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明朝姓高的如何避明仁宗朱高炽的名讳呢?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提问者想多了,明朝姓高的人不需要避明仁宗朱高炽帝讳中的“高”字!不仅姓不要避,连名字中出现“高”字也不用避。草根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在这方面还是相当大气的,《大明律》明文规定:名字中与帝讳同音不同字的不需要避帝讳,只使用了一个字的也不需要避帝讳,除非您叫“X高炽”或者“高炽X”之类,否则不需要改名。当然,明朝的国姓——朱也是不需要避讳的,如果您原本就姓朱,您继续姓朱。但如果您原本不姓朱,是不能随便改为朱姓的,除非像郑成功改朱成功那般、由皇帝“赐国姓”。

▲南明的“国姓爷”朱(郑)成功画像

虽然朱元璋比较大气,但他的后世子孙们为了强调自己的与众不同,还是要求他人避帝讳的。但也并不是所有字都避,通常只避帝讳的最后一个字。大概是从成化年间才开始的,之前并没有这样的规定。自成化始,凡遇到帝讳中的最后一个字必须缺笔、也就是少写一两划或者用其他字代替。当然,您愿意省略掉也没有问题,仅此而已。可以说,明朝避帝讳的要求是历朝历代中最低的。

2

明朝姓高的和其他人一样,无需改姓去避明仁宗朱高炽的名讳。因为名独而姓众。

避名讳始自春秋一书。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春秋公羊传·闵公元年》

为尊者讳以示尊尊,为贤者讳以示尊贤,为亲者讳以示尊亲,人有耻而不忍明书,春秋不虚美,不隐恶,独于字词间斟酌以示褒贬,讳中见直,并不是避名讳。

天子避名讳始自秦始皇,始皇帝为了皇帝的地位神圣化,规定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

3

明朝不同于清朝,不会像清朝皇帝一样因为某个字犯了忌讳而大兴文字狱,株连无辜,滥杀一通。

但明朝也是需要避讳的,那么在“洪熙”(朱高炽庙号)一朝需要避讳“高”吗?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制定的取名规则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宗室的管理,为了老朱家的千秋万世。亲自为子孙制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则和方法,他为24个儿子的后代世系各拟定了20个字,每个字为一世。

如长房太子朱标的后裔世系派字为: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4

避讳:中国历史上,必须回避君主、尊长“名讳”的一种制度和习惯!“称呼”和“书写”时都要注意!

“避讳”的方法主要有5种

1.改字法,同义或同音字以代本字!

比如:“明”可以写作“民”

2.缺笔法,“避讳”的字在书写时,少写一个笔画。

比如“琅琊榜”中,“梅长苏”在写一个地名的时候,为了避讳“母亲”的名字而减少了笔画,最后担心被“靖王”发现!

5

其实在明朝,关于避讳皇帝名字的制度是相对宽松的,特别是到了朱高炽时期,更是宽松,姓高的大臣或者百姓,完全不用为了避讳“高”字而改姓。如果说真的想要避讳皇帝也就是朱高炽的名讳,只要那个“炽”字避讳一下就好,要么少些两笔,或者换成同音不同字的字就可以了。

明朝避讳皇帝名字的一些规矩

其实明朝除了太祖朱元璋以外,在朱棣之后这个避讳皇帝名字的制度一直都挺宽松的最严格的时候是这样要求的

凡上书,若奏事误犯御名及庙讳者,杖八十。余文书误犯者,笞(用鞭子抽)。若为名字触犯者,杖一百。其所犯御名及庙讳,声音相似、字样各别,及有二字止犯一字者,皆不坐罪。 ——《大明律》

也就是说,使用音同字不同的字就完全没有问题,就算是用了皇上的名字,只要不是两个字用的完全一样也没问题,比如朱高炽时期,你要是叫李高炽,那就是你的不对了,完全是故意的。

到了明宪宗也就是成化年间,皇帝名字的第二个字是要避讳的,避讳的方式就是之前说的那个,少些两个笔画就可以了。

6

大家好,我是南岭说史,以下是我的答案:

中国古代讲究的避讳,始于周朝,多是为自家的祖先长辈、帝王已经孔圣人避讳。

唐高祖的祖父因为叫李虎,区区一个装尿的便器虎子都需要改名为马子,最后也就诞生了马桶之名。

7

虽然历史上也出现过避讳改姓的,但并不多见,明时的避讳制度并没有避讳改姓的规定。

避讳,是我国比较特有的一种现象。始于秦汉,兴于唐宋,到了明清时期则达到了巅峰。

避讳,实际上就是儒家思想在行为上的一种具体体现,而皇权的一步步集中,让避讳制度也愈发的严格起来。

首先,避讳都避些什么呢?帝王、长官、圣贤、长辈。

比如,始皇帝统一六国以后,因为父亲叫“子楚”,所以秦朝对于“楚国”的记载都改成了“荆国”,自己叫“政”,所以“正月(当时的写法就是政月)”被改称“端月”,始皇帝开了个头儿,剩下的就是后来人的发挥了。

8

明朝一般不用避字辈的那个字,而是避后一个字。也就是不避“高”,而避“炽”。像朱高炽的兄弟,比如汉王朱高煦,都夺过嫡叛过乱,也没见避讳改名。

不过明朝的避讳制度也是时宽时严。有避讳的例子,例如避朱元璋的讳,将“元宝”改为“通宝”;避朱常洛的讳,将“洛阳”改为“雒阳”;避朱由校的讳,将“校”改为“较”。

但是也宣布过“二名不偏讳”,如《大明律》中有:“凡上书,若奏事误犯御名及庙讳者,杖八十。余文书误犯者,笞。若为名字触犯者,杖一百。其所犯御名及庙讳,声音相似、字样各别,及有二字止犯一字者,皆不坐罪。

最后那一句,大概意思是说,使用音相近的字、形近字,以及使用皇帝名字中的一个字,但没有两个字联用,就不算犯讳。也就是说,可以单用“元”,可以单用“璋”,但不能用“元璋”。

而且朱元璋不仅给子孙后代定了一套字辈,还规定了后代要按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相生顺序来起名字最后那个字。结果弄的明朝后面的皇帝名字多跟化学元素周期表一样,老百姓一般也用不到那个字,也就无所谓了。

9

明朝对老百姓名字避讳并没有很严格,相比清朝轻松多了,朱元璋是个强逼症患者他反而对自己后代起名字规定严密的规则!

姓高的不需要避讳朱高炽中的“高”字,你继续姓高就好了,甚至之前姓“朱”的人继续姓朱何况姓高呢,毕竟朱是皇帝的姓氏嘛,当然你原本不姓朱却强硬要改姓朱那是不行的,那就是违法了,当然民间基本不会出现这样的事,除非是皇帝赐你姓朱,郑成功叫“国姓爷”就是皇帝赐朱姓!要避讳的是皇帝的第三个名字,也就是朱高炽中的“炽”字,你就不能用炽字,当然同音不同字的可以用。朱元璋是贫民出身,所以对百姓名字避讳是相当轻松的,不要给百姓带来负担,相反他对自己后代名字规范却相当严,起名字只能按照他那套规则来,让后代子孙起名有点苦啊!

朱元璋姓朱这没得好规定的,你不可能改姓吧,所以后面两个字就可以规定了!朱元璋规定了名字中的第二个字必须按照他规定好的字来起名!比如朱棣这一脉的姓名第二个字是由“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来取,当然其他的儿子有不同的规定。朱棣他儿子朱高炽就有个高字,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就有个瞻字,以此类推排下去,明朝灭亡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不就是有个由字嘛!朱元璋不仅规定了第二个字还规定了第三个字的条件,第三个字必须要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的偏旁,也要遵循“五行相生”的原则。比如朱棣中的棣字就有木字偏旁,木生火所以他的儿子朱高炽中的炽字就要有火字偏旁,火生土所以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中的基字就要有土,后面的以此类推!虽然朱元璋规定了起名的规则是挺方便的,但是子孙一多,这名字就难找了,毕竟同偏旁的汉字就那么多,这人一多又不能同一个字,所以有时候只能起偏僻的字甚至创造一个新字,越到后来越麻烦,反而老百姓不麻烦,朱元璋是苦了自己的后代啊!

10

《羊传·闵公元年》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古代避讳的一条总原则。

避讳的对象有四类:

1、帝王,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属于当时的“国讳”或“公讳”。

2、讳长官,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甚至一些骄横的官员严令手下及百姓要避其名讳。

3、避圣贤,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