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削藩的时候鳌拜还活着,康熙皇帝会选择派鳌...
1
这个问题问得好。鳌拜如果不存野心,全力辅佐康熙帝。就不会使三藩发展壮大,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三藩之乱。三藩之乱和鳌拜专权有直接联系。
一、鳌拜是满洲第一勇士,而且是富有多年政治经验的老臣,三个藩王发动叛乱时肯定要加以考虑,甚至有所忌惮。
鳌拜出身将门,精通骑射。跟随皇太极征战四方,攻克皮岛,参加松锦之战,平定农民起义,立下赫赫战功,成为皇太极最信任的武将,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皇太极病逝后,拥戴皇九子福临即位,成为议政大臣,位极人臣。顺治帝去世后,接受遗诏成为顾命辅政大臣。应该是三朝元老。
三藩之所以发动叛乱,也是考虑康熙年幼,身边没有得力干将可依靠。如果鳌拜在,三藩肯定会考虑鳌拜的武力和威望。但是他们还是会发动叛乱,因为康熙削藩动了他们的蛋糕。有鳌拜在,他们会更谨慎,更难以对付。
二、三藩之乱早有预谋,叛乱是早晚的事。
所为“三藩”是指当时镇守云南、贵州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驻守在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他们都是明朝镇守辽东的边将,后来投降了清朝,兵充当引路人,带领清兵开进中原地区。他们攻打李自成和张献忠农民起义军,招降汉族地主,一路打到云南、贵州、广东、广西,起到开路先锋的作用。所以,顺治皇帝就把他们封为藩王,给他们优厚待遇。
2
三藩之乱跟鳌拜是否全力辅佐康熙没有一丝联系,也就是说,三藩之乱是必然会发生的,他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满族和汉族之间一场权力分配不平衡导致的争斗,满族统治者认为汉族藩王们权力过大,尾大不掉,而三藩王爷们认为朝廷给予的权力过少,并且诸多掣肘,因此双方一场削藩和反削藩的争斗势不可挡。
藩镇割据似乎历朝历代的顽疾,从汉初的七王之乱到明朝的靖难之役,每次都造成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但是统治者却没有好的办法。
历史进入清朝之后,清朝统治者没有实行藩王封地制,但是清朝入关后,因为当时为了对付南明抵抗力量,而且满清当时八旗兵源不足,战线拉得太长,为更好的利用汉族人对付汉族人,逼不得已授予了三个汉族藩王,分别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依次分封在云南、广东、福建,在分封初期,这三位藩王因为清朝统治者承诺的名利诱惑,在对付汉族同胞上非常卖力,很明显清朝的这招很有效,很快南方的抵抗力量被绞杀殆尽,满清统一中华大地已是大势所趋。
3
这个问题本身就不成立!鳌拜这个人并不是逆臣,甚至连曹孟德、司马仲达之流都不是……他之所以被拿下,仅仅是因为掣肘了年少气盛的康熙帝行使皇权而已。换言之,鳌拜对清王朝、甚至对康熙帝本人都是忠心耿耿的,仅仅是因为“方式方法”出现了问题,影响到了康熙帝收回并单独行使皇权,这才被康熙帝拿下了。又或者说,鳌拜从骨子里还是为清王朝好的,他在台时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兢兢业业地“辅佐”着康熙帝,根本不会去刻意纵容吴三桂等人,更加不可能与所谓“三藩”勾结到一起……
▲鳌拜画像
所谓“三藩之乱”是“分赃不均”
所谓“三藩之乱”因何而起?并不是吴三桂等人想要取清王朝而代之!恰恰相反,是康熙帝想要裁撤“三藩”,吴三桂等人的切身利益受损,为了保住已经到手的一切,这才纷纷举起了反旗。吴、尚、耿三家从降清之日起就背负上了汉奸的骂名,他们都知道,就算起兵谋反,自己也不可能获得彼时的汉人、尤其是汉人士子和士大夫阶层的支持!换言之,只要康熙帝不撤藩,他们短期内是不会主动举起反旗的。
4
该发生的事总会发生,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做为辅政大臣,其实鳌拜并没有做出过出卖满清贵胄利益的事儿,更不曾胳膊肘往外拐向着汉人而不是向着满人。鳌拜的错误不是其不愿为大清朝廷尽忠,而是过于专权跋扈,甚至还藐视康熙皇帝的权威,导致其既不为皇帝所容,而又触怒了其他满清贵冑。
所以,鳌拜非倒不可!
而且,无论鳌拜能否与康熙皇帝一心一意,只更撤藩就无法避免三藩之乱!
因为,三藩之所以会成为三藩,并不是清朝真的宠爱吴三桂等三个前明降将,而是因为凭满清自己的实力,对这些边缘地区已经鞭长莫及了!
广东、福建、云南,在清朝初期始终有前明余部坚持抗争,兼之这里形势复杂,各方利益交错纵横,所以清廷才会奉行“以汉制汉”的策略,利用吴三桂等降将消灭并防止前明遗老遗少的抗争!
清廷“以汉制汉”的策略很成功。
5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鳌拜全力辅佐康熙,看起来和三藩之乱的发生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鳌拜是有可能阻止三藩之乱的发生的,即使发生三藩之乱,平叛也会更加从容不迫,缩短平叛的时间。
鳌拜是清朝初期的权臣,曾为清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在满洲八旗拥有很高的声望。在成为辅政大臣后,逐渐掌握了朝廷大权,也因为这样,鳌拜对全国的经济、军事、民生都非常了解,对吴三桂等藩王是有一定震慑作用的,也了解吴三桂也要的是什么。
康熙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皇帝,亲政后就想自己尽快干一些大事,首先就是除去阻碍自己的鳌拜。除去鳌拜让康熙信心满满,马上就开始实施撤除三藩的计划。
如果鳌拜可以全力辅佐康熙,那就可以为年轻气盛的康熙提供更全面的计划。因为鳌拜知道吴三桂内心并不想反,只是想保住自己和子孙后代的权力而已,完全可以先答应吴三桂再说。而且以鳌拜多年的军事和政治经验,在安抚吴三桂的同时,也会建议康熙做好战争的准备。
康熙不但坚决撤藩,让吴三桂无路可走,迫于无奈被逼造反。当吴三桂假意同意康熙的撤藩命令后,康熙还天真的以为是天威所致,自己这边基本没做什么准备。这导致吴三桂造反后,康熙是措手不及,清朝岌岌可危,要不是吴三桂从一开始就没想造反,进取心不足,那清朝就此灭亡也说不定。
6
清朝是否会发生三藩之乱和鳌拜有没有尽心尽力的辅佐康熙,这两者之间根本没有丝毫的关联。别说鳌拜本身就是一个野心家了,就算鳌拜对康熙皇帝忠心耿耿。那么三藩之乱也照样会爆发。康熙和三藩之间的矛盾就好比当年汉高祖刘邦和异姓王侯之间的矛盾是一样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当年汉高祖刘邦利用异姓王击败了项羽夺取了天下。但之后刘邦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所以开始对异姓王下手削藩。康熙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唯一不同的就是,康熙是继任者,他的削藩难度相比汉高祖刘邦要艰难很多。
事实上,从满清入关后实行的一系列政策,就已经决定了在日后满清必定会有削藩一战。当年满清入关后,因为满清八旗兵力严重不足,所以为了对付农民起义军和南明小朝廷的反抗,他们不得不依靠明朝的降官降将充当前驱,从事招抚及武力镇压。而明朝降将中,又以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四人替清朝出力最大,所以均受封为王。他们四人也成为了满清除八旗之外重要的军事力量。从某些方面来讲,他们四人所拥有的军队数量甚至超过了满清八旗,他们所立的战功也丝毫不逊色八旗。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争斗后,农民起义军和南明政权相继被击败。这时清廷把八旗基本力量放置在北方,以保卫京师及驻防各重要城池,也正因为八旗军力有限,所以南方地区就暂让给吴三桂等去镇守。吴三桂驻云南,尚可喜驻广东,耿精忠驻福建,这样便形成了三藩。随着三藩再各自属地的不断经营,他们势力日渐膨胀,甚至成为了国中之国的存在。三藩对于南方的影响力远大于满清朝廷。康熙即位后担心三藩日后会尾大不掉威胁中央。已经决定削藩。而三藩为了自保自然就和满清朝廷爆发了武装冲突,这就是所谓的三藩之乱。可见这其中没有鳌拜一丝一毫的关系。
再说回鳌拜这边,鳌拜身为满清的三朝元老,其地位自然不需要多提。出身将门的鳌拜早年间追随皇太极攻察哈尔部、征朝鲜均立有战功。之后攻克皮岛,参加松锦之战,平定农民起义,更是立功无数。当时的鳌拜被称为满清第一勇士,也是皇太极最信任、最倚重的将领。皇太极死后,鳌拜因为战队皇九子福林而再次被重用。顺治皇帝即位后,鳌拜成为了满清最顶尖的人物之一,位列议政大臣。要知道当时满清还是执行议政王会议的。所以鳌拜这个议政大臣含金量十足。但康熙时期,鳌拜因为看不上年轻的康熙,再加上自己权柄在握,因此鳌拜干了结党营私独霸大权的勾当。最终也被康熙也不容,死于牢狱之中。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7
三藩和鳌拜的关系不大。鳌拜如果全力辅助康熙帝,三藩之乱还是会发生。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鳌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鳌拜被称为满州第一“巴图鲁”,武功极高,也战功赫赫。他作为辅政大臣,却非常霸道,刚愎自用,在朝中很有势力,却因为圈地也得罪了很多人。鳌拜作为权臣,是典型的武夫当国,没有太深的政治头脑。班布尔善可以轻易骗鳌拜、康熙小皇帝找人练习“布库”也被认为好玩而忽悠他。用吴三桂的一句话来总结鳌拜:鳌拜想吃龙肝凤胆,结果怎么样呢?
2.吴三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很显然,吴三桂的政治头脑超过鳌拜。他明白狡兔死走狗烹的历史故事带来的启示,也善于笼络人心。吴三桂最明显的缺点是晚年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吴三桂缺乏大局观,在己方占优势时不敢率兵北上直捣燕山,而在长江边上裹足不前,成了他最大的败笔。当然了,他不肯听谋士的正确建议,拥立朱明后裔为皇帝,自己居幕后操纵,也是他败亡的重要原因。
8
你好,三藩之乱是指清朝初期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要回答你的问题,我认为关键是要弄清楚三藩之乱产生的原因是否跟鳌拜有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为什么要设置三藩
清廷入关之后,由于清朝的统治者的军事力量还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也就是说清朝的八旗子弟兵的力量还不足以对抗当时的农民起义以及南方一些小朝廷的对抗,在这种“敌强我弱”的特殊形势下,不得已才出此下策,依靠明朝投降的官员的力量,依靠他们的力量,一方面去招安反抗力量,一方面去镇压反抗力量。
康熙
三藩的权力及格局
具体来说,就是将明朝投降的军帅中功劳显著的人进行分封,由他们管理南方的省份,他们三个人是这么分配的: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顾贵州;平南王是由尚可喜担任,镇守的是广东;靖南王是由耿精忠担任,镇守的是福建,这三位的权利是很大的,超过这些省份地方官员的权利,掌管着这些南方省份的军队和税赋。
9
三藩之乱和鳌拜并没有什么关系,和康熙有着极为直接的关系。只要有康熙的存在,那么三藩之乱将会必然发生。
在历史上,鳌拜的存在对于康熙而言的意义是什么呢?
鳌拜作为前朝重臣,成为康熙时期不可一世的权臣。康熙幼小,鳌拜大权在握,隐隐有取而代之的景象。
面对这种情况,甚至自己势单力薄的康熙只能卧薪尝胆,通过种种方式迷惑鳌拜,令其认为自己不过是一个贪玩成性的少年而已。掉以轻心的鳌拜就这样被一个年方14的少年阴了。而除掉鳌拜的康熙,很显然认为自己的羽翼已丰。此时,在大清建立过程中有着莫大功劳的三位藩王,就成为了康熙的心腹大患。
10
还会爆发三藩之乱。但是平乱可能相对轻松,毕竟鳌拜是第一勇士,能征善战。
第一,三藩之乱的导火索在于撤藩
首先要说的是,三藩之乱的发生前提是撤藩。那么鳌拜一直辅佐康熙会不会撤藩呢?恐怕撤藩会来得更加的早。除非康熙不撤藩,但是对于雄才伟略的康熙皇帝而言,他一定会撤藩的。
第二,三藩在封王之日起,就开始随时准备和清朝对抗
三藩一直是招兵买马,储备粮草。为的就是可以随时和清朝抗衡,整顿军备。
第三,各地势力错综复杂
在那个时代,不仅仅有清政府、三藩还有朱三太子等等反清复明的人。反清复明可以煽动一部分的人心。
第四,贿赂朝廷官员发展羽翼
三藩一直在贿赂各地朝廷官员,发展自身羽翼。朝廷各个地方都有眼线。这是任何一个帝王都不允许的。何况是满族刚刚入关,还没有完全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