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在唐代,上元节的存在是什么?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一剧中,描绘了上元节这天长安发生的一系列险象环生的事情。各位观众老爷一定很好奇唐代上元节这天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与烂柯人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长安十二时辰 剧照)

一、上元节的起源

上元节,即我们今天的元宵节。中国传统历法中,尤其注重朔日和望日,即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在中国古代社会,祭祀鬼神祖先是一项重要的日常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中国古人最早在正月十五举行祭祀,就与农业有关。《礼记-月令》记载“立春之月,日在营室……其祀户……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与上帝。”正月十五这天,天子要带头祭祀谷神与上帝。

(长安十二时辰 剧照)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祖先神在祭祀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礼记-祭义》记载:“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养兽之官,及岁时,斋戒沐浴而躬朝之……而卜之吉……朔月、月半君巡牲,所以致力,孝之至也。”在每年的年初,贵族都要斋戒沐浴,进行占卜活动,如果占卜的结果显示吉祥,就会在正月初一和十五进行祭祀祖先活动。

2

在最新的《长安十二时辰》中,长安在一些节日里面的美好画面,也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其中上元节无疑是让人非常难忘,在这一天里面长安各处张灯结彩,非常热闹。上元节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元宵节,这个节日很早就已经有了,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上元节要比春节更加热闹,这个节日的名字是与道教有着一些关系。在道教的观念里面,有三元的说法,而正月十五是每年头一个月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这就符合上元的说法。

在汉代上元节已经开始受到皇帝的重视,武帝在这个节日里面要祭拜天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上元节也开始成为民间的重要节日,从隋朝开始,上元节也迎来了发展的巅峰,那么唐朝时候的上元节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呢?盛唐时期,大唐成为世界的中心,真正实现万国来朝的景象,玄宗皇帝又是非常喜欢奢华,讲排场的人,他治下的国家在一些节日里面也会变得更加热闹。《大唐新语》中记载:“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臣戚属及下俚工贾,无不夜游。”

在这一天里面,长安会解除宵禁,无论是朝中的权贵,还是民间的百姓们,都会走出家门在夜间来四处游玩,赏灯。当时的唐朝国力强大,长安内部在过节的时候也有人专门去制作一些巨大的彩灯,灯树以及灯轮。不过那个时候还没有元宵,人们主要是赏灯游玩,此外,街头还有舞狮子,耍龙灯,猜灯谜这些娱乐的项目,古代的娱乐项目并不是非常多,这些已经足够让人们非常开心。

3

多请,上元节其实就是现在的元宵节,为每年的正月十五,也就是第一个每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最早的由来是西汉文帝年间,当时吕后病逝,诸多吕氏后人,惶惶终日,怕被清算。所以又上将军吕禄发起密谋,准备推翻刘氏江山,自立为帝,史称“诸吕之乱”。最后风声传到齐王刘襄的耳朵,刘襄联系开国元老周勃,陈平设计平定吕禄谋反,从此天下恢复太平。

众老臣又拥立第二字刘恒为帝,称汉文帝,文帝目睹吕氏祸乱天下,深知太平来之不易,便定平定诸吕之乱的日子正月十五为与民同乐日,以做纪念此事件,成为闹元宵,这也就是元宵节的由来。

唐朝时,无论帝王还是民间,普遍崇尚道教修仙,而正月十五在道教三元说法中属于上元,所以在唐代,上元节改名为元宵节,并成为官方的法定节日,持续三天。至于当时多热闹。唐代刘肃的《大唐新语》中有记载:"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臣戚属及下俚工贾,无不夜游。",说明大唐上元夜,全程取消宵禁,可以也行,到处火树银花,无论是王宫贵胄还是平民百姓,没有不夜游,这里可以想象到当时有多么的繁盛热闹。知道几天,元宵节还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也算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4

上元,原为道家“三元”之一,“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其夜称“元夕”。“上元节”之称可上溯至隋唐,其时道教盛行。《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圣人”即信奉道教。宋代辛弃疾有词“青玉案.元夕”,是最好展现上元之夜盛况的文字,但与剧集中盛唐时相比,少了中外交流的盛况。

5

可以昼夜狂欢的一夜,古代实行宵禁,晚上都老老实实待家里,跑出去是犯法的,被抓到要挨打,坐牢的,只有上元节这晚可以狂欢,不会宵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