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正如此敬重韩非,为什么要杀了他?
1
准确的说嬴政并没有诛杀韩非,韩非是自杀身亡的,他喝了同学李斯送给他的霍顶红毒药而死的。嬴政只是将韩非投入大狱,还没有来得及定罪,韩非就自杀了,嬴政将韩非的尸体送回韩国,没有过多久秦国就灭了韩国。韩非之所以被嬴政投入大狱,原因只有一点:韩非是间谍。
嬴政是法家思想的拥护者与实践者,他最崇拜的人是法家先驱、秦国功臣商君!嬴政对先祖嬴驷诛杀商鞅以立威的事十分不满,嬴政自比先祖秦孝公嬴渠梁,他想找到他的商君。吕不韦想用《吕氏春秋》教导嬴政治国,但是嬴政坚持用《商君书》治国,最终因为政见不同,嬴政将吕不韦去职流放巴蜀。嬴政读了韩非子的几篇文章后,认为韩非就是他想要找的商君,他要与韩非君臣联手,统一天下,再造华夏,故命令韩王安交出韩非。
韩王安正在苦苦思索如何保住韩国社稷不亡,如何让秦国将注意力转向别国,这时他接到秦王政的命令,让他将天下贤人韩非送去秦国。韩国从申不害死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并最终沦为秦国的附庸。申不害是法家术治派,所以韩国的术治思想很浓烈,所谓术治可以简单的理解成谋略,以谋存国是韩国的国策。韩国先后想出了资周抗秦计(秦灭周之战)、移赵攻秦计(长平之战)、水工疲秦计(郑国渠)等惊世谋略,然则均被秦国以阳谋手段化解。
韩王安接到秦王政的命令后,突发奇想的思出一条存韩大计,也就是兵事疲秦计。韩王安找到韩非,要求他去秦国给秦王政献计,让秦国攻赵击魏灭楚亡齐,以此消耗秦国的兵力,让秦国无暇顾及到灭韩事宜。韩非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深知韩王安的兵事疲秦计对秦国无效,但是作为韩国王子的韩非不能拒绝韩王的要求。因为存韩之策在于变法强国,但是目前韩国不具备变法的条件,也只能存一天是一天了!
韩非到了秦国后就给秦王政建议,要求秦王出兵攻灭魏国、赵国、齐国、燕国、楚国等国,让韩国作为秦国的附庸国继续存在。对于秦王政要求韩非当秦国丞相,协助秦国统一天下,再造华夏的事一点不感兴趣。最终消息传来韩非是间谍,是来用兵事疲秦的,故秦王将韩非投入大狱,让他再思考思考。不过李斯怕嬴政放了韩非,或者韩非回心转意与秦王合作,李斯自己就没有用武之地了。所以李斯告诉师弟,嬴政要酷刑折磨处死他,并给韩非留了一瓶霍顶红毒药,最终韩非自杀而死。
2
嬴政为什么要杀韩非?版本有三个,个个都是阴谋论。
据史书记载,韩非有口吃的毛病,不善言辞,长于著述。秦王嬴政看到他写的《孤愤》、《五蠹》后钦佩之至,以至于对身边人连连感叹:“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然而,当公元前234年韩非到秦国后,很快就被秦王送进了监狱,不久即遭到杀害。
未见时念之若渴,既见后却又置之死地。
秦王嬴政为何要这么做?
3
嬴政尊崇的是法家,而不仅仅是韩非子的法家。韩非之所以享有盛名,主要是因为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实际上韩非在真实的历史场景下,并没有位极人臣,至少相比他的老同学李斯而言。
巧的是,李斯其实也算是法家,而且是间于法家和儒家之间。比如:李斯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不仅如此,他还帮助嬴政建立了秦朝的礼法制度。
要知道,嬴政的丞相可不是韩非,而是李斯。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理解韩非为什么会被杀就容易多了。
1.很多人觉得是李斯不地道,算计了老同学韩非。其实真正算计韩非的另有其人,他叫姚贾。
4
首先,嬴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尊崇韩非这个人,更多的是韩非的学说主张,继而对这个人尊崇。如果韩非做了什么出格或者令他不爽的事,即便很赏识韩非,可是韩非也有许多观和嬴政啊冲突,该杀还得杀,包括李斯也是一样的。
伴君如伴虎,在嬴政这样的君王眼中,只有天下,也不会对其它非情非故的人真正的讲情感,更何况是自己的臣子,君王都是自私的,不同于常人的自私,眼中只有“用”或者“不用”。只有至高无上的利益。
韩非之死一直是个谜,相传是李斯妒忌贤能,二人同为法家弟子,韩非的才能不在李斯之下,嬴政又是韩非的“粉丝”。史记记载:“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说白了,嬴政只需要他的思想,可以不要这个人。
也有说,韩非毕竟是韩国国君的儿子,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都是为了韩国的根本利益,他屡次上书,要求秦王存韩灭赵,这与嬴政一统天下的构想互相冲突,嬴政自然不能留他,因为他碍到了秦统一天下的基本国策。
5
所谓阳谋,就是根据现有条件,在不影响别人也不依赖别人的前提下,因势利导、光明正大地通过改变自己的资源配置,来达成自己的目标。通俗点说就是:立足自身,固本培元。今天我讲一个小国试图试图耍阴谋来扳倒大国。
富二代韩非,学成毕业以后,回国潜心钻研学问去了。普通人需要面临的生存、发展问题,在他那里是根本不用考虑的。几年以后,他发表了学术著作《韩非子》,一时间成了著名的国际学者,在法家学术界的地位,甚至可以和李悝、商鞅、慎道这些人比肩。而秦王嬴政也是他的铁杆粉丝。
一、秦爱惜人才,挖他国“墙角”。
嬴政亲政以后,秦吞灭六国的战略也已经进行到了最后阶段。韩非所在的韩国,是六国里国力最弱的一个,这个国家恰恰又地处战略要冲。很自然,它成了秦的第一个目标。在备战的同时,秦廷给韩王下了通牒,要求把韩非送给他,这就和拿着枪出去抢劫一样,韩自然不敢怠慢。他一到秦,就被奉为上宾,成了高级顾问。
6
《史记·韩非传》云:“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功韩。”
讲的是在秦朝统一前期,秦始皇攻打其他六国时,偶然间读到了两本关于主张变法的书,书中提到的治国之道与秦始皇的想法高度契合,让秦始皇对此书作者心生向往,觉得此人定是一位千年难遇的旷世奇才。
秦王大喜,急忙问身旁大臣,“这本书是谁写的?我若是有幸与他会上一面,交流治国之策,死都无妨!”仅仅是两本书,居然能让秦王说出“死不恨矣”这样的话,李斯赶紧向秦王推荐,“是韩国公子韩非所著!”秦王听了,思考着怎样才能尽快与这位奇才碰面呢?攻韩!
缘,妙不可言
故事中的三位主角:惜才者秦始皇,荐才者李斯,怀才者韩非。谁也未曾想到,此后三人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相爱相杀”,对三位的未来皆产生了重大影响。
7
韩非之死,与一起事件有关。
在韩非入秦后,东方四国为了自保,又策划一次合纵。秦王政召集大臣、宾客六十多人商量对策,这是姚贾站出来,声称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为了达到目的,他提出一个条件:需要马车百辆,黄金千斤。秦王政二话没说,同意了,从国库里拨款给了姚贾。
姚贾靠着一张利嘴与千斤黄金,破坏了四国合纵计划。回到秦国后,秦王政非常高兴,把他提拔为上卿,封千户。这时,韩非跳出来,大肆攻击姚贾。
韩非虽然留在秦国,可他是韩国公子,我猜他的目的是想离间姚贾与秦王的关系。他攻击姚贾两点:第一,姚贾把钱拿去送给诸侯;第二,姚贾出身低贱,是看门人的儿子、魏国的小偷、赵国的逐臣;这是暗示姚贾可能独吞不少财宝。
面对韩非的攻击,姚贾自我辩护:第一,送钱给诸侯,是为了拆散他们的合纵联盟,并不是资敌财物;第二,自己出身低贱又怎么样,以前姜太公/管仲/百里奚等名臣不都是出身低贱吗?明主选择人才,不看他们过去的污点,而是看是不是有真才实学。
8
韩非,是韩国贵公子,荀子学生,大秦丞相李斯的同门师兄。韩非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独树一帜的人物,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熔于一炉,是法家集大成者。当年还是秦王的嬴政首次读到韩非的著作时就感慨“如果能见此人,与其同游谈论一番,那就是死也无憾了!”但就是这么一位被嬴政推崇的大家最后却死于秦国狱中,为什么呢?
在史书上对于韩非之死记载的并不多,仅有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提到韩非进入秦国后遭到李斯、姚贾陷害、毁谤被秦王嬴政下狱,最后韩非被李斯私自毒死于监狱中。秦王不久就后悔将韩非下狱,派人去赦免他,可惜已经晚了。按照司马迁的说法韩非之死主要是怪李斯和姚贾,李斯是忌惮韩非的才学,姚贾是嫉恨韩非弹劾过自己,但是设身处地的想一下韩非的死最可能是秦王嬴政下的命令。
韩非入秦的时候,正是秦国开启统一六国战争的时候,当时嬴政年富力强、英明神武、掌控秦国的一切。身为臣子的李斯、姚贾要是敢蒙骗嬴政,甚至于私自杀害嬴政看重的人那就是作死,绝对会遭到嬴政的事后清算,因此想杀韩非必须嬴政同意。
9
韩非之死,《史记》中的记载有些疑点,这里暂且不谈。这里还是重点谈一谈,以嬴政皇帝的惜才爱才秉性,而韩非作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可以说是满腹政治才学,为何没有得到嬴政皇帝的重用,反而死于秦国云阳国狱?
下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具体说一说:
-
其一,韩非作为韩国王族公子,其内心是忠于韩国的,是忠于韩国王族的,他也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政治才学去拯救日渐颓废的韩国,然其报国之志可嘉,但却不符合当时的天下大势。他怀揣的这颗报国之心,决定了他不可能效力于其它国家,同时也正是他日后生命悲剧的根由。
-
其二,韩非以间谍身份,肩负着韩王安赋予的“弱秦存韩”使命入秦了。嬴政皇帝对韩非的入秦是抱有极大的期望与寄托的,因为他曾经发过这样的感喟,“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此人指的就是韩非。可是,韩非入秦后的基本作为,距离秦王政的期待,却是太大了。最后嬴政皇帝彻底失望和愤怒了,终将其打入云阳国狱。
韩非的忠心
韩非跟随荀子修学多年,终于毕业了。作为同学的李斯,选择去了秦国,要“游说秦王”而建功立业。而出人意外的是,韩非却坚持回到了韩国。作为法家名士,要想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无论是布衣之身,还是王族公子,几乎都是选择一个大有发展潜力的国家去推行变法,这是普遍道路。而作为推行法治而强大起来的秦国,在当时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也就是李斯的选择。
10
秦国一直以来的重要国策就是执行客卿制度,这是秦国引进人才重视人才的一贯方针,可以从秦穆公时期开始了人才用运和储备,大胆启用了百里奚和由余。开创了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先河。秦始皇当然也不例外,不然也不会重用李斯了。
韩非是战国末期韩国贵族子弟,有人说他口吃不善言谈,但是他的著作思想被许多帝王所借鉴。韩非与李斯同出荀况们下,学习刑名之法。著有《孤愤》、《五蠹》、《说难》等。他的著作都被后人统称为《韩非子》并收录其中。其中很多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都出自他的著作中,比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秦始皇在读了韩非的前两部书后对他大为赞赏。而韩非目睹自己国家日渐衰弱,多次向韩王表达自己的观点都未被采纳,为了能施展自身所学在借出使秦国的机会向秦王大胆进言,作为晋升之策,把他的法家思想更好的推广出去。而李斯嫉妒韩非才华,恶意中伤,即使用了韩非也不能真正为秦国效劳,肯定会想着自己的国家的。难道当时李斯在说这话的时候就没有想过他自己写的《谏逐客书》吗?脸皮也是够厚的。韩非最终喊冤下狱,被李斯用毒酒陷害。可怜一代法家大师终究未能在历史舞台上展现出他应有的风采。可悲的是李斯也是这样被赵高害死的,真是世事无常啊!所以说害死韩非并不是秦始皇的本意。
韩非的结局也正是他的做法不符合礼法,难怪被人怀疑,哪有帮助敌国攻打自己国家的道理。他虽然以法学见长,但疏于礼法。韩非的著作中心思想就是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赏罚严格,以农养战。后来秦始皇能一统六国也是继承了这种思想。
最后说一下韩非《说难》这部著作,其宗旨是怎样迎合揣摩君主真实的心里想法,把自己的思想见解成功推荐出去。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实例说明,许多观点很符合兵法要点。我认为它更像是一部心理学方面和营销学方面的书籍。喜欢的不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