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俄罗斯每年冬天因酒冻死4.2万人,为什么死前许多人...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一说起俄罗斯爱酒如命,第一反应就是冷啊,自古喝酒御寒,特能喝,不喝不行,其实不对。

天冷喝酒没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觉得暖和,甚至脸发烫,把体内的热量也带走了。喝醉了是先热后冷,除非一直喝,喝死为止。

所以,喝酒短暂暖和一下身子是可以的,但长期靠这个御寒就是扯了。都说俄罗斯爱酒如命,是天气冷御寒,真这样,早就冻死了。

爱斯基摩人生活在北极圈,住雪屋,地球上没有比他们更冷的了吧?他们基本不喝酒,靠吃肉御寒。餐餐吃鱼,偶尔弄头北极熊打打牙祭。

俄罗斯也一样,主要靠吃高热量的肉食和甜食。

事实上俄罗斯大量喝酒历史并不长,才400来年。

在15和16世纪外国人的记述中,几乎没有关于俄罗斯人酗酒的内容。塞巴斯蒂安·明斯特在《宇宙学》(1544年)中认为,俄国人“很少喝酒,只有在节日盛宴上才会开怀畅饮”。

当时的俄罗斯没有葡萄园,人们只喝蜂蜜酒和布拉加酒等低酒精含量的饮品。大多数人滴酒不沾。

俄罗斯天生不爱喝酒,是因为他们天生不能喝。

西方有一句谚语:“剥开一个俄罗斯人的皮,就会看到皮下蒙古人的血脉。”

俄罗斯被蒙古人统治了250年,比我国的元朝久多了,元朝才98年。

长期通婚,造就俄罗斯民族的战斗基因和不能喝酒的基因。

蒙古人喝马奶酒,度数很低,才几度,比啤酒度数还低。因为蒙古人也不能喝。

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体内的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

前者能把酒精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醇成乙醛。

后者则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醛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金峰博士说,不同人种体解酒酶的含量是不同的。

白种人60%的人是较能喝酒的,黄种人60%的人是不大能喝酒的,而黑种人能喝不能喝的各占一半。

我国乙醛脱氢酶缺陷型者,蒙古族中占44%,壮族中占45%,侗族中占48%。

国内认为蒙古人天生能喝酒是不合事实的,是一种刻板印象。

从下面两幅图看出,网友认为第二的内蒙古,实际10大都排不上榜。

俄罗斯是白种人,本来是能喝的,但由于有蒙古人基因,就变得不能喝了。

伏特加酒并非由俄罗斯人发明,它是在14世纪后期,由热那亚商人引入俄罗斯。而且是一种来自法国南部的纯葡萄酒。

俄罗斯人并不喜欢饮用这种酒,最初只是当药用,就像当年红军四渡赤水时,把茅台酒当伤口消炎药用。

到公元15世纪时,俄国修道院开始生产烈性伏特加。这种酒最初是与葡萄酒“伏特加”掺在一起喝。

1613年,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上台。在接下来的三个世纪里,沙皇垄断了酒类销售。酒类收入成了俄国最主要的税收来源,占总税收的30~36%之多。

为了增加收入,沙皇声称,这种用东欧平原的黑麦和泉水酿造的,气味独特、微辣、浓度40度的烈酒,对俄罗斯人有神奇的魔力,可以治病、有益健康,是“生命之水”。

这就类似于现在的无良神广告,人们被魔性洗脑。

即使这样,俄罗斯也并没有酗酒成风。

医学博士亚历山大·涅姆佐夫,俄罗斯饮酒死亡问题和饮酒政策方面最权威的专家之一。

据参考消息网2018年8月21日援引俄连塔网报道,他在谈到俄罗斯有饮酒御寒传统这个问题时说:

“这不是真的。沙俄时期饮酒非常有节制。当时的顶峰出现在废除农奴制后,1864年人均每年约6升。”

广为流传的卫国战争,前线士兵人均每日100克伏特加,这个量也不多,才2两,还是用来弥补食物短缺。

但要说俄罗斯不爱酒也是不合事实的。据世界经合组织(OECD)2019年11月发布《健康简报》,列出世界十大最能喝的国家,清一色的白种人。俄罗斯和匈牙利并列第7,人均11.1升。

1864年人均每年约6升,和这个11.1升,都是指纯酒精。历史最高峰出现在前苏联解体后的1995年,18升。

以伏特加一般40°的话,18升就是45升,约90斤。除掉妇女儿童不怎么喝的,每天就半斤,你说死不死。酒鬼就更加,直接往死里喝。

下图就是1965年-2013年,48年间喝酒量与男性人均寿命对比图,红色的代表寿命。

1985年-1988年戈尔巴乔夫禁酒时,寿命曲线飚至历史最高峰;前苏联解体时,一头栽下,最低到57岁。喝酒一多,就短命,一少,命就长,高度吻合。

俄罗斯女多男少,之前是二战打仗打死的,后来就是喝酒喝死的。俄罗斯男女寿命是全世界相差最大的,最高14岁,现在还有10岁,正常5岁左右。

俄罗斯为什么要往死里喝,死也要喝呢?

首先是因为醉猴假说,喝酒对人类进化有着巨大意义,铭刻在基因。

醉猴假说认为:由于某个基因突变,人类祖先能更容易分解酒精,从而可在必要时食用已发酵的水果,以安全度过由于地球气候变冷导致的食物匮乏期,同时发酵水果热量更高,利于大脑发育演化。

2015年6月30日,《人民网》援引《中国科学报》文章,最近有两项研究为“醉猴假说”提供了新证据,一个是来自英国的野外研究发现,非人类灵长动物黑猩猩喜欢喝酒的自然行为;另一研究发现了人类饮酒能力强的突变基因。

霍金斯团队长期对西非几内亚Bossou附近的黑猩猩种群进行观察。该地区居民常在酒椰树上插入管子,收集从管子里流出的汁液。这些汁液很快会发酵,变成酒。

在1995年到2012年间,研究者记录了51次黑猩猩爬上酒椰树偷酒的情形。黑猩猩会将树叶揉成海绵状,伸入塑料桶中,然后吸食蘸起来的酒。

这是第一次在野外的非人类灵长动物中发现喝酒现象。

来自美国的研究证明,人类祖先因为出现能快速代谢酒精的基因而获得进化优势。

这个基因就是乙醇脱氢酶4,该基因突变让人类祖先获得40倍的酒精代谢速度。该研究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其次,喝酒的副产品,就是让人类产生飘飘然的幸福感,在精神领域产生作用。

生物学家认为,诱发幸福感的神经传导素非常吝啬,一般分配在种族繁育相关事情上,就是做爱和美食。

所以,做爱和美食是人类两大巅峰无极快感,无论处境多么痛苦,那一瞬间都会感到无与伦比的幸福。但都是那么短暂,所以我们总是感到痛苦,很难感到幸福。

而酒可以通过各种复杂的分子欺骗脑部奖罚的神经传导中枢,使得多巴胺系统短暂失灵,释放出比清醒时刻更多的幸福感,这就是为什么人喝完酒后会有飘飘欲仙的短暂幸福感。

不过会形成“耐酒性”,要喝更多,就是酒量变好了,锻炼出来了。然后就是上瘾,不喝难受,甚至手发抖,这就是酒精中毒了。

做爱和美食带来的幸福,是通过强刺激覆盖痛苦来实现的。

喝酒带来的幸福,是通过忘记痛苦来实现的。

儿童喜欢自己转圈圈把自己搞晕,或叫大人帮转,从而短暂“失去自我”;成年人的世界里,宗教、冥想、毒品等也都是为了让自己短暂与世隔离,“失去自我”,从而暂时忘记痛苦,相对就感到幸福了。

但后者难度或代价太高,抽烟、喝酒、饮咖啡等就是低难度、低成本捷径,快速通道,人类因此乐此不疲。

现在的孩子很少自转了,因为有手机。这个男女老少通杀,打游戏、剁手、刷美女等等,都是为了短暂忘记现实的痛苦,相对获得幸福,所以机不离手,手不离机,是谓手机也。

俄罗斯人民是人,由于极地严寒,冬季甚至长期窝在屋子里,百无聊赖,所以更痛苦,更需要“失去自我”,这就是嗜酒如命的根源,也是战斗民族好斗的根源。

我国中原,历史上饱受北方游猎民族的侵扰。世界历史上几乎所有先进文明,都是被野蛮落后民族暴击甚至灭亡,都是这个道理。不毛之地,又没什么好玩的,多么痛苦啊。

在说到酗酒原因时,亚历山大·涅姆佐夫博士说:

“一切由危机程度决定。起初可能消耗激增——对压力的防御反应。随后下降。1995年-1996年就是如此。那是极度贫困和通货膨胀的时候,工资拖欠数月。”

俄罗斯每年因饮酒直接致死的超40万。这个急剧增长就是从1991前苏联解体那一瞬间开始。

1991年,前苏联解体。叶利钦当选俄罗斯第一任总统。他又是个大酒鬼,据说出访国外,都被抬下飞机。重新开禁,报复性反弹。

对这一历史事件,包括随后叶利钦的休克疗法的长远影响,留待历史来回答,但现实影响是灾难性的。

经济断崖式下跌。1990-1995年,俄罗斯的经济下降幅度达38%,超过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工业生产下降了50%,涉及95%的商品门类。

10月革命一声炮响,无产阶级翻身得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重新变回无产阶级。

普京曾痛心疾首又无可奈何地说:“谁不怀念苏联,谁就是没良心;谁若是想回到苏联时代,谁就是没脑子。”回不去。

这是俄罗斯出现酗酒历史高峰的根本原因。贫困而且落差太大,刚才还是超级大国,与美国平起平坐,一夜之间从天堂到地狱,谁受得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乞丐变亿万富翁,顶多再变回乞丐。亿万富翁变乞丐,受不了。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能幸免。据俄罗斯科学院社会政治研究所1995年发布的数据,俄罗斯有1/3的人口(约5000万人)生活在官方公布的37美元/月的贫困线以下,每10万人犯罪人数超过6000人,100个人有6个人犯罪,一年自杀超10万。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2004年发布一个报告,有三分之二的俄罗斯男性死亡时处于醉酒状态。淹死在酒里的比水里的多得多。

除了酗酒后发生意外,劣质酒也是造成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2004年一份统计显示,俄罗斯前9个月有近3万人死于劣质酒,这里面,大部分是青壮年男性。

不仅仅是劣质酒,有的直接喝沐浴露,飞行员就灌航空煤油。因为买不起伏特加,尽管很便宜。

在叶利钦时代,物价最高飙涨至65倍。但伏特加不准涨价,要让人民短暂地忘记痛苦和忧伤。酒都喝不起,还不造反?

当时俄罗斯人民戏称,伏特加才是真正的总统。

人生苦短,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所以叫快乐。

俄罗斯爱酒如命,不是因为要御寒,但与天气冷有关。

具体来说,就是因为人类演化历史基因烙印,因为极地严寒形成的自然“囚徒”境况、以及发生社会危机且处置不当,带来极度痛苦,而希望短暂“失去自我”,就像刷手机玩游戏。

随着俄罗斯经济社会危机的缓解,酗酒局面也大为改观。据世卫组织最新数据,俄罗斯酒精消耗量已下降43%。

人类、俄罗斯人民能作茧自缚,就一定能破茧成蝶。手机、伏特加,终有一天成为人类、俄罗斯人民的工具而已,人乃万物之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