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如果马谡没有死,他以后会成为姜维的一大军师吗?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马谡适合当参谋,但不适合直接统兵作战。马谡少时成名,饱读书卷,平时喜欢和别人谈论军事谋略。做过绵竹、成都县令和越嶲郡太守,有一定的从政经验。

诸葛亮非常喜欢马谡,马谡担任参军的时候,诸葛亮经常和他谈论军事谋略,一谈就是一整天。马谡也不是空有理论,建兴3年诸葛亮南征,马谡建议诸葛亮要“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采用了马谡的建议,顺利征服了南中地区。

估计这个时候,诸葛亮在心里决定,把马谡当做重点对象去培养了。

第一次北伐,诸葛亮违背众议,让他做先锋,这让很多人不解。因为诸葛亮平日谨慎,不大可能把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一个没有一点统兵经验的书生参谋。

2

诸葛亮最器重的人才就是马谡,可是正是马谡在街亭之战中坑害了诸葛亮。在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时,本来开局一片大好,可是在张郃的援军到来后,马谡担任诸葛亮的先锋在街亭阻击张郃。谁知道马谡与张郃一触即溃,葬送了诸葛亮的大好形势。最终,诸葛亮撤回汉中,并处死马谡以谢天下。当时有很多人不同意斩杀马谡,认为人才难得。那么,诸葛亮如果留下马谡,会不会让他戴罪立功,在日后有所作为呢?

一、言过其实的马谡。

马谡是荆州马氏兄弟的一员,他的哥哥马良因为眉毛长有白毛,被称作“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在夷陵之战中,马良被刘备派去联络五溪蛮共同攻打东吴,在兵败后战死沙场。马谡有着家族兄弟的遗泽,自然得到蜀汉政权的照顾。再加上他具有一定的才华,喜欢谈论军国大计,得到了诸葛亮的青睐。

不过,长于观察选拔人才的刘备,对马谡却不以为然。他在临终时,专门对诸葛亮叮嘱说,马谡其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请你一定要仔细观察他。可是诸葛亮对此不以为然,他在刘备去世后,依然重用马谡。诸葛亮把马谡提拔为参军,经常和马谡谈论商讨军机,从白天能够一直谈到深夜。

3

4

首先,我们是以《三国演义》来谈论这件事,而非《三国志》。

可以说,诸葛亮杀马谡是迫不得已。不得不杀。一是马谡立有军令状。而是马谡罪责不小。三是诸葛亮自己用人失察。再有一点就是街亭失手的最大责任在诸葛亮,而非马谡。

诸葛亮在用人这个问题上显然不如刘备,也不如他的对头司马懿。识人不明,用人不慎。是诸葛亮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看,马谡是一个高级参谋和幕僚,绝非一个主事的领导。也就是说。马谡可以提供若干个高明的建议。提供给主事者采纳。如果让这样的让做决定权,并不是这样的人长项。

马谡如果不死,在姜维麾下应该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谋士。但成为一个军师缺缺乏应有的能力和战略眼光。马谡在刘备死后早在诸葛亮的提携下展露头角。但马谡就给过诸葛亮一个建议,就是在曹魏散布谣言说司马懿要造反。其他并没有高妙的意见。马谡缺乏大的格局意识和战略管观。

再就是,姜维必须要控制住马谡,马谡刚愎自用,有些自傲,目中无人。如果马谡看不上姜维,或者说姜维难以降伏马谡的话,恐怕马谡不仅难以成为助力,恐怕还会为祸姜维。

5

诸葛亮不杀马谡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即使马谡不死,他也不可能作为姜维的军师,为何如此说呢?这就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个就是马谡到底犯了什么必须死的问题?一个就是诸葛亮为何必须杀马谡?第三个如果马谡不死,他有没有可能作为姜维的军师?

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仔细的分析这事的前因后果。

马谡到底犯了什么必须死的罪行?

公元228年春天,诸葛亮率军攻打曹魏,声称由斜谷道攻取郿县,并派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曹真前去防守郿县;诸葛亮则亲率诸军进攻祁山,发动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响应,关中震动,震惊曹魏,魏明帝更亲身到长安督战,并派张郃抗击进攻祁山的诸葛亮。

诸葛亮攻祁山时,力排众议任命自己十分赏识的参军马谡负责防守街亭,但是马谡在街亭违反诸葛亮的命令,选择登上南山据守而放弃驻守街亭;张郃率大军来到之后立即包围驻扎山上的马谡,同时断绝了马谡军的水源,从而大破马谡军,士卒四散,溃不成军。

马谡失守街亭后,诸葛亮失去重要据点,进退无据,无法再战,从而功败垂成。诸葛亮通过调查之后,将马谡、李盛、张休等人被处死,黄袭被夺兵,连带陈寿的父亲也被割了头发。

6

难说。

在姜维以前,马谡可是诸葛亮的得意门生,他和姜维算是同门。

马谡的形象,受演义影响,无非就是诸葛亮认定他是个聪明人,有悟性值得培养,而刘备觉得他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他自己呢,带了兵就飘飘然,遇到了张郃这种老司机,被海扁一顿。

所以,这个人是个很自负缺乏大局观的人,很难说会不会和姜维有冲突。

要知道,姜维在蜀汉后期是大权独揽,尤其是在蜀汉四相相继故去之后,姜维位高权重,刘禅只是名义上的领导。

7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可杀可留,取留为上!客观分析,在于魏军长期困山,而救兵久不至,危矣!现代战争,蒋部嫡系七十四军【师】固守孟良崮主峰,期救兵至反包围成功,却失算了,此另一《失街亭》剧耶!想当年,金戈铁马,中原定鼎之后,特赦蒋方战犯,赦一批战犯者,气度可嘉!至于孔明先生为何不能留下马谡同学,发个《罪己救援不力诏》,以留下人才,实不知晓!若真如题说,不是挥泪斩之,何许蜀之霸业可兴也!浪子回头金不换嘛!

8

马谡只是有小才不堪大用,如果诸葛亮不杀马谡,诸葛亮死后,以马谡自大,过于自信,做事情不考虑前因后果的心理,肯定会误导姜维。

在征南蛮时,也许大家看到的是马谡建议诸葛亮,要收起心,但是诸葛亮七捉七放,付出很大的代价,加上蜀国本就是资源匮乏,人员凋零,南蛮地处烟障之地,只需要派一员将军守之即可。

第二就是街亭失守,固然当时兵将不多,难敌司马懿十几万大军,但是街亭设防,肯定能拖延司马懿很久时间,但是因为他的自作聪明,险些诸葛亮死无葬身之地,一指抚琴空城计才解的大军之危。

姜维本身就是个文武双全之人,智可抵周瑜,武可抵颜良,姜维需要更强大的后盾,当时蜀国多为饥饿贫困,连年多灾,蜀国国力一年不如一年,纵然神仙诸葛亮在世,也无力回天。只是有了姜维的出现,延缓了蜀国的衰败。

固然马谡未死,姜维和马谡也很难友好的合作,马谡自负的心理是成就与它,也是因为自负而毁于一切,诸葛亮杀他时,一是为了振奋军心,二是怕他以后危害别人。

9

马谡之死,首要责任在诸葛亮,而不在马谡。

在街亭之战前,马谡没有单独历练的机会。突然把这么重大的任务交给马谡,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培养一个将军,就要让从低级军官做起,先做一些不重要的战事。让他对实战有清醒的认识,慢慢积累经验。

如果放在历史上,突然把一个不合适的人放在重要位置上,就是要杀这个人的表现,而不是提拔重用的态度。

10

不管是历史还是演义,马谡都是一个存在争议的人物,至于马谡不死会不会作为姜维的军师而大有作为的问题,我们先看看马谡生平及表现。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郡宜城县人。三国时期人物,与哥哥马良等四位兄弟并称“马氏五常”。马谡才器过人,且好谈论军计,《三国志》多次提到,“诸葛亮频携谡,逢议点谡”,可谓深受诸葛亮信任;刘备临终前,曾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而“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诸葛亮征讨南中时,曾向诸葛亮提议采取心战。建兴六年(228年)街亭之战时,马谡因违反军令,为张郃所破,蜀军进退无据,不得已放弃陇右三郡,退守汉中,后被诸葛亮处斩。

马谡生平表现:在演义之中的主要表现:

第一次,诸葛亮平南蛮,马谡献计攻心为上。诸葛亮:幼常足知吾肺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