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老子曰: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1
真正的道理是讲不完的,真正的圆满是说不尽的,所以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2
守静笃,今年的春节无比安静,真的最适合深度阅读读《道德经》。“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翻译也是很简单,那就是:最完美的事物,好像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像是空虚的,但它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紧接着的文字还出现了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语: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可见,其实,巜道德经》并不高深晦涩,相反,它是那样的质朴,给人真正的智慧和能量。
为什么说最完美的东西,好像有残缺呢?记得有人说过,这世间最美好的境界是"花半开,月半圆“,这个半开的花,半圆的月并不完美吧,为什么却是最好的呢?因为全开的花马上就要谢了,这圆满的月,马上要亏了。为什么断臂的维纳斯是美的,是因为残缺给了人无限的想像。记得有那么个故事,说的是一位女主人她的朋友到家里作客,她的家到处是花花草草,很是养眼,很有艺术气息,不过,这些植物有真有假,真假难辨。受邀的朋友就问,怎样辦别呢?女主人微笑着说,很简单,越是完美的,没有一点枯枝败叶的,当然就是假的,而那些有枯枝,有败叶,不那么好看的,当然就是真的了。在这里,再说一个现实的吧。大家都知道韩国的整型美容业很发达,美女多,可是都好像是一个模子出来似的,白白的皮肤,尖尖下巴,精致的鼻子,看起来无懈可击,简直完美,但这是真的美么?我觉得真正的美应该是有区分度和辩识度的,有个性的,而不是一模一样的。好吧,言归正传,还是说说正面的吧,当代散文作家,我挺喜欢史铁生。史铁生的巜我与地坛》写得真的好,但史铁生是残疾的,当他的文章得到世人认可的时候,最爱他的母亲已经离世,这样的人生完美么?不完美吧而且残缺。但史铁生用生命写出的文字相信可以让很多人感动,亲情,孝道永远都那么珍贵。不完美才美。接受、悦纳生命的残缺我们才可以成全自我。接下去的大盈若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都好理解吧。其实,我们真应该练就一双慧眼,任何时侯都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的聪明人看起来都是憨憨笨笨的,都是不走捷径,不投机取巧的。你看曾国蕃就是这样的人,总打呆仗,实足一个笨人。但这样的笨人才是真正的高手。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的武侠小说吧,你看真正的高手并不是那种手拿名剑宝刀或神器的人,真正的高手,一粒石头、一片树叶、一断枯枝……都会成为他的独门暗器,威力无穷,让人不寒而栗。真正厉害的人都不那么完美。低调如顺风快递老板王卫,高调如新东方俞敏洪。俞敏洪大学期间因为自卑,为全宿舍舍友打开水整整四年,任劳任怨,这不是拙么?但后来为什么同学们都愿意来帮他,甚至他们班的班长,这难道不是因为品德么?
综上所述,《道德经》早告诉我们:人生最终拼的是人品,所有的缺憾和磨难都是来成全一个人的。
3
谢请!“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出自《道德经·四十五章》,这些都是例子,它要揭示的道理,联系上下文来看,通俗的讲,就是真相往往隐藏在我们的认知盲区,所以我们越是认知不到的东西,越是要谨慎对待,千万不要轻易忽略它们的存在及影响。
我们的已知会对未知形成障碍
我们已知的东西,很可能会对那些未知的部分形成障碍,有一个故事说,有一天下大雪,一个盲人听到别人在喊:好大的雪,好白的雪!他就问那个人,什么是白?那人说,就象鹅一样,盲人又问,鹅是什么样子?那人说,就是家里养的,那个“嘎嘎”叫的家禽嘛。哦!盲人终于明白了,原来“白”的样子就是自己平时听到的“嘎!嘎!”
现实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和这个盲人差不多,相比他们而言,我们多了一双眼睛,好象有了很大的优势,但对这个世界而言,仅有眼睛、耳朵、鼻子这些感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有太多的东西,它们的存在方式,都已经大大超过了我们这些感官的捕捉极限。
“大成若缺”这个“缺”并不是缺损,更不是不存在,而是指我们认知不到的地方,也就是我们的认知盲区。《道德经》中这样的表述很常见,不考虑任何人的主观感受,简单明了,直接把真相告诉我们,中间不要任何过度,也没有任何铺垫。
之所以说是真相,还要得益于近些年的科学探索,现代科学已经证实,宇宙中的暗物质、暗能量加起来,要占到宇宙总量的96%,所谓的“暗”,就是指我们的认知盲区,这些物质和能量虽然存在,但我们却无法捕捉到它们存在的任何信息。也正是因为这些超出我们认知以外的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才构成了宇宙的相对稳定状态,这不正是“其用不弊”吗?
4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字面意思为:“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 ”
普通人在做事情时,都试图达到十全十美的状态,态度固然认真,但先行的压力扑面而来,反而将事情办的不太理想,毕竟要交一份完美的答卷不是那么容易的,甚至是不太现实的。知识是有限真理,曾经轰动一时的牛顿力学不是也被后人颠覆了吗?所以要尝试放下,接受不足和缺陷。
5
[原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①;大盈若冲,其用不穷②;大直若屈③;大巧若拙④;大辩若讷⑤。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⑥。
[通释]
大的完美好像有缺憾,它的功用不会损害;大的饱满好像有空隙,它的功用无穷无尽;大的笔直好像弯曲;大的灵巧好像笨拙;大的辩解好像不会说。跺脚可以战胜寒冷,安静不动可以克制躁热,清静无为是天下正确之道。
[注释]
6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五章,意思是:
完满的好像有欠缺,但其作用无穷尽;最充盈的就像空虚一样,但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
这一章意在圣人或得道之人法天制用,与道为一,故能“清静,为天下正。”
大成,至大无比的大,莫过于道,而道生万物而无所偏私遗漏,此之谓大成。但道生万物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譬如山林鸟兽,必经过春生、夏长、秋肃、冬眠,再循环,在生长,以此观之,不能不有所缺欠。但若不如此,一任万物萌发生长,则万物将不能成,而大道也将枯竭。
大道永不会枯竭的原因,正在与其有所缺,故能成其大,而保持其用动不竭之功用。
7
万人读千人意 无证解品随心 不要看注解 也不要看个人观点 而是你如何理解而已 就像各国寓言大师一样 留下的就是后人去推敲 谁也不敢说自己理解的就是对而已[灵光一闪]
8
《道德经》第45章厚德//
原文: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
谦逊者恭谨礼让,而使人不生嫌隙。厚德者乐善好施,而使人不生妒忌。忠者使人敬佩!义者使人信服!士者使人瞻仰!施大于受,舍大于得,铭言是天道恒常人道厚德。
(荐品)
9
无用与有用,如是:
无物无用,大小逍遥!
用则成器,不用即道。
不用之用,用而无用,
惟嫌拣择,心为境挠。
10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五千言》是“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盅,其用不窘。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嬴如炳,躁胜寒,靓胜炅,请靓可以为天下正”。
【译文】修德获得大的成效时,知识好像欠缺。德效用是不会竭尽的。德修到极盈满时,心境好像很空虚。他的德效应就不受局限。德修得直正時,他的话语好像钝拙。德修得精灵时,却好像很迟钝。德修得极园满时,如同见到光明。疾速可战胜寒冷。经修练的德胜过阳光,穿上修饰服装向天道祈请,可以使心灵端正。
再进一步领悟老子讲的深层之意。
一、本章老子对修德所获得成效的外在表现,做了结论性表述。其作用在于对解除修练者疑虑和误解及正确认知修德成果,都将起到重大作用,确保修道者心态端正、信心坚定、深入修德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检验修德成效的标准。
二、修德为什么会出现头脑空虚,话语迟钝,好像傻了似地,这是由于修练成效所致。是世人生灵向灵界生灵升华、转化过程中,质变的外在表现。由世人思维向高级生灵思维转化尚未到住的外在表现。是两种功能同时运作不协调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