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欧美在一战土耳其战败后,因为什么理由才不让拜占...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如果说,有一个帝国,在距今不远的时候,丧失了它全部的荣耀,跌落神坛,甚至国破人亡,那么它的名字,一定是奥斯曼土耳其。

公元1453年,来自西亚的土耳其人攻占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在“拜占庭”最后的废墟之上(东罗马帝国军民从未自称拜占庭),建立了横跨亚欧非的大帝国——奥斯曼帝国。事实上,它是人类目前为止最后一个如此规模的帝国。

(↑图为奥斯曼帝国版图及领土变更示意)

但帝国的荣耀短促异常。自1683年维也纳城下一败之后,奥斯曼再也没能对基督教欧洲保持攻势,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竟渐渐难以招架。在一战之前,许多帝国曾经直辖的核心领土纷纷处于独立或半独立的状态,在欧洲各国的干涉和影响下,伊斯坦布尔和哈里发只能听之任之。如阿里帕夏治下的埃及,以及哈希姆家族的汉志地区、英法觊觎已久的美索不达米亚、巴勒斯坦等,更不用说早已丢失的黑海、克里米亚和早已独立的巴尔干半岛诸国。

2

在20世纪初这个民族主义思潮泛滥的时代,要想重建拜占庭帝国这种多民族、多文化的帝国显然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以及清朝之所以灭亡解体除了对外战争的失败,主要就是因为民族主义的兴起,帝国境内的各民族都想独立建国,再也不想在一起过了,在这种民族国家兴起的时代,复兴拜占庭帝国显然不合时宜,也根本无法做到。

一、民族主义崛起与多民族国家的解体:奥斯曼、奥匈以及清朝

自法国大革命以来,民族主义就开始如火如荼的席卷世界,那么民族主义的定义是什么呢?美国学者斯蒂芬提出:“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他相信民族是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标,他要求所有民族成员对民族利益应该抱有不容任何质疑和妥协的忠诚,民族主义非常依赖于区分敌我,他通常表现为对另一群不同的民族的敌意。”

那么民族是什么呢?斯蒂芬给民族的定义是:“民族是一个具有亲属关系的共同体,是其成员之间由于出生境况相同而形成的密切相关、占据广阔领地、有时间深度的共同体。”他的要素有领地、具有共同历史以及相近的语言和文化。

法国大革命的成就在于他界定了法兰西民族,并且制造了法兰西民族主义,之后这种民族主义又传播到其他欧洲国家,进而全世界,所有人都开始按照民族的定义来划分敌我,将对民族的忠诚置于一切之上,这直接导致了各种多民族国家的解体。

3

4

一战后,拜占庭真的没复国吗?答案并非单一。如果从拜占庭早期浓浓的罗马风来看,拜占庭真的没有再现,但从拜占庭后期的希腊风来看,希腊的复国相当于拜占庭的复国。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2部分后,东罗马帝国也叫做“拜占庭帝国”。公元7世纪上半叶,拜占庭逐渐完成希腊化,希腊语成为帝国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居民信仰的东正教与西欧的天主教差异明显。

与此同时,随着拜占庭的衰弱,帝国的领土不断减少,后期基本就龟缩在希腊半岛一带,于是很多时候“希腊”就指代拜占庭、“希腊人”就指代拜占庭人。

5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拜占庭帝国早在十五世纪中叶就被奥斯曼帝国所取代,而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也是奥斯曼帝国并非拜占庭帝国。

1453年,刚刚二十出头的穆罕默德二世御驾亲征一举覆灭了拜占庭帝国,并将首都君士坦丁堡更名为伊斯坦布尔;自此以后,奥斯曼帝国不仅稳固了自己在地中海地区的霸主地位,同时也开始了一系列的势力扩张……

进入十六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势力版图达到巅峰:红海、中亚、巴尔干半岛、东南亚以及欧洲等地都留下了奥斯曼铁蹄的印记;随后,奥斯曼帝国甚至与法国、荷兰以及英格兰组成军事同盟,一起对抗西班牙、意大利和奥地利。

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对于伊斯兰国家的侵略也极为彻底:除阿曼和摩洛哥以外,其他的伊斯兰国家都曾被奥斯曼帝国所征服,而前两个国家的独立还是以藩属国的形式存在!在长达三四个世纪的时间里,这些伊斯兰国家都承受着来自土耳其人的军事压迫……

十七世纪末,虽然因为统治者的管理不当导致奥斯曼帝国内部乱象丛生,但其仍是欧洲所要面对的主要威胁势力。不过,在1683年围攻维也纳失败后,奥斯曼帝国对欧洲扩张的步伐才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同时也保证了哈布斯堡王朝对中欧的统治地位。

6

一战后欧洲政治安排的原则是“民族自决”,系美国总统威尔逊首先提出,得到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蒙梭有保留支持后贯彻实施的,具体原则就是用“民族独立”的原则拆分战败国,并顺便掺入一些对胜利者列强有利的私货。

根据这一原则,波罗的海三国、芬兰、波兰都从俄罗斯独立(俄虽是协约国成员但中途退出了战争,而这些独立的领土系俄德布列斯特条约划给德国控制的,所以成了战败国土地);多民族的奥匈帝国被切分为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三个民族国家,和罗马尼亚同族的比萨拉比亚被划归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黑和门的内哥罗以“都是斯拉夫人”为由划入一个后来叫南斯拉夫的国家……至于私货就多了,否则奥匈捷三国何至于连一寸海岸线都不剩。

在这种原则下战败国奥斯曼土耳其自然是惨到不能再惨:阿拉伯和北非地区的几乎所有领地都被划走,欧洲部分的大部分也以“那些是希腊人”为由划给了希腊,甚至阿尔巴尼亚也独立了。今天土耳其小亚细亚半岛岸边的岛屿大多归了希腊,也是当时“民族原则”划分的后遗症。甚至,当时已有让库尔德地区按照“民族自决”原则独立建国的议论,只是巴黎和会集中解决欧洲问题因此未遑顾及而已——要知道连后来的土耳其共和国国父凯末尔的老家萨洛尼卡都丢给希腊了。

但很快凯末尔就起势并带领土耳其触底反弹,毕竟英法俄在中东布局不稳还要防范苏俄在伊朗的毛手毛脚,而希腊本身并不强,另一个奥斯曼的欧洲邻国保加利亚自己也是战败国和土耳其同病相怜,因此最终现代土耳其守住了安纳托利亚+伊斯坦布尔的“基本盘”,未继续损失下去。

这样一来拜占庭上哪儿去“复兴”呢?它的故地就是君士坦丁堡,旧日臣民就是已经变成希腊人的那些东正教徒,既然希腊是战胜国、土耳其又保住了伊斯坦布尔,那么它只能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了——事实上,1832年5月《君士坦丁堡条约》承认希腊独立,就已经意味着拜占庭复国再无可能,因为在拜占庭故地上东正教徒反对奥斯曼的运动已演变为逐渐凝聚为希腊民族情绪的“希腊启蒙运动”,既然希腊民族国家意识已经“启蒙”,也就没有“拜占庭民族国家意识”再立足的余地了。

7

一战土耳其战败,欧美让各古国复国,为何单单不让拜占庭复国?谁说东罗马帝国没有复国?希腊复国就是东罗马帝国复国啊!当然似乎题主和有些朋友可能不这么看,但要知道东罗马帝国的衰落与灭亡其实是个很漫长的过程,而到后期东罗马帝国其实基本上就是希腊和少量周边区域,而且希腊语在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都是东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所以后期的东罗马帝国,其实就是希腊人的民族国家了。


东罗马帝国的衰落

其实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时,东罗马帝国确实相对受到的冲击比较小,所以其领土基本上得到了保持。而且其实在罗马帝国时代,东罗马地区始终是在经济方面领先于西罗马帝国的,国力本身是很强的。因此在公元6世纪,也就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几十年之后,东罗马帝国在其皇帝查士丁尼大帝的引领下,还曾经一度利用不同日耳曼王国之间的乱局,多次击败了汪达尔人和东哥特人,重新扩张进入了原属西罗马帝国的意大利和非洲西北部,并重新控制了罗马城,大有重新统一罗马帝国的趋势。

公元6世纪中叶鼎盛时期的东罗马帝国,图中土黄色区域为东罗马占领的西罗马故地

公元546年,东罗马帝国重新占领了罗马城,甚至一度将日耳曼哥特人逐出了意大利。在公元555年到565年查士丁尼去世时的高峰期,东罗马帝国的领土面积达到了280万平方公里左右,超过了罗马帝国鼎盛期的一半。后来虽然哥特人在反攻中又重新控制了意大利大部,但东罗马帝国对罗马城的占领还是一直持续到了公元751年罗马被日耳曼伦巴底王国攻陷。

但在重新失去对意大利和北非地区的控制权之后,其实东罗马帝国已经接受了无力恢复罗马帝国的现实,所以虽然后来它的国名始终还是“罗马人民与元老院”,也就是它还始终自认为是罗马帝国,但在公元610年到641年东罗马皇帝希拉克略在位期间,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拉丁语被废弃,希腊语被定为东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这种转变也是后来欧洲人不再认可它是罗马帝国,而将其称为拜占庭帝国的原因之一了。

8

9

谢谢邀请。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奥斯曼土耳其战败,经《色佛尔条约》,帝国被分解成40多个国家和地区,希腊、中东地区、非洲北部都基本上获得名义上的独立(事实上很多国家仍然处于欧洲国家的控制之下),不过,作为历史古国的拜占庭,或者说东罗马帝国,并没有复国,这其实是各方政治势力博弈,最后达成的一个妥协。

查士丁尼时代的拜占庭帝国

事实上,很多国家其实在 一战之前就已经从奥斯曼帝国独立出去了,《色佛尔条约》不过在既成事实上再度确认罢了。比如北非马格里布地区的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的黎波里(今利比亚)形式上是土耳其的边远省份,实际上在17~18世纪期间就已经脱离土耳其政府而独立。1829年,在英、法、俄三国的干涉下,希腊在19世纪30年代的希腊独立战争后宣布独立。而在1875年,塞尔维亚、黑山、瓦拉几亚及摩尔多瓦宣布脱离帝国独立。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