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哪支军队无补给无支援的情况下,坚守西域四十...
1
唐太宗的时候,手下将领过分优秀,不灭一两个国家都不好意思出门。可是周围小国家就那么多,于是乎有人把目光看向了西域。
西域这地方,小国林立,各路将领们流了一地哈喇子,都打算前去建功立业。最终以侯君集作为首脑,带兵灭了高昌国。吓得其他小国瑟瑟发抖,一不小心疏勒国和于阗国就这么归顺唐朝了。
西域诸国被灭了以后,唐朝恢复了两汉时期对西域的统治。唐太宗那叫一个高兴啊,可惜唐高宗时期,吐蕃也想来分一杯羹,在唐朝手里抢走了西域。
武则天为了给丈夫唐高宗出口气,于是发兵从吐蕃手里夺回了西域的控制权。一直到唐玄宗时期,唐朝对西域都有实际控制权,甚至在这里设立了安西都护府。
2
安西铁军是对唐朝安西都护府边军的称呼,这是因为唐朝末代安西大都护郭昕在内外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率领安西都护府军队誓死守卫大唐边关国土,最终全军上至大都护郭昕下至小兵无一投降几乎全部阵亡,所以安西都护府的军队被称为安西铁军。
安西都护府创立于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初名将侯君集共灭高昌古国,唐太宗设立西州都护府,同年唐太宗撤西州都护府改在交河城(现今新疆吐鲁番)设置安西都护府,自此安西都护府成为唐朝重要的边关重镇。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在征服高昌之后,又陆续剿灭了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二十余个西域国家,唐朝设安西四镇,将安西都护府升级为安西大都护府,治所在龟兹(现今新疆库车一带)。后来武则天统治时期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又在庭州(现今新疆昌吉)设立北庭大都护府,此后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以天山为界分治西域南北各地。
3
唐朝鼎盛时期,在西域连续剿灭了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二十多个,并设有安西和北庭两大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并驻有大批军队,将西域牢牢地控制在大唐手中。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从包括河西、西域等的西北地区抽调了大量边军进入中原勤王平叛,大批驻守西域的也在抽调之中。虽然边兵对平定安史之乱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却大大削弱了唐朝中央政府对西域的控制。
河西驻军被调走后,对河西走廊觊觎已久的吐蕃趁势出兵,占领了河西走廊,使得留在西域的大唐军队直接失去了与大唐本土的联系。吐蕃则以河西走廊为基地,一步一步地蚕食大唐在西域的地盘。最终,唐军能控制的只剩下安西四镇和北庭等少数据点,而率军驻守安西的就是郭子仪的侄子,被后人尊称为铁血郡王的郭昕。面对着吐蕃的强大势力,尽管已经没有了朝廷的消息,但守军在郭昕的带领下人,仍然顽强地战斗,保持着大唐的尊严。
在此期间,郭昕不断地派人向长安进发,试图与大唐中央政府取得联系。十六年后,终于有信使冲破重重阻碍到达长安,再次与中央政府取得联系,此时,已是唐德宗时期。唐德宗得知这么多年来,原来大唐在西域一直还有块飞地,对驻军舍身报国的精神大为感动,于是拜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安西四镇节度使,加封武威郡王。但此时的大唐,刚刚从安史之乱中恢复过来,内部有藩镇割据,外部与吐蕃连年作战,对西域驻军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除了精神鼓励,根本无法提供任何物质支持。无奈之下,郭昕只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787年,大唐与回纥结盟,吐蕃在西域的扩张受阻,西域的驻军面临的形势有所好转。但好景不长,回纥衰落后,吐蕃重在西域采取攻势。790年,北庭都护府陷落,大唐在西域只剩下郭昕的一支孤军。808年,大唐在西域的最后一个据点龟兹遭到吐蕃的围攻,郭昕率领一群白发苍苍、坚守安西近半个世纪的老兵,与吐蕃展开了最后的生死决战。这场战斗的结局是注定的,大唐守军全军覆没,从此之后,西域便脱离了中原政权的控制,直到清朝乾隆皇帝才再次收复这片中华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