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末能造重炮、军舰,到了民国却无法制造出...
1
问题中所附的照片有点问题,那张照片实际上是清末威海刘公岛东泓炮台所装备的德国克虏伯要塞炮,并不是中国国造火炮。问题里所举出的清末造300毫米重炮,所指的应该是清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890年至1893年期间仿造的英国阿姆斯特朗式800磅子后膛要塞炮,口径是304.67毫米,射程7500米。
清末800磅子后膛要塞炮
如果猛一看,这种口径的要塞炮的确十分威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江南造大口径要塞炮的背后,存在着几大问题。首先,受钢铁原料供应有限的制约,以及自身工艺和施工能力的制约,江南造的304.67毫米大炮,实际上每年只能造成1门,产量十分低下。其次,包括江南304.67毫米大炮在内,清末中国国造火炮,大多采取的是的熟铁、碳素钢,实际上到了19世纪90年代已经落后。在当时,德国克虏伯等炮厂已经开始采用更为先进的合金钢料制造火炮,诸如镍钢(清代翻译为尼格尔钢)、铬钢等,合金钢的韧性、强度、硬度等都大幅超过碳素钢,而中国国内却缺乏这种新式钢材的冶炼工艺,以及所必须的炼钢炉等硬件设备。最后,包括江南304.67毫米大炮在内,清末中国国造火炮,大多采取的是直接仿制国外火炮的方式,自身并没有多少原创性的设计、研制能力。
到了民国时代,由于炮兵战法本身的变化,固定安装在炮台、阵地的大口径要塞炮风光逐渐不在,可以进行机动运输的中小口径野炮、山炮、攻城炮、重型榴弹炮等成为炮兵装备的主流,所以看似民国时代炮兵的火炮口径不如清代大,实则无论是射程、弹头威力,都不是清末那些唬人的大口径火炮可以比拟的。除此之外,清末国造火炮所存在的问题,民国时代也依然存在,因为国产合金钢问题迟迟无法解决,中国国造火炮的发展十分艰难。因为缺乏工业基础,自造火炮的产量十分有限,形式上也大多采取了仿造国外型号。
2
首先要纠正问题里一个小错误,民国时期造过240毫米的大炮。而且就纵向比较来说,民国时期的军工工业比晚清还是有所发展。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里再保守的那些大臣也知道西洋武器确实厉害了。加上此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清政府也急需增加清军战斗力,以便和太平军作战。所以自1861年其,在恭亲王奕訢的推动下, 洋务运动正式开始,清政府逐步引进西式武器武装清军。
其实在洋务运动正式开始之前,李鸿章已经从国外购买洋枪洋炮武装自己的淮军,并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到了西式武器的威力。不过在战争中,因为战斗激烈,弹药消耗大,李鸿章也感到全部从国外购买耗资巨大,比如说一颗12磅炮弹都需要30两银子。而且获取渠道还时断时续。
为此李鸿章在洋员马格里的建议下,购买设备在上海开办了弹药工厂,为淮军自造军火。此后曾国藩等人和清政府也纷纷开办军械所,生产弹药,并进而仿造西洋枪炮。
江南制造局早年生产的阿姆斯特朗前装线膛炮
从1861年洋务运动开始,到1912年清帝退位,清政府彻底倒台为止的51年里,清政府包括地方督抚共开办了42家军工厂,工人总数达到2.7万,共生产了各类步枪30.5万支、手枪4798支、机枪200多挺、各类火炮3900多门、子弹2.68亿发、炮弹365万发、炸药990万多公斤,此外还生产了大小军舰80多艘。
3
4
因为许多人眼中十里洋场、风花雪月、大师辈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民国就是个外强中干的花架子啊。
整整黄金十年的发展时间,国民党政府不想着振兴国家、发展工业、普及教育、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就想着不停地捞钱贪腐,盘剥百姓。一直到抗战前夕,民国的工业还在吃清末和北洋的老本,部队还在用张之洞汉阳兵工厂生产的汉阳造。基本上,一艘军舰、一架飞机都造不出来,就连从苏联和德国进口的山炮,自己都组装不全。高校所谓的大师就知道文章风雅勾引女学生,理科工科的人才极其短缺,几乎没有靠谱的工程师和科学家。说起来大师辈出,其实全国识字率不到1%,遍地都是文盲,底层人民都不算人。就这样一个基础,他哪来的能力,哪来的动力去发展军工?
国民党登台的1927年,全国钢产量是3万吨,到1935年才达到5万吨,也就是所谓的黄金十年中的黄金八年,民族钢产业的产量只增加了2万吨。与后来我们大家都不太看得起的印度相比,我们的人均生铁仅为是印度的0.8,人均钢材是印度的1/27。作为对比,新中国成立后的前7年,就生产了1433万吨钢。
民国的工业相比清末和北洋政府,都是严重的倒退!其实,汉阳钢铁厂在北洋军阀时期年钢产量就达到5万吨,但于1925年停止炼钢。国民党接管后,经过十多年的统治,竟然没有使该厂恢复炼钢。到1938年10月21日武汉失守前夕,只将汉阳钢铁厂30吨马丁炉2座,35吨及50吨高架起重机2部及铸锭用模等附属品拆走,运入四川。令人发指的是,汉冶萍自己不产钢,但却将挖出的铁沙,以及炼出的生铁大部运往日本八藩钢铁厂,又铸成杀人武器,用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
在所谓的“黄金十年”,国民政府只知道从外国买钢铁,因为经手人可以从中得到百分之二三十的回扣,成为率先致富的重要手段,四大家族买办们当然皆大欢喜,也就没有动力去发展自己的钢铁工业。结果导致中国的钢铁工业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了工业倒退的情况。例如北洋军阀时期能造炮钢、枪管钢,经过民国“黄金十年”的“大发展”后,反而全不能造了。
5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洋务运动30年中国已经建立了现代化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清末新政是指1901—1911年,八国联军打入中国,慈禧太后跑到西安,饱尝颠沛流离之苦的慈禧太后在西安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了“预约变法”的上谕,决定实行新政来挽救其统治的危。
袁世凯,张之洞成了推动洋务运动新政最重要的人物。在袁世凯的大力提倡下,近代工商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实业的迅速发展为世人所瞩目。
6
7
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啊。
清末的火炮,与二战时期的火炮技术已经完全不同。清末洋务运动买进和建设了一些军工企业,在当时的国际上也就是一个勉强能用的中等水平。而清末之后,一直处于战乱,民国的军工水平反而因为没有持续的科技与资金投入而落后。
这就是原因。
题外话:民国时期没有所谓黄金10年,国防科技与工业发展,几乎是零。
北洋六镇的克虏伯山炮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