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诸葛亮位居丞相之职,拥有桑树八百株,田地十五顷...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看到这个问题,我们先别动手,也不要怀疑国人的三观是不是发生了崩塌。为了体现以德服人的精神,我们先来看看《三国志》里的这一段记载: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至於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国志,诸葛亮传》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就是,诸葛亮曾经写了一封奏疏给后主刘禅,奏疏的内容是这样的:

我家15顷薄田,还有800株桑树,家里的子孙吃穿用度基本不愁了。不需要买学区房,也不需要给亲家母太多彩礼,日子过得很不错。

至于我本人嘛,其实没什么花销,吃喝全都公款报销了。我自己也不搞一些其他投资,所以身边也不需要放钱。等到我归天以后,你看着吧,我绝对不会因为贪污这种事情愧对陛下的。

2

身居高位的的诸葛亮是否很富有,是否为官清廉,似乎历史书上的只言片语没有相关说明,那么历史上的诸葛亮到底有多少钱呢,笔者从三国志等历史书籍搜寻蛛丝马迹进行分析。

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幼年丧父,是叔父诸葛玄一手将他养大的,诸葛亮17岁那年,诸葛玄也因病去世。可以说诸葛亮初期的生活还是比较艰苦的。当然,那时诸葛亮虽然以种田为生,但还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毕竟也是士族,和荆州地区需要承担赋役的平民百姓还是不一样的。

一方面,当时因为战乱北方逃避过来的游民很多,刘表并却没有严格管理; 另一方面,诸葛亮与襄阳大族和荆州官方人员关系还算可以。因此,尽管他在隆中隐居生活很清苦,但是,作为客居于此的士人, 政府也不会多为难他。

3

我不想凭着一腔热血说诸葛亮是个清官或者说是个贪官,我想完全通过数据来说话。

在评价诸葛亮的800颗桑树,十五顷田地之前。我们需要先搞清楚三个前提条件:

1.桑树的特性。

2.汉代的田亩。

3.成都的面积。

4

诸葛亮何止是个清官,按照他的地位和应得的俸禄,应该远远不止这点的财产,我反而觉得六次北伐导致蜀汉兵疲民困,国库空虚,军需供给不足,诸葛亮应该缩减和捐献了自己该得的俸禄,还把一部分俸禄充入了国库,这才是为什么他的遗产仅有八百株桑树和十五顷田的原因。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国志》

如上,诸葛亮的财产详情来自于他向后主的上书中,里面提到自己在成都有八百株桑树,以及十五顷薄田,以作子弟衣食之资,略有余至于自己的随身衣食皆来自朝堂供给,衣食既足,也就无需再添加其他产业,再置办家财。等自己去世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衣食,外面没有多余的财产,以不负陛下。

后来诸葛亮死后,果如其言。

5

6

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了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在这个传记中,详细记录了诸葛亮为了蜀汉政权呕心沥血的所作所为。他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就一心一意的为刘备政权服务,他为刘备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刘备去世时,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了刘备的托孤重任,许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从此,为了实现他的诺言,他开始了独立支撑蜀汉政权的历程。

诸葛亮先是南征蛮中,八月渡泸,七擒七纵孟获,平定了南方的叛乱。然后又集中兵力,开始了对曹魏的北伐。诸葛亮一生中,对曹魏发动了五次北伐。他在战争中逐渐成长,到最后,曹魏对他只能避而不战。可惜天不假年,由于多年的劳累,诸葛亮积劳成疾,终于病死在第五次北伐中。

在《诸葛亮传》中,还专门提到了一件事。就是诸葛亮曾经专门向刘禅上表,说起自己的家事。在史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7

《三国志 诸葛亮传》: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这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上给皇帝刘禅的表文,内容是身为丞相的诸葛亮向刘禅申报自己的个人财产,合计为: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臣(诸葛亮)的子孙们日常衣食费用已有宽余,至于臣在外任职,没有额外的花费安排,随身衣服饮食全有国家供应,无需再置其他产业来增添家财。等到臣离开人世时,不让家里有多余衣物,不让外面有多余钱财,使自己辜负陛下的恩宠和信任, 等到诸葛亮去世之后,果然跟他之前说的一样。

诸葛亮与刘禅

我们来估算一下,诸葛亮的这些财产在当时算什么水平?

桑树在当时算是蜀汉最大的经济作物了,是用来养蚕的,然后蚕结成蚕茧,抽成蚕丝,制作成蜀汉鼎鼎有名的特产:蜀锦。蜀锦是蜀汉政权最大的出口换汇货物,不仅卖给曹魏和东吴,而且还远销西域,是当时上层社会最抢手的产品,诸葛亮自己也说过:我们能跟敌人作战,就得靠蜀锦了。诸葛亮能年年北伐,大部分是靠蜀锦创汇。

八百株桑树就算能养活2万只蚕,一年能产出100KG蚕丝,按一件蜀锦360克生丝计算,八百株桑树一年能产出大约280件蜀锦,虽然不知道三国时期蜀锦一件卖多少钱,但可以猜测一下,蜀锦算是高档服装,一般人买不起,放到现在就是上万人民币一件的高档服装,诸葛亮一年能产出280件上万人民币的高档服装,就是280万人民币的产值。

8

诸葛亮,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本来是一个躬耕南阳的隐士,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从此开始了报答知遇之恩生涯。

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隆中对》战略,并以此为蓝本,开始联合东吴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收割荆州,进入益州,夺权汉中,开创了霸业。尤其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更加兢兢业业,为国操劳。

新登基的小皇帝刘禅啥都不懂什么事情都依仗着“相父”诸葛亮。“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无论是蜀汉的内政,还是打仗的事,诸葛亮就可以处理,刘禅一般只是在年终时管管祭祀的事情。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积劳成疾,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累倒在工作岗位之上,于五丈原前线溘然长逝。他本想的是在临终前,发挥一下余热,为蜀汉多打下一片土地,为蜀汉解决掉劲敌司马懿。然而,司马懿采用“乌龟战术”,打死不出战。

9

诸葛亮的地位可是蜀汉政权中的摄政王啊,也是相当于国家第二把手,他只有这么点财产,还质疑他是不是清官?

在汉晋时期王公贵族像诸葛亮这个级别的人物,都是至少拥有几百顷地,而诸葛亮的财产顶多和当时一个乡村土财主财富差不多,要知道诸葛亮是属于国家级领袖,如果他拥有三五百顷地都不为过,哪怕他拥有三五十顷地后世都能算他是清官,可是诸葛亮只有十五顷地,国家级高官的财产居然和小吏的财产差不多。

诸葛亮真是用一生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那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0

15公顷等于225亩。那个时候的亩产300斤谷算顶天了,除去谷壳约得米200斤。225亩共得米45000斤,一年两造共得米9万斤。按现在的市价行情3元/每斤,共卖得27万元,能过上较高质量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