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相声演员搭档,逗哏和捧哏之间的收入怎么分配?不...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相声演艺中,现今最为普遍的莫过于对口相声,就是由两名相声演员组成的“一逗一捧”。通常我们会把他们称为逗哏和捧哏,而这样的相声表演多以“三分逗哏,七分捧哏”来维持它的演艺。

虽然说“三分逗,七分捧”,但凡有看过相声的朋友应该都知道,逗哏明显比捧哏难、比捧哏卖力。似乎在对口相声中,逗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包袱要抖出来,完全取决于逗哏的能耐了。而捧哏更多的还是起协助作用,帮忙接个活、插个话。

既然逗哏和捧哏在演艺中有主次之分,那么他们的收入是怎么分配的呢?对于这个问题,似乎从相声开始发展到现今,都未曾有个明文规定,主要还是以相声组合间内部自己协商。

不过,捧哏和逗哏收入分配,听得比较多的还是以“三七分”、“四六分”,或者干脆就“五五分”。

2

这个问题很好!我以前也曾经深入的了解过,在这里给你说一下我的了解。

逗哏和捧哏是每一对相声表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理论上两个人应该是平等的,如果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说,逗哏和捧哏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的,但是现实生活中,这两个角色的差别确实十分的巨大。

这种差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逗哏才是全场的主角,所有的光环都在逗哏身上,其实有一个比喻非常好,就是说红花和绿叶的关系,逗哏才是红花,绿叶很少有人去关注,所以从一开始,逗哏和捧哏的关系就已经确定了,谁是主谁是次这个没有丝毫的疑问,这里不是说捧哏不好,但是捧哏的地位就是衬托作用,这点没有什么说的。

举个例子,现在说相声最火的岳云鹏和孙越,很多人了解岳云鹏,但是有几个人能知道或者了解孙越,所以说观众的注意力都在逗哏身上真的没有错。

3

看了别人的答案,大多数都是来自于自己的想想。

郭德纲和于谦两个人是平分的,这个两人在公共场合也都表过态,可以说是没什么疑问的。

大家普遍觉得郭德纲不能跟于谦平分,是因为觉得郭德纲是班主,一场演出的收入如果跟于谦平分,简直亏大了。

但其实真实情况郭德纲也说过,郭德纲不是老板,也只是德云社的一个员工,一场演出多少钱是固定的。

德云社的老板是郭德纲的老婆王慧。虽然老板挣得钱最终还是在郭德纲的腰包里,但是一场相声演出的劳务费,郭德纲跟于谦得平分。

4

5

逗哏捧哏的收入分配,有一个逐渐演变的历史过程。

相声最早就是单口,传说中的张三禄是八角鼓丑角艺人,因为跟同行合不来,所以一个人下海单干,并且将自己的技艺取名为“相声”。

之后的穷不怕朱绍文也是以单口为主,后来才收了一堆徒弟,并且穷不怕是按照江湖的规矩,自己教徒弟能耐,徒弟给自己免费效力一段时间,然后才可以出师单干。

而徒弟在效力期间,就是负责逗哏使活,师父负责给他帮腔量活,这时候根本没有什么分配,所有收入都是师父的,给你管饭就可以了。

(总票房6000元的神片《笑神穷不怕》,想要了解相声祖师爷,千万别去看这部烂片。)

6

俗语说:三分逗七分捧,然而实际上却不会如此分账。名利双收的是逗哏;相声的角儿都是逗哏演员,捧哏真是如同绿叶一样。

捧哏虽说是绿叶,但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捧哏和逗哏的地位很难平衡,纵然捧哏辈分高也是如此。例如,岳云鹏和孙越这一组;商演卖票卖的角儿是岳云鹏,不是孙越。因此,在地位悬殊下,二者收入不会平衡的。

在建国前,捧哏全是靠着逗哏活着;每次演出结束,逗哏给捧哏一些金钱。

7

这个问题,表面上说的是收入分配,实质上事关合作。直接决定了能不能合作长久。所以这就看主事的人,是个爱钱的精明人,还是个有远见的智慧人。

比如,郭德纲和于谦这一对火档。二人互为难得的搭档,互相成就对方。合作的效果,远远超出了1+1>2。郭德纲原来与多位合作过。无论是张文顺,还是李菁,王文林,均无法达到于谦的水平。如果没有于谦,郭德纲会在几十年中,需要花一部分精力用在寻找更好的捧哏上。而如果不是遇到郭德纲,于谦恐怕早不说相声了。更无法到海外去。所以这是互相决定对方的命运,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

但是两人之间,并非没有一点矛盾。因为涉及到经济分配。郭德纲爆红之后,收入剧增。但他在利益的分配中,也许他觉得对于谦的涨了不少。于谦却觉得还是太少。这跟自己的付出和带来的收益不相符。这天,郭德纲跟于谦说,又接到业务了,准备演出。于谦推说身体欠佳,推辞不去。

那时,郭德纲的业务,简直是一场连着一场,苦于分身乏术。关键时刻怎能掉链子?不仅演出效果要打折,而且,会被人质疑因为钱财发生裂穴,直接影响个人声誉。郭德纲表现得富有智慧,爽快地大幅度提高了于谦的出场费。至于是55分成,或者是1/3,这点外人说不清。因为郭德纲是老板,还要养活德云社。于谦是单纯的挣工资。如果说1/3作为发展基金,余下的每人再分1/3。这也等于,两人平分。这个比较合理。当然这也是瞎猜。反正是两人合作至今,无论经历多大风波,从未分离,堪称合作的典范。

再举一个例子,结果就很不理想了。老前辈马志明和谢天顺。要说都是大师级别的。他俩说的《纠纷》,真是太精彩了。他们是体制内的,在单位挣工资。发工资做主的是单位。工资多少,跟个人级别挂钩。评级别时,马志明比谢天顺的级别高了一级。可能领导认为,逗哏的名气大,说话的活多吧。谢天顺不服,前去理论,协商无果。一气之下,谢天顺离开,后来加入德云社。而马志明因为失去了难得的搭档,从此鼎盛不再。成为相声界一件憾事。当然这事责任在体制。

8

这个需要分三个阶段来说,旧社会和现代社会是不一样的,体制内和体制外也是不一样的。

旧社会时期:

逗哏和捧哏之间的收入差距是挺大的,甭提五五了,一般来说能达到四六分账的都很少,很多都是三七分账、二八分账,一九分账的也不是没有,逗哏是角儿自然挣得多,捧哏依附着角儿吃饭自然拿得少。

9

10

相声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逗哏和捧哏看上去好像逗哏话更多,包袱儿也都在他那边,更为吸引人,但如果从下功夫来看,捧哏也需要非常优秀,与逗哏才能默契配合,营造出更好的包袱儿效果。从这个角度说,捧哏的付出也并不比逗哏少多少,因此据我所知,很多当今相声演员都是逗哏和捧哏平分收入的,但老一辈演员并不是这样。下面,就我知道的一些实例说一说。

苗阜和王声就是平均分账的。十多年前两人最开始合作开始,就说好演出下来两人平均分钱,一人一半,包括相声演出,也包括那时候不得不接的婚礼主持费用。

一般情况下,主办方都是把钱装信封里给苗阜,而下来之后苗阜把信封直接给王声,让他把自己那份数出来。因此,确立了这样的原则,两人这些年从未在钱的问题上出现过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