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曹爽若不交出兵权,他能不能打败司马懿?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诸葛亮神机妙算,有经天纬地之才,神鬼莫测之术。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淋漓尽至,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广大人民智慧化身。蜀魏之间战事纷争,实则诸葛亮与司马懿高手对局,一个是足智多谋,一个是老谋深算。一个是事必躬亲,一个是大智若愚。在旷日持久的智慧,心理和实力消耗战过程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淘汰出局。司马懿凯旋而归。

曹操持政期间,司马懿装疯卖傻,韬光养晦。曹芳继位,此一时彼一时,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迎来历史性的机遇。娇生惯养,皇宫大内成长,没有经过政治血雨腥风的洗礼,没经过战争血与火的考验,曹氏兄弟各方面都远远落后司马懿。

即使曹爽不交出兵权,身经百战,智慧超群的司马懿,仍然处于绝对优势。在这场实力悬输的角逐中,司马懿曾是三军统帅,故吏门生,多如牛毛,一呼百应。在朝堂之上,司马懿一向低调,与人为善。司马懿才是曹操煮酒论英雄的鲜例。他隐忍几十年,为今天的改朝换代,铺平道路,到最后,曹爽恐怕是手握兵权的光杆司令吧。

2

在三国历史上,有几个关键性的事件。它们直接改变了三国历史的走向,给中国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发生在曹魏的高平陵事变就是其中之一。这场事变,将曹魏的政权转移到了司马懿的手中,从此曹氏越来越式微。最终,司马氏建立的晋朝替代了曹魏政权,并统一了全国。我们看这段历史,都会有一个印象,就是曹爽兄弟懦弱无能,主动放弃军权投降司马懿,引来了杀身之祸。那么,如果他们不投降的话,会转变形势吗?

一、高平陵事变。

公元249年,当时曹魏的执政者,托孤大臣曹爽和他的兄弟们,护送皇帝去高平陵拜谒。当他们离开京师的时候,一直蛰伏在家的司马懿发动了政变。他的儿子司马师召来了长期豢养的三千死士,护送司马懿,放出了居住在冷宫的郭太后。并且以郭太后的名义下旨,关闭洛阳城门,占据武库,并派兵据守洛水上的浮桥。

司马懿还向皇帝上表,指斥曹爽等人的罪恶,要求他们放弃抵抗,主动投降。司马懿还派与曹爽兄弟熟识的人去劝说曹爽兄弟,主动放弃军权,退回自己的府邸,并担保司马懿一定不会继续加害他们。曹爽等人因为事出意外,没有一点的准备。在得到消息后,一时间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3

高平陵之变时,曹爽最终决定交出兵权,主要原因是他做事没有主见。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当时他也不具备和司马懿抗衡的能力。

首先,在洛阳附近,司马懿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

魏明帝曹叡临终前,因为太子曹芳还年幼,于是任命司马懿和曹爽为顾命大臣,辅佐曹芳执政。曹芳继位初期,曹爽对司马懿还非常尊重,听从他的意见。不过后来曹爽以明升暗降的方式把司马懿升为没有实权的太傅,同时任命自己的弟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控制了洛阳的军队。加上曹爽自己是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曹爽可以说兵权在握。

然而当司马懿发起高平陵之变时,曹爽和曹羲、曹训等人都陪着曹芳去高平陵扫墓。司马懿在曾经担任过中护军和护军将军,在中军有很大影响力的太尉蒋济帮助下,接管了洛阳的驻军。

而曹爽只是出去扫墓,并没有带太多的军队。在得知司马懿发动政变以后,曹爽不得不临时征发屯田士卒修筑营垒自卫,可见他兵力之单薄。因此在洛阳附近司马懿已经具备了绝对的兵力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曹爽拒绝交出兵权,司马懿肯定不会手软,会派出军队直接攻击曹爽。而且司马懿也是三国时期排名靠前的军事家,在用兵能力上比曹爽高得多,因此曹爽几乎没有什么胜利机会。

4

曹爽不交岀兵权,有兵符、智囊、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各路勤王,我认为一定能打败司马懿,因为,司马懿终究是作乱,趁虚而险为之。兵不多,将不广。司马懿智谋上天也是无用武之地。

5

6

引言

“吾好梦中杀人”的曹操,曾经不止一次梦到过这样的一个场景,即“三马同槽”。

起初之时,曹操以为是西凉马氏将会成为曹氏家族的最大威胁,于是把目标对向了马腾。而到了后来,他又觉得真正会威胁到曹氏家族的并非西凉马氏,而是司马懿父子三人。

可这一次,一向多疑的曹操并没有做“斩草除根”之举,他只是提醒曹丕要注意司马懿而已。或许,当时的他也没有想到,司马家族最终能够在群雄争霸的三国时代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吧。

7

司马懿号称冢虎,一是长寿,二是隐忍,三是狡诈,四是残忍。

曹爽,曹操养子、大将军曹真之子,魏国宗室。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重,任命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将太子曹芳交托给曹爽和司马懿,命令二人共同辅助年仅八岁的少主。

曹芳继位后,加曹爽侍中,改封武安侯,食邑一万二千户,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与司马懿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掌国政。

8

即使曹爽不交出兵权,他也斗不过司马懿!因为曹爽在三个方面不如司马懿,所以他必将失败。

一、曹爽得势后便飞扬跋扈,显露出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曹爽不仅在朝廷上大肆安插亲信,试图架空幼主独揽大权,甚至为了追求享受还不惜违制坏法。

从而使上至曹氏亲贵下至文武百官,几乎没有不讨厌他的!而司马懿不仅知道夹起尾巴做人的道理,而且还很注意笼络人心。两相比较高下立判,曹爽未战就先输一局!

二、司马懿知兵善战,是多年来从战场上厮杀出来的老将!论文韬司马懿远在曹爽之上,论武略司马懿更是甩曹爽八条街!

这两个人的素质截然不同本领又有高下之分,贪图享受的曹爽,又岂会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的对手?因此,就算曹爽手握兵权也不可能战胜司马懿!

三、曹爽掌权后不仅在朝廷上作威作福,而且也没有忘记对地方官员的压榨。曹爽利用手中的权力公然向各级官员索取贿赂,如有不从者皆会受到打压!

9

你能指望“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结束八王之乱吗?

曹爽就这么个货色。“肉食者鄙,焉能谋”,但肉食者未必鄙。只有肉食者堕落了,才会鄙。而曹爽恰是这样的肉食者。

如果曹爽死不投降,他能力挽狂澜、剿灭司马懿吗?

10

即使曹爽不交兵权,他也打不过司马懿。

三国时代,有两个重要谋士,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司马懿,诸葛亮连年北伐,最终断送了刘姓江山,而司马懿老成持重,夺取了曹魏政权。

司马懿夺曹魏政权是从高平陵之变开始的,当时魏国的皇帝是曹爽,他要率领文武大臣们去高平陵祭祖,当时就有谋臣提出要防止司马懿,可曹爽听不进去,执意率大队人马出城,此时的司马懿称病多时,其实他是装病,他在等待一个时机,而这个时机到来时,他是不会错过的。

曹爽出门后,城中己空虚,司马懿迅速控制住局面,派自己的二个儿子司马昭和司马炎立即招募以前的旧部,把兵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同时派人向曹爽报告,如果曹爽同意退位可保性命,如果不同意就地消灭。曹爽听到兵变后,也想组织力量去平叛,哪知身边的大臣们积极性不高,根本没人愿意带兵去打司马懿。其实朝庭的官员们都知道,曹操那一代能夠带兵打仗的人已经死得差不多了,现在的这批武将根本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去了也是白白的送死。

当时魏国的主力部队都在魏局边境和魏吴过境,都城周围的部队由于长时间没打仗,战斗力很弱,司马懿的兵变很突然,曹爽措手不及,也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作为第三代的魏国皇帝,早己吓得六神无主,再加上司马懿的政治攻心,卫戍魏皇的部队早已人心焕散,即使曹爽下旨调外围部队来勤王,但这些将军的家室都在司马懿手中,早己做了人质,曹爽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不得不同意司马懿提出的让位要求,以保全自己和家族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