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年羹尧失势以后,他的妹妹却没有受到牵连,雍正有...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其实年羹尧获罪于雍正被赐死后,他的妹妹年妃也就是敦肃皇贵妃还能陪葬雍正的清泰陵主要在于历史上她才是雍正的一生挚爱。

年羹尧和妹妹年妃使得年氏家族走向巅峰

雍正的心腹爱将年羹尧最终被雍正以九十二条大罪赐死,不过年羹尧如此获罪于雍正,但他的家人并未受到多大牵连,他的父亲年遐龄和哥哥年希尧几乎没受连累,后来年希尧更是出任了内务府总管,年羹尧整个家族只有次子年富因犯重罪被诛杀,其余都平安无事,这主要在于雍正看在了年妃的面子上才赦免了年羹尧的家人。

看到这里是不是比较意外,大为颠覆大家从影视剧中了解到的年妃形象,不管是《雍正王朝》中的年秋月还是《甄嬛传》中的年世兰都不是雍正挚爱,而且这些影视剧中都多多少少表达出了雍正娶年妃是为了拉拢年羹尧,这是一桩政治婚姻,所以人们往往都认为在政治婚姻中是没有爱情可言。

其实历史上的年妃当然和电视剧不一样了,她既不叫年秋月也不叫年世兰,她的闺名叫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毕竟在史书上女人很少能留下姓名,所以姑且叫她年妃或者年氏吧。

其实年氏与雍正的婚姻确实算是政治婚姻,不过并不是雍正为了拉拢年羹尧,而是康熙非常赏识年羹尧,为了笼络住这个青年才俊为清政府卖命,所以才替雍正聘娶了年羹尧的妹妹年氏。

年羹尧家族出身于汉军镶白旗,其曾祖父年有升家族本是明朝世代承袭的军职武官,松锦会战中年有升被八旗军俘虏,之后就变成了隶属镶白旗之下的包衣奴才,因此年氏家族本身是镶白旗包衣出身。

年羹尧的祖父年仲隆很有才能,在顺治年间考中了进士,因此带领年氏家族摆脱了包衣身份,才有了汉军镶白旗的身份。到了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这里年氏家族在官场地位更升一步,年遐龄在康熙时期官至湖广巡抚(清朝中期以后改为湖北巡抚),年氏家族进入了清政府高官家族行列。

不过年遐龄身体不是很好,他后来因为身体不好才告老病退了,之后的年遐龄在政治上就没有太大作为,而他后来的政治地位则全都是靠着儿子年羹尧和女儿年氏获得。

年羹尧是进士出身,考中进士之后他一直在中央出任文秘类的官职,所以能很快获得康熙赏识,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刚满30岁步入仕途还不到10年的年羹尧就获得康熙青睐被钦点为四川巡抚,年羹尧也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巡抚。

年羹尧在四川巡抚任上为了报答康熙的知遇之恩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清正无私,在这种表现之下年羹尧很快清理了四川省的政治积弊,使得吏治焕然一新,年羹尧给康熙交出了非常漂亮的成绩单,康熙也非常满意,亲自下旨嘉奖了年羹尧。

当时还是皇子的雍亲王雍正被康熙委任负责统领镶白旗,雍正成为了年氏家族的主子,康熙为了让年羹尧能更加卖力,于是康熙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时亲自下旨命年遐龄之次女年氏嫁给雍正为侧福晋,这也算是康熙拉拢赏识年羹尧的一种手段。

此后年羹尧在四川对抗入侵西藏拉萨的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有功,又被康熙升任为四川总督兼署四川巡抚,一时之间年羹尧步入了仕途巅峰。

年羹尧仕途步入巅峰之时,他的妹妹年氏与雍正的政治联姻也过得非常幸福。

历史上的年氏与电视剧中截然不同,虽然是政治联姻,但她可以说是雍正一生最为挚爱的女人。

雍正的嫡福晋乌拉那拉氏也就是后来的孝敬宪皇后是重臣费扬古之女,雍正自13岁时与她成婚,两人相伴多年,乌拉那拉氏庄重典雅,气质高贵,有满族女子的坚毅果断的气概,因此雍正对她更多的是敬重,谈不上是对她有多喜爱。

而历史上的年氏则与乌拉那拉氏风格完全不同,她自打出生就身体羸弱,一直都是很娇气,可以说年氏的形象是类似于书中林黛玉那般娇滴滴的文弱美女。而且年氏出身于官宦世家,官宦人家女子的知书达理有点,加上汉家女子素来内敛娇羞,因此这般形象的年氏如何能不激起男人的保护欲望,更何况还是一心统治天下的雍正。

因此年氏一嫁过来雍正就一直独宠年氏,年氏基本满足了雍正对女人的所有要求,所以自她嫁入雍亲王府之后,也就是康熙五十年开始到雍正元年(1723年)大概11年多的时间中,年氏包揽了雍正所生育的所有子女,一直到雍正元年之后年氏身体越来越虚弱,已经不能再行房事了,两人才没有再生孩子。

这11年中年氏为雍正生育了三子一女,而雍正其他的妾侍包括嫡妻乌拉那拉氏在此期间皆无所出,可以说这11年中雍正几乎是每夜都要与年氏同寝,其实有的时候未必是有男女之间的激情碰撞,大多数时间都是雍正就想单纯的和她过夜聊天,可见雍正与年氏恩爱有多深。

不过可惜的是年氏所生育的三子一女都夭折了,活得最久的儿子福惠也在八岁的时候夭折了,福惠曾经深受雍正喜爱,雍正到哪都要带着他,以至于朝鲜使团在回国后向朝鲜国王报告时,都认为雍正未来的继承人很可能是福惠,可见雍正对福慧的喜爱。

福惠本名为弘晟,因为之前的雍正的孩子夭折比较多,所以他为儿子改名为福惠,希望他福气庇护他,不过很可惜,福惠还是在8岁时夭折了。

雍正继位之后,立刻册封年氏为贵妃,在雍正后宫之中是仅次于原配皇后乌拉那拉氏的存在,而且按照清宫规矩,晋封为妃级以上的女子必须出身于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这上三旗之中,而年氏出身的镶白旗属于下五旗,是没有资格被封为贵妃的。

但雍正是皇帝,他想封年氏为贵妃,那自然会有他的办法,于是雍正下旨给年氏家族抬籍,年氏家族一下就从镶白旗被抬籍到了镶黄旗,这也使得年氏能被顺利的晋封为贵妃之位。而年妃也是满清历史上第一位被册封为贵妃的汉族女子。

而根据雍正册封年妃的贵妃册文也能看出,年妃不仅文弱知书达理,还颇有长孙皇后之风,据雍正自己所述,年妃经常能进言匡正自己,这般知书达理还能劝谏匡正自己的贤妻雍正如何能不爱。

在年妃被晋封为贵妃之后他的哥哥年羹尧也走向了仕途最辉煌的时期,雍正因年妃爱屋及乌,对年羹尧也非常赏识器重,而且加之年羹尧早在康熙时期就成为四川总督,雍正对他即使喜爱赏识也是拉拢。

康熙晚年的西北叛乱一直持续到康熙驾崩,当时康熙是派了雍正同母弟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平定西北,康熙命四川总督年羹尧权力保障胤禵的军事后勤保障补给。

而胤禵虽与雍正是同母兄弟,却是政敌,他对雍正皇位威胁很大,他也是雍正另外一个政敌弟弟老八胤禩的同党,因此雍正很担心胤禵在西北前线掌控军权,于是康熙驾崩后雍正以奔丧名义从西北召回胤禵,命宗室堂兄贝勒延信替代胤禵为抚远大将军。

后来雍正又发现延信与胤禩一伙人也是来往亲密,雍正担心延信的忠诚度,于是雍正任命自己的大舅哥年羹尧接替延信为抚远大将军并署理川陕总督之职全权负责平定青海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叛乱。

就这样年氏家族在中央有年妃获得雍正宠幸喜爱,在外有年羹尧的赫赫战功,雍正推恩到了年遐龄身上,年遐龄在雍正时期被晋封为一等公,并且还加了太傅衔,这其中既有年羹尧的战功,也有雍正对年妃的喜爱。

按照清朝的规矩只有皇后的父亲才能被晋封为一等承恩公,所谓承恩是告诉外界他是属于外戚承恩而封公爵。而皇后之下的其他妃嫔父亲都不能受封公爵,雍正则正好借着年羹尧平定青海叛乱立下战功之际,以此为借口晋封其父为一等公,其实雍正此举即拉拢了年羹尧,也是对年妃的爱屋及乌,封赏其家人。

年妃也是年羹尧的保护伞,她死后能陪葬帝陵皆因深得雍正喜爱

到了雍正二年(1724年),随着官职和权力越来越大,年羹尧开始变得嚣张跋扈,他以为雍正必须倚重他,所以他插手地方政务,在官员任免选拔上安插亲信,排斥异己,居功自傲,嚣张跋扈起来。

雍正此时对年羹尧早已忍无可忍,但他却迟迟没有处理年羹尧,就因为年氏当时身体虚弱病重,雍正担心处理她哥哥年羹尧会刺激到她,所以从雍正三年(1725年)年初雍正决心处置年羹尧开始,雍正只是先将年羹尧一路贬官。并且严令紫禁城中任何人不得讨论年羹尧被贬官的消息,雍正就是怕年妃担忧,因此年妃始终不知道哥哥年羹尧此时已经获罪于雍正遭到贬官的冷处理。

所以雍正最初一直先将年羹尧贬官就是出于爱护年妃,他不能太着急处治年羹尧,因此这时期年妃确切的来说是年羹尧的护身符,兄妹俩命运同体了,如果年妃多活几年雍正也就能让年羹尧多活几年。

年妃在雍正三年十一月初开始病重,雍正十分担忧,他派人全国寻找名医为年妃治病,但年妃的身体还是一日不如一日,于是雍正为了让年妃高兴,他不顾清宫皇后在世时不能册立相当于副后的皇贵妃规矩,在十一月十五下旨册封年妃为皇贵妃。

雍正希望年妃听到这样的喜讯身体能好起来,不过很可惜,在十一月二十三日年妃还是因病在圆明园去世,年妃去世后雍正追谥她为敦肃皇贵妃。

当年妃去世之后雍正立刻就想到了应该收拾年羹尧了,年妃去世半个多月后,即十二月十一日,雍正随即对外公布年羹尧九十二条大罪,念在年羹尧为国家立下大功的份上,雍正给他留了全尸赐他自尽。

年羹尧的重罪是罪及家人的大罪,可是他死后,除了他的次子年富被因犯重罪被诛杀之外,他的子女只是被发配充军,而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和哥哥年希尧都只是被雍正象征性的处罚了一下,年遐龄被免去了太傅头衔,年希尧被罢免了工部侍郎的职位。

年遐龄虽被免去太傅头衔,但是他的一等公爵位却得以保留,年希尧虽被罢免了工部侍郎的职位,但是很快雍正又任命他为内务府总管,后来又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位列一品大员之列,可以说这些都是因为雍正对年妃的喜爱,所以在年羹尧获罪本应罪及家人的情况下雍正依旧重用厚待年羹尧的父兄。

后来年遐龄去世时,雍正还以子胥之礼亲自祭奠年遐龄,这说明了在雍正心目中他都拿年妃当嫡妻一般看待。

其实最能说明在雍正心目中一直拿年妃当嫡妻看待的就是她的葬礼,年妃的葬礼极其隆重,规模待遇几乎等同于皇后级别的葬礼待遇,从不奢侈的雍正为了年妃葬礼花费了数万两白银,勤政的雍正还特意为了年妃罢朝五日,从这些都能看出雍正对年妃爱之有多么深。

据《清世宗实录》记载,年妃去世那几天雍正心情十分糟糕,他为了年妃葬礼痛骂了托故不到的三哥诚亲王胤祉,还因为操办丧葬事务不力,雍正罚本来就想收拾的八弟廉亲王胤禩在乾清宫外面跪了一夜,皇帝因妃嫔丧事痛骂哥哥罚跪弟弟这可是历史上都很罕见的事情。

后来雍正在雍正八年(1730年)收拾最后一位参与争夺皇位的哥哥胤祉时,他给胤祉安得罪名就是他在十三弟怡亲王胤祥葬礼上迟到且不够悲伤,其次就是胤祉故意不参加年妃葬礼,并且侄子福惠夭折后还颇有幸灾乐祸之态,可见雍正对弟弟胤祥、年妃还有儿子福惠是多么在意和喜爱,为了他们连哥哥都能收拾了。

年妃的身份只是皇贵妃身份,按照宫廷规矩,除了皇后之外,即便是皇贵妃也没有资格陪葬帝陵,况且她还是年羹尧的亲妹妹,是属于直系亲属,而年羹尧所犯九十二条大罪大多是很重的罪,所以年妃作为重犯家属也不应该陪葬帝陵。

但是雍正非常想让年妃在自己百年后还能陪伴自己身边,想让年妃陪葬帝陵的只有追封她为皇后,可当时皇后乌拉那拉氏在世,如果追谥皇后那也太不尊重她了,因此雍正决定打破只有皇后陪葬帝陵的先例,他特意对外公布自己百年之后年妃一定要陪葬帝陵。

因此后来雍正去世后,乾隆果然按照雍正生前的意愿将年妃葬入帝陵,所以现今雍正的清泰陵内埋葬着雍正和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以及年妃三人。

写在最后

所以历史上的年妃与影视剧中的形象完全不同,她与雍正算得上是政治联姻中非常好的一对了,而也正是雍正对年妃的喜爱,才特意在生前交代死后年妃一定要与自己葬在一起。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