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故人不独亲其亲”出自哪儿?全文什么意思?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故人不独亲其亲”出自哪儿?全文什么意思?

出自《礼运大同篇》,选自《礼记》,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节选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扩展资料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据传,《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今天见到的《礼记》。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时期中国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运》为今本《礼记》的第九篇,全文借夫子对旁边的子游“喟然而叹”,而论道了礼的起源、运行与作用。按古代说法即认为《礼记·礼运》篇的“大同”之说是受墨家或道家的影响。

《礼运》实际上则反映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点,尤其是书中的“大同”思想,对历代政治家,改革家都有深刻的影响。康有为为《礼运》作注,在注解中发挥了他有关变法维新的政治主张。

康有为所谓的“天下为公”,所谓“大同”,即要求人权、民主、平等、博爱,做到这些,才可以达到太平大同之世。那么,康有为的“大同”说实际上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主张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政治改革,以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

康有为认为,各种经典著作中,发明大同之道者,唯有《礼运》一篇,在《礼运》中隐含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发现了“大同”的思想,所以应该保存孔教,也就是应该保存中国的文明。

康有为认为,孔子是主张改革政治的,因时因地因事不同,就要善于变革,只有变革,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和事物的发展,而礼制也必须适合这个规律,所以,康有为认为孔子不仅仅是万世之师,更重要的他也是改制的圣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礼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2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出自哪里

3

4

5

故人不独亲其亲的亲的故是什么意思

故人不独亲其亲 释义: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第一个亲是动词,意思是“把……当亲人,亲近”第二个亲是名词,意思是“亲人”“父母”等。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就是人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

6

孟子哪句话与“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意思基本相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以上是关于故人不独亲其亲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