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关羽被困麦城时,如果刘封、孟达去援助,会是什么...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等到关羽被困麦城时,任何救援都是徒劳无功的,即使刘封与孟达倾巢出动去救援身在麦城的关羽,也一样是全军覆没,因为救援的时机不对。

战争是讲究时机的,来得早永远不如来得巧,同样的道理,想要救关羽,只有唯一一个时机,但却被关羽浪费了,而一旦这个时机浪费了,就再也没有时机能救援关羽了。

首先,你得明白襄樊之战后期,关羽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说关羽浪费了救援的唯一一次机会呢?

在吕蒙白衣渡江的消息传到襄樊前线时,关羽正在与魏将徐晃对峙,同时关羽仍然牢牢地围着襄阳城和樊城,随着后方的荆州不断地传来被袭击的消息,关羽的荆州军开始军心动摇,就连关羽本人也力不从心。

2

关羽被困时,刘封于情于理都应该且必须去救援,讲真,如果是我遇到这么个立功的机会,做梦都会笑醒,也不知道刘封这个傻子脑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于情,关羽和刘备是兄弟,《演义》中是正儿八经的义结金兰,《三国志》中虽然没有结拜,但也说刘关张三人“情同兄弟”,而且关二爷可是最先就跟着刘备混的,这份情谊真不是普通君臣情,而刘封呢,是刘备的养子,关羽是他二叔,你说该不该救。

于理,关羽假节钺,代表皇帝亲临,刘封不救关羽,就相当于见皇帝落难而不救,说他有谋逆之心都不为过,再者,战场上见死不救是大忌讳,比打败仗还严重。

为何不救?

事实上,关羽自围樊城开始,就向刘封、孟达发了出兵的命令,但这两个二货不听,这已经不是自身眼光看不清战局的问题了,而是违抗军令:

3

如果刘封,孟达等到关羽被困麦城时才出发,那肯定来不及了。另外,刘封和孟达如果决定要援助关羽,也不可能一起来,必须留下一人镇守上庸。否则,申耽新降,申仪本来就有反心,两个人都离开,估计上庸立马不保,那结局也是一样。要命的地方就在刘封和孟达二人关系恶劣,这也造成了二人待在上庸,不去援救关羽的原因。

刘封是长官,却常常欺负孟达,连军中鼓手都被夺走。所以,刘封一旦离开,再回来时,孟达控制了上庸,可能就不鸟刘封了,他大不了投降了曹魏,事实上孟达日后果真投了曹魏。如果刘封命令孟达率部支援关羽,那么更危险了。为什么?因为孟达立了功,关羽感谢的是孟达,孟达估计就不回上庸“受苦”了。这还不打紧,估计刘封也知道孟达清楚他的“软肋”,就是“义子身份”。后来,和刘封闹翻的孟达,劝降刘封时用了:“疏不间亲,新不加旧。”又有“自立阿斗为太子以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所以,如果孟达和关羽在一起了,即使不告状,恐怕也会以“嗣子之争”来攻击刘封。因此,刘封不可能派孟达去援救。

但是,刘封后来回成都,一样被处决了。其实,站在刘封的角度,是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第一,关羽当时劝刘备不要收刘封这事,本身就是子虚乌有,所以关羽和刘封并无过节。第二,以关羽“假节钺”的权力,是可以调动刘封的。第三,站在蜀汉大局的考虑,刘封应该在水淹七军时或者徐晃攻偃城时,过来支援。因为,这两个时期,关羽都是缺少兵马,导致无功。第四,站在刘封私人的角度,有“嗣子之争”的尴尬身份,如果结好关羽,起码还有生机。不救关羽又有夺位嫌疑,逼反孟达,丢失上庸,刘备,诸葛亮,张飞等,谁会放过他?第五,救了关羽,上庸也未必丢失,即使丢失,刘封不在,不需要担责。只要关羽不死,孟达也未必会反,东吴方面也有外交缓冲的余地。

4

公元219年,东吴背信弃义,吕蒙奇袭荆州我。关羽遭到徐晃和吕蒙军队前后夹击,腹背受敌,无奈败走麦城。他退守麦城时,曾派廖化向上庸的刘封、孟达求援,然而求救无果,刘封、孟达拒绝了关羽的求援,导致关羽兵败被杀。刘封、孟达也因此,遭到刘备的清算,落得个一死一叛的下场。如果刘封和孟达听从关羽之令,出兵救援,会有哪些情况呢?

个人认为有以下四种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刘封、孟达出兵,救下关羽,退守上庸,等待益州刘备援军。

刘封、孟达接到关羽的求援信后,如果他们两位出兵及时,赶在关羽在麦城弹尽粮绝时,与其回合。这时,双方兵合一处,关羽兵力得到增强,是有很大的机会,突破东吴吕蒙的封锁,退守上庸的。

上庸距离麦城并不十分遥远,而曹军正沉浸在击败关羽,樊城得救的喜悦中,不一定能及时抓住战机,夺取上庸。如果申耽、申仪也没有趁机反叛,上庸就可以保住。此时,刘封、孟达保护着关羽的残兵败将,可以顺利退守上庸。这是最好、最理想的结局,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大概在2成。

5

救援来不及了,路太远。

6

引言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一代名将关羽终因寡不敌众而被迫突围。

当他突围至临沮时,早已埋伏好的东吴将领马忠突然杀出,将关羽及其子关平双双擒获。而此时,关羽距离蜀汉集团所控制的益州只有不到二十里了。

英雄迟暮也好,命运安排也罢,这个曾经于万马军中斩了颜良的美髯公,再没有能发挥出当年的勇武。

被擒之后不久,关羽、关平三人皆被处死。从此,世间再无“关云长”。

7

不会死但败局已定,以后就要看刘备集团和江东集团怎么来处理此事件了。如果谈得好可能就是江东和刘备的蜀汉集团在次联联盟,共同抵抗曹魏集团。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我国看到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联盟,只有利益的最大获得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尽可能的不被灭亡。

荆州如果失守关羽的活着和死去区别不大,要想在得荆州之地几乎不太可能,这个方式刘备遭受火烧连营就是最好的见证。关羽在三国中虽然勇猛给合能他并不比关羽强,所以关羽就算是关羽不死,要想常兵收获荊州,你认为已他的才能又有多大把握。

这可能就是命运吧!不是一个人的意志所能改变的,这也违背了诸葛亮的隆中对策略。所以也是诸葛亮七次北伐不能克服中原的致命原因。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北伐北伐最大的问题就粮草问题,如果荊州在蜀汉手里可能也没司马家什么事了,不过历史就那么狗血也无法改爱,可能是时也命也运也。

8

关羽败走麦城时,曾向据守在上庸的刘封多次求援,然其结果我们都知道,刘封与孟达拒绝了关羽的求援,最终关羽兵败被杀,刘封和孟达也落得个一死一降的惨淡收场。话说当初刘封和孟达行关羽之令,出兵救援,会有怎样的情况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上庸必失,孟达不降,关羽必死,刘封可活。

上庸必失

为什么说上庸必失呢?当初刘封拒绝出兵救关羽的原因中就说到了一点,上庸是刚占领不久,内部还不稳定,所以不敢轻易离开,必须在此安抚人心。其实这是一个很正当的理由,为什么呢?我们先简单说说当年刘封和孟达是怎样拿下上庸的。公元219年,刘备派孟达攻取上庸,上庸可不是一个小地方啊,当初孟达进军上庸时,便遭到了房陵郡太守蒯祺的顽强抵抗,拿下房陵郡后,刘备担心孟达一人难以拿下上庸城,便派刘封又领一军与孟达合兵,一同围攻上庸,最终在一番较量过后,上庸太守申耽无奈率众投降。说起这个申耽,本是上庸的富豪,在上庸非常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当初投降刘封本来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特别是其胞弟申仪对刘封向来不满,早有反叛之心。其实在刘封攻上庸前,申耽就曾秘密和汉中太守张鲁商议归附曹魏,后来张鲁降曹并得到了厚待,试问申耽作何感想?所以当时在上庸局势未稳定之前,倘若刘封孟达都去救援关羽,申耽是很有可能降曹的。而后来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关羽必死

首先我们尚不说刘封孟达是否能及时赶到救援关羽,但仅靠刘封孟达那点兵力,肯定是不足以解救关羽所面临的危机的。首先关羽面临的是吴魏两方的夹击,特别是孙吴,其目的便是要擒杀关羽,一是报蜀汉久占荆州南郡不还之仇,二则是报关羽羞辱吴主孙权之耻,所以吴国派出的是劲旅,领军之人更是吕蒙,潘璋等孙吴名将。而当时刘封孟达刚打下上庸不久,一番大战过后,兵力不多,战斗力也无法和吴国劲旅相比,跋山涉水一路急行前去求援,战斗力又下了一个档次。即使能及时赶到,也很可能被吴军一起歼灭。

9

《三国演义》是文学巨著,每个人物的兴衰变化, 基本是由作者自己安排的,当然也参考了部分历史。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不能完全像考证历史一样去考证。

10

“杯水车薪”,这还是在刘封已经和关羽和兵一处的情况下的定论。

为什么这样说呢?

“襄樊之战”是关羽举荆州之众攻打曹魏集团,被曹操和孙权联手击败。关羽败退麦城是因为曹魏集团和孙吴集团举全国之力,倾巢而出的一次有计划有步骤的大行动,其规模已经超出了关羽当初攻打襄樊的初衷,也就是说,曹操集团和孙权集团这次剿灭关羽势在必得。

所以,关羽败走麦城已经是穷途末路了,而且入川的路也被孙权堵死,后面的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关羽在逃亡至临沮的地方,被孙权集团的潘璋擒获斩杀。

当时,关羽已经处于四面被曹操和孙权包围的态势。即便是刘封和孟达率众去救援,也是刘封所说的“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