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为什么土木堡后也先灭不了明朝?如果想灭亡明朝,...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明朝只要占住北京不走,也先就灭不掉明朝。而明朝一旦离开北京,那就真心不好说了。灭掉明朝,或重开一个南北朝,都有可能。

所以,也先灭掉明朝的上上之策,也是唯一之策,就是占领北京。但是,于谦成功组织了北京保卫战,而也先只能仓皇南顾、逃回草原。

因此,关键的问题是北京。

2

我是【今古言堂】,感谢题主的邀请,这个问题我来答。

土木堡之变,可以说是明朝的一次重大生存危机,在明英宗朱祁镇带走整个北京城精锐和大部分勋贵之后,此时的北京城几乎就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这也使得也先在长城外消灭明军主力之后,认为直取北京是一件手到擒来的事儿,但也正是这个“认为”让他错失了灭亡明朝的最后机会。

今天,今古就为大家从政治、军事及经济角度分析为什么也先在土木堡消灭了明军精锐,却灭不了明朝,如果想灭亡明朝,也先应该怎么做?

首先,从政治上来说也先出师不正,周边势力不愿相助

我们都知道,也先仅是瓦剌太师,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够真正取代成吉思汗的后裔脱脱不花,成为蒙古的领袖,但是由于其出身并非成吉思汗后裔等其他原因的制约,使得他一直不能被整个蒙古草原的部族所承认。

因此,他在内部无法解决自身政治背景的情况下,走上了一条所谓的曲线救国路线,由于蒙古草原一向遵从强者,于是也先选择了在政治上归附打败了成吉思汗后裔所建立元朝的明朝统治者,希望借此获得明朝的政治承认,为自己在蒙古各部落中成为领袖增加政治加分,顺道开展与明朝的朝贡,占点便宜。

3

也先是蒙古第28代大汗,是当时蒙古最强大的部落瓦剌部落的首领,他统治期间,瓦剌达到了巅峰时期。也先向东征服了女真和朝鲜,便打算大军南下,恢复忽必烈的元朝事业。

这个时候是明朝正统年间,明英宗朱祁镇带领20万大军北上亲征,结果发生了土木堡之变,20万大军死伤殆尽,朱祁镇本人也被也先给抓了。

明朝皇帝被抓,这还是头一遭的事情。为此明朝差点因此退缩到江南地区,好在于谦顶住了所有压力,成为了朝中的顶梁柱。

也先为什么灭不掉明朝?因为这个人。

也先的实力足够强大,横扫漠北没有对手,南下入侵大明也将明军击垮了,甚至俘虏了明朝皇帝,按照道理,他想要灭掉大明朝,似乎就在旦夕之间。

4

“土木堡之变”之中,明朝京营主力几乎全军覆没、皇帝朱祁镇陷入敌手,这可以说是明朝立国以来遭遇的最为严重危机,应对不好便有亡国之危。同时,瓦剌太师也先的野心极大,在被俘太监喜宁的唆使下,的确产生了以送还明英宗为名,趁机南下、夺取京师的想法。而也先之所以最终失败,其实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原因之一:明朝应对及时,局势迅速稳固

当“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传入京城后,迅速引发了明廷的震动,为稳固局势,皇天后于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八日任命明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钰监国,召集朝臣商议战守大计,徐有贞等人甚至主张还都南京。

经过兵部侍郎于谦等人的据理力争,经过皇太后的首肯,明廷最终决定固守北京。于谦等人结合当时现状,迅速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1、拥立新君,稳定局势。八月二十九日,在文武百官的奏请和皇太后的首肯之下,朱祁钰被拥立为帝,史称明代宗,遥尊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为太上皇,并将导致“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王振被抄家灭族。如此一来,深陷敌营的明英宗,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利用价值,一定程度上瓦解了瓦剌利用明英宗瓦解北部边防的可能性,同时也使得朝廷内部得以迅速稳定。

2、调兵遣将,固守边防。由于当时明朝北部守将多有私通外敌的情况,例如大同指挥李让,因此明廷改以名将担任京城、大同、宣府、居庸关、紫荆关等重要地区守将,并对玩忽职守、贪生怕死者予以了严惩。而且,这次调整首重能力,例如原大同副将石亨因在“土木堡之变”中战败,本已被贬官下狱,但于谦还是将其重新起用,并被任命为京师总兵官。

5

实际上,也先太师不过是矮子里拔大个的选手而已,还没有能力复制成吉思汗灭国无数的画面。

政治上

也先太师统治的瓦剌不过是个部落联盟而已,主要原因在于,北元解体之后蒙古发生了退化,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即便是各个草原霸主也不过是个盟主而已,对各部没有绝对的控制力。

而且,由于北元解体后的政治重组,虽然形成几个大的联盟,但是大家彼此实力都差不多,谁也不可能把对方完全吃掉,只不过是暂时屈服于你而已。

经济上

话说,蒙古帝国曾经是个经济多元的帝国,要在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帝国就有种植业、畜牧业、工商业等多种经济生产方式,经济生产多元化,这也为蒙古后来的霸业奠定了基础。

但是北元以及后来的蒙古,其在经济生产方面同样发生了退化,仅剩畜牧业,而且由于要靠天吃饭,所以经济生产能力非常脆弱。

6

瓦剌的实力其实远远不如明朝,就连在土木堡之变中取胜也是依靠“投机取巧”,暂时还不具备入主中原的实力。

瓦剌部是当时的蒙古三部之一,另外两部则是鞑靼部、兀良哈部。这三部的实力加起来都不如明朝强大,而且明朝方面也采取了有效的防御手段。

瓦剌部的首领也先要想消灭明朝,不应该急于进军北京与明朝作战,而是应该稳定草原上的蒙古内部,积极地厉兵秣马、积蓄实力。

以当时双方的实力对比来看,瓦剌人要想入主中原至少还要等一百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

当时明朝的总体实力要远远强于蒙古,而明军虽然在土木堡之变中吃了大败仗,但在于谦等人的指挥下还是击退了瓦剌军队的进攻,靠的绝不只是坚固的城池和精锐的火器,还有帝国内部的财政、人口优势作为支撑。

7

怎么做清朝皇太极的做法就告诉我们了

1.拉拢汉人

2.进关抢夺人口资源

3.和晋商做生意

4.让明朝一直处于内耗,无法统一资源专心对付清

8

从后来历史的发展来看,也先在土木堡大胜明军主力之后,携胜继续南下叩关,直取北京,其实是有机可趁的。但也先在绑走了明英宗朱祁镇,掠夺了大量物资之后,第一个反应却是战略收缩,带领蒙古骑兵退回草原深处。

其实这点不难理解。

蒙古骑兵

也先一开始就没打算打国战

“土木之变”的起因,其实就是所谓的“贡马事件”。作为草原上的一大势力,也先是瓦剌部的少帅,同时也代表着部族与大明进行“朝贡”。

这种朝贡关系说白了就是大明花小钱,对草原各部族进行分化瓦解。得到实惠的部族往往就控制了大明与草原各部族的商贸渠道,对于生产力较为落后的草原各族,这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9

也先在土木堡一战的确是占尽先机,可是他不应该率领全部兵马直捣北京,而是应该围而不打和明军处于对峙拉锯状态,而后向西进攻山西和陕西等地。事实上在土木堡之败发生的同时,瓦剌的军队也有分兵攻打辽西、甘肃、山陕等地,只是没有什么斩获。如果也先当时在中原地区打下一片根据地,无论是山西还是山西、甘肃。只要有了可以落脚的地盘,他们就可以休养生息而且还可以征集兵马钱粮,这样一来打消耗战就会不落下风。而且可以形成对于北京的迂回包抄之势,进一步攻击北京城内的人心,打出想要切断北京南迁道路的假动作,很有可能就会摧毁守城将士的斗志。

当时的明朝中央主张南迁者甚多,那么地方上的基层官吏主张南迁者也不会少。一旦瓦剌大军兵临城下,这些人很有可能会弃城而逃。这些地方不是北京城,没有城高壕深的要塞也没有坚持抗敌的于谦。所以,一旦地盘被进攻,很大的可能就是会做软骨头。只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明朝的后方就会出现动摇。

同时,朱祁镇的作用也没有得到最大化的运用。虽然朱祁钰登基后,这位太上皇的身价贬值了不少。可是对于基层百姓仍然有号召力,可以进一步扩大舆论攻势,动摇朱祁钰的法统地位。就如同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一样,也先可以通过朱祁镇发布诏旨,号令天下,在明朝的基层和后方制造混乱。这样一来,明朝就离灭亡不远了。

10

也先所在的瓦剌确实是当时明朝的劲敌,而且也先在位的时代,确实也极大的展现了蒙古的荣光,他当时也想灭掉明朝,重复成吉思汗和忽必列时代的荣耀。

不过也先时代的蒙古实力,虽然有所恢复,但是在当时的大明朝眼中,恐怕还是不够看。因为大明王朝当时还是处于鼎盛时期,国力空前的强盛,根本不是小小的蒙古可以相比的,如果不是明英宗朱祁镇冒险出击御驾亲征的话,也先也不至于能够轻易捡到这个大便宜。朱祁镇御驾亲征也是觉得打败也先没有问题,只不过确实出了个意外,让朱祁镇成了俘虏。

朱祁镇被俘虏之后,明朝压根就不跟也先废话,很快就立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新的皇帝,而且边镇也都不理睬也先,也先带着朱祁镇作为人质想扣开边关,但是也没有得逞。由于实力对比上还是远远不如明朝,所以也先最终不得不带着明朝的皇帝退出塞外。本来他还想以朱祁镇为人质,从明朝得到不少的好处,可是朱祁钰压根儿就不会理会自己的哥哥,所以也先压根就没有得到什么东西,反而成了累赘,后来还不得不把朱祁镇放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