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却不给他筷子,其中有什么玄...
1
秦始皇在生前没有明确安排好后事,所以导致了秦朝二世而亡。后面的君主吸取了这个教训,都是提早做出妥善的安排。
刘邦临终的时候对吕后言道:“陈平智有余,王陵少憨,可以佐之;安刘氏者必勃也。”这可以算作是预先安排了周勃。
汉文帝临终的时候,叮嘱汉景帝:“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周亚夫也不负汉文帝之厚望,平定了七国之乱,稳定了汉朝的江山。
或许正是因为汉文帝把周亚夫推荐给汉景帝,而周亚夫本人又在汉景帝危急时刻表现甚佳,汉景帝难免会产生让周亚夫继续辅佐自己儿子的想法。
后来周亚夫的一些做法却改变了汉景帝的想法。
2
汉景帝最擅长摆“迷魂阵”,经常把人耍的团团转,就连老母亲窦漪房也被“捉弄”。但是,当每件事情结束后,汉景帝给人的感觉又很无辜,因为他很会引导下臣给他“擦屁股”,本来因他而起的事情又很自然地转嫁到别人的头上。所以,最终别人成了“恶人”,而他始终是“好人”。
(汉景帝剧照)
举个例子。汉景帝弟弟刘武,格外受母亲窦漪房溺爱,甚至要星星不敢摘月亮。久而久之,窦太后把刘武惯坏了,竟然惦记大哥的皇位。而在窦太后看来,让小儿子也坐上皇位“玩玩”未尝不可,于是就向大儿子刘启提出了这个想法。
汉景帝皇帝都奉行一个“孝”字,所以汉景帝不想拨母亲的面子,态度就表现的很暧昧,甚至有一天宴会上喝大了,嘴一秃噜说了百年后让位于弟弟的豪言壮语。窦太后听了高兴坏了,刘武也喜不自胜,但是窦太后的侄子魏其侯窦婴却当场阻拦。窦婴说,高皇帝打下的江山只传后代,不传兄弟,不能到此坏了规矩。
老太后听了气的直翻白眼儿,一怒之下把侄子从宗姓除名,并且不准再来上朝。刘武也从此恨上了窦婴。显然,这次是窦婴救了汉景帝的驾,一帮人不欢而散。
3
周亚夫是西汉时期的名将,后来官至丞相。他是开国元勋绛侯周勃的次子,历仕文帝、景帝两朝,善于治军。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仅三个月就平定了叛军,从而拯救了汉室江山。后被冤下狱,绝食自尽,令人唏嘘!
周亚夫尽管是官二代,但名气是自己挣来的。
1.汉文帝细柳阅兵。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上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耶!”称善者久之。
4
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却不给他筷子,其中有什么玄机?
有句古话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周亚夫曾是汉代两朝元老,战功赫赫,不论是治理军队,还是官至宰相,都是一位讲原则、讲规矩之人。但恰恰就是因为他的原则性,才出现了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又不给人家筷子这个历史事件。汉景帝用意明显——吃我皇家的、用我皇家的,必须听我皇家的。
一、 讲原则,他从不含糊。
孔子有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咱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周亚夫在汉代是很有名气的军事将领。此人向来以讲原则、讲规矩著称。周亚夫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家,一度官至宰相。
周亚夫是典型的官二代,其父亲是名将绛侯周勃。周亚夫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是两朝元老。他的一生不是靠站在父亲的肩头起来的,而是靠自己的打拼换来的。
公元前174年,周亚夫驻军细柳,抵御匈奴大军侵犯,后获大胜。汉文帝得到捷报后,欲前往细柳,去慰问犒赏三军。但我们知道,汉朝自古就有“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制度,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军中一切必须听命于将军的,你天子在部队说话不好使。待周亚夫慌忙来接驾时,汉文帝还对周亚夫表扬一番,说他治军有方,纪律严明,讲原则,有法度。
5
周亚夫是汉朝很有名的大将,而且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大将。
他在当汉景帝的宰相的时候,有一次,汉景帝请他吃饭,桌上放了一大块没切的肉,同时,还没给他筷子。周亚夫也没多想,就向旁边的服务人员要筷子。但是汉景帝这时候却笑着说,难道给你这么大份的东西,还不够吗,你还要!
周亚夫这才知道是皇帝故意的,只得跪下来谢罪。不过,汉景帝一个“起”字还没说完整,周亚夫就已经站起来,转身离去了。当时,汉景帝望着周亚夫离去的背影,冷冷地说,这样的人,怎么能够辅佐太子呢?
(周亚夫画像)
这件事情发生后,事情就急转直下。
6
周勃、周亚夫是西汉初期的定海神针,父子俩的经历何其相似!刘邦驾崩之前,将周勃推荐给吕后,周勃为刘汉平定诸吕之乱。汉文帝驾崩之前,又将周亚夫推荐给汉景帝,周亚夫为汉室平定了七国之乱。父子俩虽官至丞相,然仕途失意,皆落得个阶下囚。如果说周勃不善政事,那么周亚夫又是如何得罪了汉景帝呢?
周亚夫为汉文帝推荐,景帝理应高看其三分。后来七国之乱爆发,周亚夫力挽狂澜,拯救汉王室于危难之际。因此,景帝非常器重他,于是便将其从太尉提拔到丞相一职。然而,就是这么一次看似不错的升迁,君臣之间的关系开始疏远。
好好的君臣关系为何发展至此?
就在周亚夫升任丞相之后,却因三次与景帝意见不和,而导致君臣关系一落千丈。
-
1)汉景帝要废栗太子,周亚夫坚决不同意。
-
2)汉景帝想要封王皇后的弟弟王信为侯,周亚夫又搬出了刘邦的祖训“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来劝阻此事。
7
8
周亚夫是西汉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由于他的老爸周勃曾拥立文帝(刘恒)称帝,有“从龙之功”,因此周家世受文帝(刘恒)和景帝(刘启)的恩宠。
周亚夫在景帝当政期间,官拜丞相之职,可谓一时风光无两。
讲真周亚夫确实功高盖世,位居丞相也算名至实归。
比如在景帝削藩时,由于景帝听信老师晁错之言,所用手段过于刚猛,因此激起了“七国叛乱”。
当时周亚夫临危受命带军队去平叛,最终不负景帝重托,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平息了“七国之乱”。景帝对周亚夫力挽狂澜的霹雳手段很佩服,事后拜其为丞相。
9
刘邦是西汉的开国皇帝,周勃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刘邦临死前曾对吕后说:安定刘家天下的,一定是周勃了。没想到刘邦这话一语中的,吕后去世后,诸吕作乱,周勃联合陈平等人在长安发动兵变,斩杀吕氏族人,然后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为皇帝,这就是汉文帝。
周勃原以为立了一个软弱听话的皇帝,没想到汉文帝却是一代雄主,汉文帝在巩固自己的皇权后,开始削弱功臣权利,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巩固兵权,防止之后再出现外戚或者功臣专权的局面,汉文帝为了敲打周勃,还把周勃下了监狱,差一点就要了周勃的命,幸亏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出面,才救了周勃一命。
周勃
按道理来说,周勃是汉文帝即位为皇帝的最大功臣,应该好好奖赏才对,为何汉文帝会把周勃下了监狱,还准备杀他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汉文帝想巩固权力,而周勃是一个耿直不懂得退让的人,另外周勃还有很大的功臣,在汉朝官至丞相了,这已经是最高官职,封无可封了,周勃两次出任丞相,又两次被汉文帝罢免。
10
周亚夫做河内郡太守的时候,当时著名的相士许负曾经为其相面,说他三年后封侯,而封侯之后八年会做丞相,但再过九年会饿死。
当时的周亚夫并不相信,因为他乃是家中次子,其父周勃已是侯爵,按理将来承袭爵位的是他的哥哥,再者,如若将来真的显贵到许负所说的那样,又怎么会饿死呢?许负继而指着他的嘴说:“你嘴边有条线,纹理入口,这是饿死之相。”
许负乃是名相士,但对于他说的话,周亚夫也并没放在心上。作为绛侯周勃的儿子,周亚夫的勇猛丝毫不逊于其父亲,曾驻守细柳威震匈奴,又在平定七国之乱的战事中立下大功,然而,一代名将在一次宴会之后却被汉景帝所诛,许负的话竟然应验。
关于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却不给其筷子,也的确有这样的相关记载。
公元前143年,景帝刘启在未央宫宴请周亚夫,当时陪在席旁的,还有被封为太子没多久的刘彻,也就是日后的汉武帝。宴席正式开始后,周亚夫却发现自己的桌子上没有餐具,同时送上来的肉也是一整块并未分割切好,周亚夫以为是宫中的舍人没有准备妥当,所以直接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