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从军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从军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军行共七首,每一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  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  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  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  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  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全组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从军行七首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tao)河北,已报生擒吐谷(yu)浑。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2

《从军行》(王昌龄的)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小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了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天地悠悠,牢落无偶,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上面所描写的,都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环境,没有声音,还缺乏立体感。接着诗人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象亲人在呼唤,又象是游子的叹息。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这一缕笛声,对于“独坐”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环境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了。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何等巧妙、何等自然!在表现征人思想活动方面,诗人运笔也十分委婉曲折。环境氛围已经造成,为抒情铺平垫稳,然后水到渠成,直接描写边人的心理——“无那金闺万里愁”。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这一句如画龙点睛,立刻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了。从军行 其二

3

从军行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4

《从军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军行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第一首为五言律诗,写从军战士的作战经历和感想以及征战杀敌实现和平的愿望。第二首诗为七言绝句,以疏简传神的笔墨,叙写了唐军被困突围的英勇事迹,热情洋溢地歌颂了边庭健儿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全诗从侧面反映了作者欲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

《从军行》

唐李白

原文如下:

其一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其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白话译文:

其一:从军到过玉门关,逐虏上过金微山。笛声高奏《梅花落》之曲,手中的大刀的刀环像明月一样圆。瀚海之上战鼓咚咚,杀气直冲云霄。愿斩敌阵单于之首,长驱直下铁门关,永息战尘。

其二:身经沙场百战铁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突进营垒,射杀呼延大将,独自率领残兵千骑而归。

扩展资料:

文学赏析:

这组诗载于《全唐诗》卷十九“相和歌辞”。其中第一首又见于《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五,诗作述写了战士的作战经历、从军感想以及征战杀敌实现和平的愿望。《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此诗反映的就是军旅之事。

第二首诗则以短短四句,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军形象。首句写将军过去的戎马生涯。伴随他出征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以见他征战时间之长和所经历的战斗之严酷。这句虽是从铁衣着笔,却等于从总的方面对诗中的主人公作了最简要的交待。

有了这一句作垫,紧接着写他面临一场新的严酷考验──“城南已合数重围”。战争在塞外进行,城南是退路。但连城南也被敌人设下了重围,全军已陷入可能彻底覆没的绝境。写被围虽只此一句,但却如千钧一发,使人为之悬心吊胆。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这位身经百战的英雄,选中敌军的一员悍将作为目标,在突营闯阵的时候,首先将他射杀,使敌军陷于慌乱,乘机杀开重围,独领残兵,夺路而出。

诗作所要表现的是一位勇武过人的英雄,而所写的战争从全局上看,是一场败仗。虽战败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败中见出了豪气。“独领残兵千骑归”,“独”字几乎有千斤之力,压倒了敌方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

诗没有对这位将军进行肖像描写,但通过紧张的战斗场景,把英雄的精神与气概表现得异常鲜明而突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将这场惊心动魄的突围战和首句“百战沙场碎铁衣”相对照,让人想到这不过是他“百战沙场”中的一仗。

这样,就把刚才这一场突围战,以及英雄的整个战斗历程,渲染得格外威武壮烈,完全传奇化了。诗作让人不觉得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批残兵败将,而让人感到这些血泊中拚杀出来的英雄凛然可敬。

像这样在一首小诗里敢于去写严酷的斗争,甚至敢于去写败仗,而又从败仗中显出豪气,给人以鼓舞,如果不具备像盛唐诗人那种精神气概是写不出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从军行二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5

从军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

王昌龄的《从军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前两句写景,用“青海长云”“孤城遥望”极言塞外荒凉、空旷的景致,给人以苍凉之感;用“暗”“孤”“遥”等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悲壮的赞歌,是孤独的等待,是思乡的惆怅。 后两句叙事抒情,“百战”“穿金甲”写战事的频繁、激烈、残酷,用了夸张的写法,更突出士兵们边塞生活的艰难;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既是战争前慷慨激昂的豪迈壮语,却也表现出边关将士们无奈、决绝的心境。

-

以上是关于从军行的思想感情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