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约数的概念是什么 约数的定义? ? ?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约数的定义? ? ?

定义  整数a除以整数b(b≠0) 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a叫b的倍数,b叫a的约数(或因数)。在大学之前,所指的一般都是正约数。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不能单独说某个数是约数或倍数。一个数的约数是有限的。范例  在自然数的范围内,  4的约数有:1、2、4。  6的约数有:1、2、3、6。  10的约数有:1、2、5、10。  12的约数有:1、2、3、4、6、12。  15的约数有:1、3、5、15。  18的约数有:1、2、3、6、9、18。  20的约数有:1、2、4、5、10、20。  注意:一个数的约数包括1及其本身。  例如:能被24整除的有:1、2、3、4、6、8、12、24。  所以  24的约数有:1、2、3、4、6、8、12、24。  …………………………………………………公因数  如果一个数c既是数a的因数,又是数b的因数,那么c叫做a与b的公因数。可以表示为(a,b)=c。最大公因数  两个数的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1、 枚举法 将两个数的因数分别一一列出,从中找出其公因数,再从公因数中找出最大的一个,即为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例:求30与24的最大公因数。  30的因数有:1,2,3,5,6,10,15,30  24的因数有:1,2,3,4,6,8,12,24  易得其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是6,所以30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6。  2、 短除法 短除符号就像一个倒过来的除号,短除法就是先写出要求最大公因数的两个数A、B,再画一个短除号,接着在原本写除数的位置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Z(通常从最小的质数开始),然后在短除号的下方写出这两个数被Z整除的商a,b,对a,b重复以上步骤,以此类推,直到最后的商互质为止,再把所 求12和18的最大公约数有的除数相乘,其积即为A,B的最大公因数。 短除法(短除法同样适用于求最小公倍数,只需将其所有除数与最后所得的商相乘即可)  例:求12和18的最大公约数。  解:用短除法,由左图,易得12和18的最大公约数为2×3=6.。  3、分解质因数将需要求最大公因数的两个数A,B分别分解质因数,再从中找出A、B公有的质因数,把这些公有的质因数相乘,即得A、B的最大公约数。  例:求48和36的最大公因数。  把48和36分别分解质因数:  48=2×2×2×2×3  36=2×2×3×3  其中48和36公有的质因数有2、2、3,所以48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 2×2×3=12。  4、辗转相除法(欧几里得算法)对要求最大公因数的两个数a、b,设b<a,先用b除a,得a=bq……r1(0≤r1<b)。若r1=0,则(a,b)=b;若r1≠0,则再用r1除b,得b=r1q……r2 (0≤r2<r1).,若r2=0,则(a,b)=r1,若r2≠0,则继续用r2除r1……如此循环,直到能整除为止。其最后一个非零余数即为(a,b)。  这一算法的证明如下:  设两数为a、b(b<a),用gcd(a,b)表示a,b的最大公约数,r=a mod b 为a除以b以后的余数,辗转相除法即是要证明gcd(a,b)=gcd(b,r)。  令c=gcd(a,b),则设a=mc,b=nc,根据前提有r =a-kb=mc-knc=(m-kn)c  由上,可知c也是r的因数,故可以断定m-kn与n互素【否则,可设m-kn=xd,n=yd,(d>1),则m=kn+xd=kyd+xd=(ky+x)d,则a=mc=(ky+x)dc,b=nc=ycd,故a与b最大公因数成为cd,而非c】  所以 gcd(b,r)=c,继而gcd(a,b)=gcd(b,r)。  例:求8251和6105的最大公因数。  考虑用较大数减较小数,求得商和余数:  8251=6105×1+2146  6105=2146×2+1813  2146=1813×1+333  1813=333×5+148  333=148×2+37  148=37×4  最后除数37是148和37的最大公因数,也就是8251与6105的最大公因数。更相减损术 更相减损术出自《九章算术》的一种求最大公约数的算法,它原本是为约分而设计的,但它适用于任何需要求最大公约数的场合。其原文为:“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  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  第一步:任意给定两个正整数a、b;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则用2约简;若不是则执行第二步。  第二步:以较大的数减较小的数,接着把所得的差与较小的数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减数和差相等为止。 这个数就是a、b的最大公约数。  例:求98与63的最大公因数。  分析:由于63不是偶数,把98和63以大数减小数,并辗转相减:  98-63=35  63-35=28  35-28=7  28-7=21  21-7=14  14-7=7  所以,98和63的最大公约数为7。  注:以上1、2、3同样适用于求多个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一般地,对自然数n进行分解质因数,设n可以分解为  n=p(1)^α(1)·p(2)^α*(2)·…·p(k)^α(k)  其中p(1)、p(2)、…p(k)是不同的质数,α(1)、α(2)、…α(k)是正整数,则形如  n=p(1)^β(1)·p(2)^β*(2)·…·p(k)^β(k)  的数都是n的约数,其中β(1)可取a(1)+1个值:0,1,2,…,α(1);β(2)可取α(2)+1个值:0,1,2,…,α(2)…;β(k)可取a(k)+1个值:0,1,2,…,α(k).且n的约数也都是上述形式,根据乘法原理,n的约数共有  (α(1)+1)(α(2)+1)…(α(k)+1) (7)  个。  式(7)即为求一个数约数个数的公式。

2

3

什么是约数?

约数,又称因数。整数a除以整数b(b≠0) 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a称为b的倍数,b称为a的约数。

在大学之前,"约数"一词所指的一般只限于正约数。约数和倍数都是二元关系的概念,不能孤立地说某个整数是约数或倍数。一个整数的约数是有限的。同时,它可以在特定情况下成为公约数。

相关概念:

如果一个数c既是数a的因数,又是数b的因数,那么c叫做a与b的公因数。

两个数的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4

什么是约数

约数定义 如果一个整数能被另一个整数整除,那么第二个整数就是第一个整数的约数。约数是有限的,一般用最大公约数。 (在自然数的范围内) 6的约数有:1、2、3、6 10的约数有:1、2、5、10 15的约数有:1、3、5、15 ……………… 注意:一个数的约数包括 1 及其本身。 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a叫b的倍数,b叫a的约数或因数。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不能单独说某个数是约数或倍数. 约数:如果一个整数能被两个整数整除,那么这两个数就是这个数的约数。约数是有限的,一般用最大公约数。直白地说:约数就是能将其整除的除数. 例如:能整除24的有1、2、3、4、6、8、12、24 所以24的约数有:1、2、3、4、6、8、12、24 约数是可以整除这个数的数,一般都小于或等于它(包括它自身). 最大公约数:如果一个数既是数A的约数,又是数B的约数,称为A,B的公约数,A,B的公约数 中最大的一个(可以包括AB自身)称为AB的最大公约数。 同理,AB共同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称为AB的最小公倍数。 明白了么? 若整数a能被整数b(b不为0)整除,则称a为b的倍数,b为a的约数 [解题过程] 例如 6÷3=2,那么3就是6的约数[编辑本段]举例 6的约数有:1、2、3、6 10的约数有:1、2、5、10 15的约数有:1、3、5、15 ……………… 注意:一个数的约数包括 1 及其本身。 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a叫b的倍数,b叫a的约数或因数。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不能单独说某个数是约数或倍数. 约数:如果一个整数能被两个整数整除,那么这两个数就是这个数的约数。约数是有限的,一般用最大公约数。直白地说:约数就是能将其整除的除数. 例如:能整除24的有1、2、3、4、6、8、12、24 所以24的约数有:1、2、3、4、6、8、12、24 约数是可以整除这个数的数,一般都小于或等于它(包括它自身). 最大公约数:如果一个数既是数A的约数,又是数B的约数,称为A,B的公约数,A,B的公约数 中最大的一个(可以包括AB自身)称为AB的最大公约数。 同理,AB共同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称为AB的最小公倍数。 明白了么? 若整数a能被整数b(b不为0)整除,则称a为b的倍数,b为a的约数 [解题过程] 例如 6÷3=2,那么3就是6的约数

http://baike.baidu.com/view/461750.html?tp=0_11

5

6

约数的定义是什么?一个正整数的约数是否包括负数?负数有没有约数?

约数的讨论仅在正整数范围的呀. 1是最小的约数 一个数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这个说定义没什么意思的..反正理解它的意思就行了. 比如6的约数是1,2,3,6 10的约数是1,2,5,10

-

以上是关于约数的概念是什么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