对袁世凯欢迎有加,还邀请他做强学会会长。到后来还想叫袁世凯出动军队,包围颐和园,发动政变。可谁不知道,袁世凯是基本上个李鸿章差不多,都是在官场上摸爬多年的“老油条”。精通谋略手段。

在第一次朝堂议事时。与顽固派大臣破口大骂。还杨言变法就是要杀一两个一品大员才能成功。我想这样的狂话,慈禧也很少说吧。何况还是一个刚刚步入官场的新人,一来到就公开杨言要杀慈禧的亲信。

7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等,是晚清时期一次很重要的革新运动。当时,清廷内忧外患,前途渺茫,而有识之士开始寻求变革,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倡导学习西方的求新求变热潮,提倡发展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推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因而尝试着推行变法。

光绪皇帝(剧照)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试图更新朝政;二是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力图通过经济改良来提振经济;三是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并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四是创办报刊,开放言论,传播新思潮;五是训练新式陆军海军,意图通过革新军制来加强军力;六是在科举考试中废除八股文,以此来选拔新型官员,去除衙门中的庸官。

康、梁等和光绪皇帝所描绘的变法图景是很美,很吸引人的,可是,他们的期望太高,务实措施太少,以理想化的政治期望来代替现实的政治步骤,低估了保守势力的巨大反扑能量。结果,由于变法严重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派的根本利益,从而遭到慈禧太后为代表的保守势力的强烈抵制与疯狂反扑。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皇帝,逼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斩杀了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戊戍变法只延续了103天,便在保守势力的反扑下彻底失败了。

8

我是鹏正!我来回答!我是喜欢军事和历史的小学生鹏正。

戊戌变法主要失败的原因就是封建实力大于维新实力,最终的结果就是打压。

清政府为了救国图存,在光绪皇帝主张支持的维新派下达向全国宣布“变法”维新派一方有谭嗣同、康有为为首,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100天的时间内,实施维新变法。史称“百日维新”或者“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失败的第一个原因

最简单不过的就是,维新派触动了其他人的蛋糕,举个例子:原来就两个人吃的蛋糕,突然又加了一批人。对于原来的那些老贵族来说肯定是不同意的,他们就会想法来打压这些新型势力。所以就自然而然的组成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封建派,坚决反对维新派的新政,坚决不能让他们触动自己的利益。所以说白了,自己人都不想让变法成功。

9

中国的历朝历代的不断发展,都会经历很多改革创新,以适应人类各种不同的需求。历史上著名的变法很多,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比比皆是,但是大多数都会以失败告终。清朝末年的政治一片混乱,谭嗣同、康有为等六人联合起来向光绪皇帝推荐新法,史称戊戌变法,但遗憾的是因为种种的原因,最终以失败告终,这次变法也同历史上其他变法一样付出了血的代价。为什么戊戌变法会失败?其根本原因有哪些?

古往今来变法的动机是什么呢?最高层认为目前的统治方式阻碍了社会发展。变法即是要改变目前的统治方式,改变现有统治方式必然要改变现有的统治格局,改变现有的统治格局注定要改变现存的统治阶级利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既得利益者,但务请注意一点:触动利益永远比触动灵魂更难。

故成功变法一般具备二个特征:

1、强硬的最高统治者通过铁血手腕镇压现有的既得利益者,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保守派。前提是最高统治者牢牢把控着权利核心,强大到足以憾平任何阻碍力量,典型代表,秦孝公强力支撑下的商鞅变法。永远不要轻视既得利益集团,秦孝公去世后,商鞅被车裂警示无数后来的改革者。

2、保守派转型。既然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那就给他更新更大的利益。世界上没有永远的保守派,面对远远大于既得利益的诱惑,保守派瞬间转变为改革派!当然这需要相当的政治智慧,参照我朝改革开放。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