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七七事变中29军全军覆没?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2

3

29军在长城抗战的表现确实要优于七七事变,而29军前后表现不一,真的应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古话了。

长城抗战时29军前途渺茫,大家自然要拼一个出路。可是等到七七事变时,29军高层享乐生活过惯了,又只想着保住平津地盘,自然表现就大不如前。

29军的起源和早期的困境

中原大战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一方战败以后,冯玉祥统帅的西北军大部被老蒋收编,只有2万多人跟着晋绥军一起跑回了山西。

后来在中原大战中支持老蒋的张学良奉命接管了华北5省2市的地盘。在山西的这2万多西北军余部就被张学良改编成了29军,宋哲元出任军长一职。

然而此时张学良收编的部队除了这部分西北军残部外,还有山西、绥远的10多万晋绥军,石友三所部6万余人,庞炳勋所部1万多人,孙殿英所部1万多人,原方振残部数千人,加起来足有20多万人马。

4

讲真的,宋哲元第29军在“七七事变”中的表现只能用糟糕来形容,除了打响了全面抗日第一枪之外,我只能说是一无是处。

这事得怪宋哲元,看到有些人讴歌1937年的宋哲元,我还真不知道他们咋想的。

一个对侵略者充满幻想的军阀,连爱国都谈不上,你让他积极抗日,真的是想多了。

1933年长城抗战的时候宋哲元还是很弱的,毕竟当时从西北军独立出来,无依无靠,投奔张学良麾下,成为东北军的一部分。

5

长城抗战,打的很精彩,那是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持,官兵一条心的前提下展开的。

但是当时以jjs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围剿红军方面了。

1930年以后,中原军阀混战,相继爆发了蒋冯战争、蒋桂战争、蒋阎战争。

当时的背景是日本军国主义份子策划了9.18事变鲸吞蚕食了东三省。这个事件渐渐的引起了中国各方势力的重视。到了1933年中原大战爆发及结束时,以冯玉祥为首的地方军阀,利用下野之际,奔走呼号团结起来,抵抗日本军国主义得陇望蜀之举。当时的日本军队开始谋划侵略华北地区。在一些爱国人士的支持下,以冯玉祥为首的众多爱国军阀将领组织了察哈尔同盟军,这支军队主要以原有的西北军为骨干,多次粉碎了日本侵略军入侵华北地区的日军。

6

这和男足的黑色9分钟何其相似,打平就能出线,结果导致男足心态发生偏差,思想上背上包袱,想赢怕输。

29军也是如此,当他们一无所有的时候为了生存背水一战,长城抗战打得极其精彩。当他们成为了平津地区的主人,各级军官的生活水准,鸟枪换炮之后,在七七卢沟桥事变中打的患得患失,完全没有当年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风采,也就不难理解了。

宋哲元的29军脱胎于西北军,中原大战时期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三个中国最大的大军阀在中原打成了一锅粥,最终东北张学良在经过一番长考之后,决定改旗易帜拥护中央,随即数10万东北军宣布入关支援蒋中正,直接改变战局,阎锡山和冯玉祥的部队崩溃。

亮剑中李云龙说的很有道理,一支部队的个性和他的首任军事主官的脾气有很大的联系,作为人称投降将军的冯玉祥的部下,西北军的将领们,深谙投降的秘诀,大批大批的西北军向蒋中正投诚。而宋哲元所部是少有没有倒向蒋介石的部队,这支部队退到了山西和陕西交界处,静观时变。

7

引言

决定一场战斗走向的因素有很多。军事主官的不同,部队士气的改变,出击时间的顺序,战斗地点的选择,这些都对一场战斗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说到第二十九军在长城抗战中的表现,以及在“七七事变”时候的表现为什么会让人感觉有很大的差异。那我只能说一句,这其实与二十九军的战士无关,一切都是形势所导致的。

分析

先说29军吧,大家都知道,二十九军军长是宋哲元。可他这个军长又是怎么来的呢?这就需要再说到另一个人萧振瀛。

中原大战以后的宋哲元用走投无路来说也不为过,于是他找到了老朋友萧振瀛。在萧振瀛的帮助下,宋哲元组建了二十九军。此时的二十九军人才济济,有张自忠、刘汝明、冯治安、秦德纯、赵登禹。

8

一想到29军就会联想起那首振奋人心的《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地头上砍去”,这句歌词真实反映了29军早些年的境况。

这样一支英勇无畏的军队,为何会在在“七七事变”时表现平平?

而且用大刀作为对付敌人的主要武器,这样的场景大多出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身上,怎么富裕的国军中也有这样的队伍?

大刀队

9

国民革命军第29军是大部分中国人都知晓的一支抗日部队,该军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一战成名,四年之后却因为宋哲元等人的消极抗日导致平津迅速沦陷,第29军也遭受了一定的损失。

1933年的长城抗战总的来说中国军队打得都不怎么样,中国军队在此战中死亡16725人,负伤24019人,而日军的伤亡仅为2600人左右,中、日两军伤亡的比例为15∶1,与同时期的“一·二八”淞沪抗战相比(中国军队伤亡14104人,日军伤亡3091人),长城抗战可以说打得是一塌糊涂。

但是为了宣传需要矮子里拔高个,第29军就这么被拔高了。第29军在这一战中还是有一些比较出彩的表现,和其他部队相比用兵更加灵活,并没有一味坚守阵地,死打硬拼。

第29军受命增援长城喜峰口的防务时,战场态势非常不利,喜锋口东北制高点已被日军占领,且周围友军也毫无战意纷纷溃退了下来,这与中央军第17军初上战场时的情况差不多。鉴于如此严峻的形势,军长宋哲元决定以赵登禹的第109旅发起一次夜袭,赵登禹所部经过一夜激战将日军逐出喜峰口。而第29军正面的日军由于兵力不足,因此也无力发起攻击。

10

一个国家的军队和平太久,再者将领太过富裕战斗力必将下降。宋朝从初期的十八万禁军打得辽国节节败退到后期百万禁军居然被撵着跑,足以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