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后浪拍前浪!明代高拱和张居正曾经志同道合,为何...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嘉靖年间,内阁大臣的排序基本上是这样的:首辅严嵩,次辅徐阶。后面是严世蕃、高拱以及张居正等人。

到了隆庆年间,内阁大臣又换了个排法:首辅徐阶、次辅李春芳,还有陈以勤、高拱、郭朴、张居正等人。

徐阶下台以后,高拱作为隆庆皇帝的帝师,跻身成为了当朝首辅,后起之秀张居正当时并不耀眼,真正跟高拱叫板的其实是赵贞吉,可惜不久赵贞吉就被高拱给拿下了。

万历登基时期,基本也是这么个局面。可以说高拱作为内阁首辅,当时地位相当稳。万万没想到,那个支持他的小弟张居正,居然在背后捅了他一刀。这是为啥呢?

2

这才是张居正的高明之处啊,正所谓“人者多欲,其性尚私!”身居高位者,不是有共同的志向,能互相欣赏的就是朋友,就算要找盟友也不是往上下级这种关系上来找,而是有不同利益诉求的人才能结为盟友。

张居正

在徐阶下台后,高拱成了内阁首辅,其次在内阁中比较有话语权的是赵贞吉,张居正在内阁中没那么多话语权,所以这个阶段对于张居正而言,要依靠一个更有权势的人,才能坐稳内阁的位置,于是他就跟着高拱混了。

赵贞吉致仕归乡后,高拱又挤走了李春芳,殷士儋等人,旧内阁成员就剩着个张居正,还是跟着高拱混的,所以高拱到了这个时候,在内阁中可以说是独断专行,无人敢与之抗衡,也因此他才敢把枪口对准冯保。

张居正,高拱,殷士儋等人在裕王府时就是同僚,按理说理念,目标一致,要共事并不困难,但事实上,当裕王朱载垕当上皇帝时,他们的关系已经转变为竞争对手了,胜利果实就只有那么多,正常人谁又愿意和其他人共同分享呢,更何况这是权力,而非财富。

3

张居正和高拱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高拱和张居正的老师徐阶不和,这在隆庆年间已经公开化,徐阶和张居正的师生关系也是公开的。在隆庆五年十二月的时候,内阁中只有徐阶和张居正。高拱作为内阁首辅时,还兼掌吏部,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物,他觉得内监会影响主张,所以一次次推荐腾祥、孟冲、陈洪,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唯独不推冯保。这样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与高拱结下不共戴天的大仇。那高拱与张居正有什么不合呢?

张居正和高拱私交本来不错,但是现在他们的地位太近了,近的成了一种威胁,而且高拱手下有一群人,他们要立功,就得制造敌人,然后打倒敌人,贯彻主张。有一次,徐阶的儿子送三万两银子给张居正,于是张居正承认替他们维持。在大学士的朝房里,便半真半假的讥讽了一顿。这一刺激太大了,张居正变了脸色,指天发誓否认此事。经过这样剖白之后,高拱承认误会,但双方结下梁子,事情勉强结束。

隆庆六年5月,明穆宗去世,高拱、张居正、高仪(不到两个月去世。)作为顾命大臣。冯保也利用这个机会,用传遗诏的形式自己升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内阁和司礼监的对立更加尖锐,高拱和冯保互相看对方不顺眼,必欲除之而后快。高拱利用言官准备一起弹劾冯保专权,冯保则向李太后上报高拱的牢骚“”十岁孩子如何做天子?”不久,发生政变,高拱被罢职,回乡闲住。而在此过程中,张居正请假了几天,好像没事人一样。

其实,张居正也不是出卖高拱,他是另有打算:坐观成败。高拱胜了,自己还可以继续用事;冯保胜了,张居正自信还有对付的本领。这件事也给了张居正深刻的教训:以后做内阁首辅时,奉承后宫和联络内监,要花不少功夫。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