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第一个汉奸是中行说,他为啥要出卖汉朝?
1
电视剧《汉武大帝》展现了一个汉奸中行说的嘴脸,因为汉民族从汉朝算起,所以,有人称中行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汉奸。
中行说,姓“中行”,名“说”(音“月”)。中行是个古老的姓氏,起源于西周的姬姓。晋文公时期改三军为“三军三行”(所谓的六军),其中“三行”之一的中行,主将叫荀林父。荀林父姬姓荀氏,因为官居中行主将,后人以“中行”为氏。荀林父死后的谥号叫“桓”,所以后人称其为“中行桓子”,是中行氏的第一代先祖。
所以,中行说的先祖有着辉煌的历史。中行说本人的身世不明,他出身于燕地,因何被阉入宫史书未交待。从后来的表现看,他算得上有见识的读书人,所以他很可能是士族子弟。
跟电视剧不同,正史中的中行说,生活在汉文帝时期,他的事迹也是在这个时期。
汉文帝六年,冒顿单于去世,老上单于即位。按照匈奴人的贪婪秉性,又找到借口勒索大汉了:为了重申汉匈友好,老规矩,嫁一位公主过来和亲吧。
2
中行说,西汉时期人物,可能大家看到这个名字都觉的有些奇怪,会读成zhong xing shuo,其实是错的,应该读成zhong hang yue,\"中行\"是姓氏,\"说\"是名子,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春秋战国时\"中行氏\"起源资料,这里不多说了!下面我就来说说为什么中行说是汉朝第一汉奸,以及他为什么要出卖汉朝吧!
一、历史背景
大家都知道白登之围吧,当时匈奴有一个叫冒顿单于的,把刘邦围困在白登,差点没出来,后来刘邦之后就通过和匈奴和亲的办法,来维持着边关稳定!过了很多年,强大的冒顿单于终于死去,他的儿子稽粥成为新的单于,称为老上单于。
这时汉朝的皇帝是汉文帝,为了边关稳定,决定再派一位皇族公主嫁给这个新单于,但是需要找一位能当和亲的附属品做为陪嫁,陪着公主一起去,精挑细选终于找到了燕国人中行说!
二、投降匈奴
3
认为中行说叛汉投匈的,我看是没搞清楚状况。不是他背叛汉朝,而是汉朝背弃了他。好好的文景之治,不是说好与民休养生息的吗?为啥还有大汉朝的人,源源不断地被送到匈奴去当奴隶呢?
很不凑巧的是,中行说就是这帮奴隶中的一个。由于刘邦白马之围以后,确立了和亲政策,使得汉朝时常都要送一些“公主”到匈奴去。
这些女人一般都是普通人家的女子,就是这么现实,皇家女子谁舍得送呢?他们如此糟践老百姓,最后老百姓还得拍手叫好,称赞和亲是最划算的买卖,为啥?这叫识大体,顾全大局!
其实和亲压根就没能解决汉匈边境问题,匈奴人没粮食的,照样还是得南下抢掠。汉文帝上台后,觉得匈奴人继续南下,那是因为他们认定汉朝没有诚意,没有派过真正的皇族女子来匈奴。
因此汉文帝就犯了浑,还真的派了个诸侯王的女儿去和亲。当然了,自己的女儿也是不可能派去的。这对匈奴来说已经是莫大的恩赐了。
4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中行说(音月),别读错了,我这里杞人忧天一下。中行说,作为汉文帝时期的太监,有记载的第 1 位汉奸,确实做过不少祸害汉朝的事儿,但也别太抬举他。
汉奸自汉朝始,中行说正好踩在点儿上(刘邦)
中行说背叛汉朝投降匈奴,被人称之为有史书记载的第 1 位汉奸。名头很大,不过时也运也罢了。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以后,汉族族群意识开始萌芽并逐渐定型,才有汉族一说。大家关注先秦时期的历史人物,其族群皆为华夏族。自汉以后的历史人物,才称汉族。
中行说生活的汉文帝时期,乃是汉朝第 3 位皇帝,属于汉初时期。这个时期汉民族的民族族群意识刚刚萌芽,后人冠之以第一位汉奸,无非踩在点儿上罢了。
中行说「必我也,为汉患者」(中行说 剧照)
汉文帝时期,大汉初立,国力尚弱,需要休养生息,于是采取与匈奴和亲的政策。时值汉匈和亲,中行说被任命为和亲队伍的随员。中行说不愿去,但最终还是被迫去了,心生怨恨。
大漠的生活条件确实不好,但中行说的心胸和格局也着实小了些。公主都能去,你咋去不得?
当时中行说就说「必我也,为汉患者」。意思是非要我去的话,我一定要祸患汉朝,给你们找事儿。
5
谢谢你的问题!
中行说是个太监,作为汉文帝嫁女儿的陪嫁品,中行说很不愿意去匈奴。但是,汉朝还是强行让他去了,因此,他很气愤地说:“如果一定要我去的话,我会成为汉朝的忧患。”也就是说,他此时已下定决心要做汉奸了。
下放到荒漠的匈奴,使他很不不满,另外,还有他的怀才不遇,也是成为汉奸的主要因素。
- 一、劝说匈奴单于抵制汉货
匈奴人看到汉朝的服饰很好看,食物也很好吃,有些人便产生了依赖。中行说却认为这样很不妥,便对匈奴单于说:“大王,匈奴人这么少,之所以能对抗汉朝,主要的原因就是衣服着装方便耐用,食物吃起来也方便。我们用猛兽的皮做的衣服,在带刺的草丛里也穿不破,我们的马奶挤挤就能喝。汉朝的衣服虽然好看,但是容易破,食物好吃但是做起来麻烦。”
于是,单于让人穿着汉朝的服装到草丛里走,故意被划破,把汉朝拿来的食物倒掉,匈奴人民也开始抵制汉货了。
6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中行说?这货也算是有名了,大华夏第一个出了名的大汉奸,把自己卖了不说,还卖国,这种人典型的利己主义者,底线这说法压根就不会在他脑子里有所生长。
今天咱就把这中行说的事唠叨唠叨,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听上一听。
中行说,这人是个复姓,他姓中行,这个姓氏搁现在很少听到,但确实有。可您别小看了这个姓氏,开辟这一姓氏的老祖宗也算有一号的人物,他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后辈,居然就出了大华夏第一个汉奸。
那么咱大华夏为嘛有中行这个姓氏呢?
这其实是一个官职的名称,这个姓氏最开始的时候是来自于一个叫荀林父的人,历史上这人也叫荀伯,春秋时期的人物,伺候晋国国君,一伺候就是五个,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晋文公,大家伙都知道晋文公这可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二霸,了不得。
7
汉奸是个特定的称谓,一旦与它有染,必将遗臭万年,中国历史上的汉奸并不算少数,尤其是战争年代,一旦与外国开战,总有一些人心甘情愿的做了汉奸,出卖国家和人们对利益,成为历史的罪人。
汉朝第一个汉奸中行说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人,他泄露祖国情报、迫害同胞、出卖祖国利益等等,他全都占齐了,那他为什么要出卖汉朝呢?
中行说本来是汉文帝时期宫廷内的一个太监,那时候汉朝的实力并不强盛,经常遭到北方匈奴人的骚扰,字汉高祖刘邦起就以和亲的方式来解决边境的安宁,随便指派个宫女冒充公主去糊弄匈奴单于,成年人也来者不拒,反正他看中的是那些陪嫁品,管你公主真与假。
到了汉文帝的时候,由于刚刚经历过诸吕的叛乱,各路诸侯对皇位虎视眈眈,国力尚未恢复,国家急需稳定,无力与强大的匈奴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只好继续与匈奴和亲,文帝一改过去的应付、搪塞的态度,决定派宗室女去匈奴和亲。
8
据史书记载,是因为当时汉朝要与匈奴和亲。虽说和亲,送过去的主角是公主,但不可能只送一个公主,肯定还要有仆从侍女等人,中行说也是其中一员。
但这里涉及到了一个劳动纠纷。中行说并不满意劳资科的分配,但因为他签的是终身制的卖身合同,没有反对的权利,更没有劳动仲裁机构帮他出头,所以他被迫接受了此次劳务派遣。
心理极度不平衡的中行说就非常愤怒,做起了拿着甲方的工资,偏袒乙方的勾当。本着“你不让我好过,我就让你没日子可过”的宗旨,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了汉奸的事业当中。
而乙方正因为找不到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而发愁的时候,中行说的加盟简直就是给苍蝇送上了一大坨牛粪,人生因为有了目标从此到达了巅峰。一个是狼一个是狈,天作之合。
也不排除,因为中行说感觉到了被抛弃和不被重视,因爱生恨。就好比每天精心打扮的潘金莲,一直渴望武松的垂青。然而武松却不多看她半眼,潘金莲的心情可想而知。正在这时,西门大官人的出现填补了潘金莲内心的空虚寂寞。你不爱我,有人爱我。天生丽质难自弃的中行说,就为匈奴这个悦己者开始容了。
9
说起汉奸大家可能脑海首先会浮现出汪精卫、陈公博、溥仪等人;说到古代汉奸大家可能会想到秦桧、吴三桂等人,甚至会想到沙陀人石敬瑭。估计听说过中行说的读者不是太别多,其实中行说也被称为是中国古代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汉奸。所以也有人说中行说是“汉奸之祖”。如果从汉朝的奸贼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中行说确实可以称为是第一位汉奸。
中行说原是汉朝宫中的一个太监,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太监。如果中行说不是太监,而是大臣的话,也绝对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大臣。可惜的是中行说没有机会当官,只能当宦官。由于中行说的太监身份,决定其不可能受到重用。汉朝与匈奴的和亲又改变了中行说的人生轨迹。
匈奴老上单于即位之后,汉朝继续实行和亲政策,中行说被选为陪嫁的小宦官。所有人都知道和亲是一条不归路,一旦踏上匈奴的土地,就有可能一辈子再也回不来。所以中行说不愿意前往匈奴,而且公开对汉朝说如果自己到了匈奴一定会为祸汉朝。汉朝并没有在意一个小太监说什么,还坚持将中行说送了出去。史称:
老上稽粥单于初立,文帝复遣宗室公主为单于阏氏,使宦者燕人中行说傅翁主。说不行,汉强使之。说曰:“必我也,为汉患者。”
中行说非常讲“信用”,到了匈奴之后立即投降老上单于,成为老上单于心中的宠臣。老上单于去世之后,中行说又成为军臣单于的宠臣。史称:
10
汉朝的汉奸中行说(读yue,悦)是个最坏的家伙,与后来的吴三桂和汪精卫这些东西差不多,把大汉民族害苦了。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这些害虫的出现。
一,匈奴这个民族由来已久,他们居住在草原上,与南方的华夏民族本来不相关的。但是,他们从一开始就危害华夏民族。
在各种典籍上的记载比比皆是。
戎狄是应。
薄伐猃狁,至于太原。
出舆彭彭,城彼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