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为什么古代将军有兵权就可以造反,士兵不是直接效忠天子吗?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古代士兵效忠天子?乍一听,仿佛理所当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嘛。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儿。我们看《雍正王朝》电视剧当中,就有这么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

当时,年羹尧带着一群亲卫回京,大热天,皇帝让这群人卸甲凉快凉快,结果所有人非但没有听从,反而齐刷刷地看着年羹尧请示可否。

这座大厅里早就为皇上摆上了冰盆。可是雍正向下边一看,进来的军将们却仍是穿着牛皮铠甲,一个个热得大汗淋漓。他笑了笑说:“今年天热得早了些,想不到你们还穿得这样厚重,真是辛苦了。都宽宽衣,解了甲吧。”

“谢万岁!”话虽然说了,可是,他们却没有一个人敢解甲宽衣。

雍正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自顾自地继续说:“毕力塔,还有冰没有?你拿些来赏给他们。哎?朕不是已经说过了,让你们都卸甲休息的,你们难道没有听明白吗?宽宽衣凉快一下嘛!”

2

这就是想当然的提问了。

混过职场的都知道,大一点的公司,底层员工效忠的对象从来都是部门领导。

撑死了也只能是到总经理这一级别。不可能是老板。

如果哪天总经理或者部门领导跳槽,拉大伙一起走。大伙走与不走,取决于大伙认为跟着谁混有前途。

如果大伙认为跟顶头上司混有前途,那就跟着一块跳了。

3

这其实打的就是一个信息差,民国几十年了,山里老头还以为皇帝高坐呢,谁知道将军此去是在造反?

在古代,造反一般分两种。一种是百姓们起义反抗,比如秦末的陈胜吴广、汉末的黄巾军、明末的李自成等等。一种则是武将权臣篡位,比如西汉的七国之乱,东晋的王敦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等等。这两种人群的造反是不能统一而论,这是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模式。

首先百姓们造反的动机就很简单,无非就是天灾人祸,苛政猛于虎,当个顺民已经无法养活自己和家人,简而言之就是活不下去了。毕竟造反都是大逆不道的大罪,轻则流放抄家,重则杀头灭族,如果不是因为活不下去了,谁会干这种营生?在家里抱着老婆孩子热炕头他不香吗?

当然了,他们造反的形式就更加简单,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计划和准备,其主要是看时机。只要是在朝纲崩坏,民不聊生的时候,适时的拉起大旗,给这些底层人民活下去的动力,那么你就会拥有无数的追随者。具体操作流程也很简单,比如说攻下一座城池,开仓放粮;或者打劫一下权贵,分田分地。

你比方说李自成,一个小小驿卒出身,没钱没背景,打仗水平更是一般。但他却能聚众百万,推翻大明王朝,其靠的就是一手“追赃助饷”、“均田免赋”。军饷全靠劫富济贫,安民则是分田免税。老百姓们遇到这种不压榨自己,还给分田地的人,自然就会追随。

4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古时候,皇帝高高在上,权力二字已达巅峰,世间之人无不仰望,其中自然不乏有人生出觊觎之心,所以纵观历史,多有后宫乱政、藩王叛乱、将军造反、农民起义之事,我们今日便来说说,为何古代将军造反之时,手下的士兵大多选择追随将军,而不是想着效忠皇帝呢?

在古代,将军手握兵权,乃是世间权力中最为锋利的一种,尤其是当其执掌重兵又对皇帝并无忠心之时,自然会权衡自己是否也捞个皇帝位子坐坐?九五之尊至高无上的权力对有野心的将军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诱惑。

首先,能够手握重兵的将军,大多是极具军事才能的人,必定是身经百战,在军中威势极重,而敢动起兵造反念头的将军,对手下的军队自然是极有把控能力。将军造反一事自然不是脑门一热就决定造反的,必定是经过了长期的深思熟虑,并且与手下心腹有缜密的谋划,对于军队中的士兵是否会追随肯定是已经心中了然,否则登高一呼决意造反时却发现无人追随,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其次,古时候士兵往往只知将军,而不知皇上。古代,通讯并不发达,正所谓是“山高皇帝远”,军伍中的士卒基本上一辈子也没有机会见着皇帝,自然谈不上什么亲近,而在古代行伍制度下,士卒所遵从的命令、所领的军饷都是来自将军,朝夕相处的也是将军,说白了,身家性命也和将军的决策息息相关,对将军的情感自然比对高高在上的皇帝所要亲近得多。

5

古代士兵的口号肯定是这么喊的,并且是将军带着士兵们一起喊的,但口号就是口号,关键时刻往往靠不住。

影响人做决定的因素,无外乎利益和感情,剩下的基本上就是无意识地“随大流”,士兵在做决定时,跟普通人的想法也是一样的。

古代士兵参军的目的是什么?真的是为了效忠天子吗?当然不是,基本上是在家里活不下去了,想找个能吃饱饭的地方混日子。

再就是不知道得罪谁了,被强行拉来当壮丁,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士兵都是最底层的存在,每一次冲锋陷阵,都有可能是最后一次;每一次活着回来,都是值得庆祝的事情。

6

古代将军造反前,他得搞定这几件事,才能举兵。我们以典型的安禄山为例。

一:后勤

将军造反和农民起义可不一样,农民们是活不下去了才拼死挣扎。

7

军队国家化,是历代政权一直在追求的重要目标。

可惜,这很难。

尤其在宋代之前,基本做不到。

从军队征召制度看,秦汉时期的普遍义务兵制规定男子一生要服役3年,其中两年本郡,一年边军,但这个制度有一个极大缺陷,就是世家豪强会雇佣平民甚至指派奴隶代替服役。

唐朝搞府兵制,宋代搞募兵制,明清基本成为军户制(八旗其实也是军户),都面临一个问题,常备军最初还有动力,然后就普遍腐化堕落。

8

谢邀。

其实这种事情就看最主要的一点,军饷是谁发的。

在古代一般当兵的是没有什么文化的,不像士大夫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习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忠君爱国思想深入骨髓,大头兵不一样,前身都是农民,更有甚者是犯了罪的才跑到军营里面,就是为了有口饭吃,没什么忠诚度可言,所以会有竖起招兵棋,自有吃粮人的说法。

如果皇帝按时发放军饷,国库充足,歌舞升平,是没人会造反的,饭碗是皇帝给的,没有人会傻到砸了自己的饭碗去干一件杀头诛九族的买卖。所以会有皇帝不差饿兵的说法,就算再穷砸锅卖铁也要把军饷发了。

但社会动荡,国库空虚,发不出军饷的时候,由将军去自筹军饷的话,那么麻烦就来了。像唐朝的节度使形成的藩镇割据,有点像民国时期的军阀,最后发展成安史之乱,就算平定之后藩镇也是尾大不掉,潘多拉魔盒已打开,想关上就没那么容易了。最后唐被朱温给灭了。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