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空城计是否被司马懿识破,假如识破为何不攻城?
1
诸葛亮空城计实际上是被司马懿识破了的,只不过反应慢了一拍,等他反应过来再去改城,已经晚了,诸葛亮已撤离了。
2
有人说你在这胡说八道!
3
还用的着试探吗?敌人来攻打了,城头上是不是应该布满士兵,士兵们手持弓箭,箭在弦上等待着将军一声令下,万箭齐发,把攻城之敌射死或射退?正常现象绝对应该是这样的。最起码,守军也必须严阵以待啊!我们看看诸葛亮是怎么做得?《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中写的:
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并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藏匿,诸将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者,立斩。大开四门,每一门上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那么,司马懿看到孔明的这一番做派,他的怎么做的?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会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4
5
也许司马懿是为了避免“??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剧情重演、原因如下:
1、…… 政治家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错失战机仍兵家大忌、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再怎样惧怕诸葛亮、但在这方面应该有清晰的认识、就算忌惮城中埋伏;当时凭借簇拥的十万大军将弹丸西城围得水泄不通以观虚实绰绰有余……或待城内粮草断绝之后、西城或将不攻自破?而不是一走了之、何况擒贼先擒王……
2、或安排小股部队进行试探性攻击、就算中埋伏损失也不是很大?
3、孔明端坐于门楼之上平静抚琴、从某种意义上应该算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活杷子、暗箭难防……
4、既然城门大开;百姓生活井然有序、门楼上诸葛亮泰然自若地弹琴、还有平民若无其事地在城门口、大街上扫地……司马懿完全可以将计就计地按排间谍装扮成平民模样入城一探究竟;但现实还是没有如果……
6
7
谢谢邀请:
巜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是95章回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这是诸葛亮准备最为充分,进展十分顺利的一场征战,首先军队阵容整齐,赏罚严肃分明,号令清楚,南安、天水、安平三郡都叛魏归蜀汉,一时关中大地震动响应,也就是说诸葛亮是王师义指,各地拥汉反魏势力暗河深流,形势对蜀汉政权十分有利。以至魏明帝都到了西边前线巡视、监督。
而蜀汉先锋马谡在街亭与张郃对阵中,马谡违背诸葛亮步署,驻兵于山上,被张郃断水,山上军心大乱被张郃所败。
(失街亭)
8
如果没有了猎物,猎狗就危险了!
9
10
空城,实则并非空城,司马懿肯定清楚。之所以不攻,因为没把握攻下。非不欲也,实不能为也。
有人说空城计是虚构的。而据明代兵书《百战奇略》引用战例。却是真有的。只是当时城中并非仅有弱兵二千,而是有驻军一万余。兵书非野史,凡兵书引用战例,皆是有可信度的。而根据军事常识,凡主帅,则必有精锐亲军护卫。所以,兵弱是不可能的。同时主帅驻地,必亦是大军辎重屯集地。
那么真实情况就是,城内有甲兵一万,军械粮草充足。司马懿真要硬攻,可能会磕掉了门牙。
《奇略》曰:魏延等率蜀军主力东出,而司马懿督魏军约二十万西进。由于行军路线不同,使魏蜀两军错道而过,魏军就直扺了诸葛亮亲驻的阳平城。而所谓魏军二十万,也不可能全涌到阳平城下。军队行进不是逃难,要讲行军序列的。此处略过。
人们谈论演义中的空城计时,常说,城中仅诸葛亮等一干文臣,又无大将,难以一战。故而诸葛亮被迫行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