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英阿马岛战争时,北约诸国为什么不出兵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恰恰相反,北约为英国提供了除直接出兵外的几乎一切援助,尤其是美国。法国也提供了某些帮助。

在马岛战争中,北约组织中的带头大哥美国在政治上(表面上)保持了中立,时任美国国务卿黑格在双方大打出手前对两国进行了密集的斡旋,希望两国能和平解决此事。美国在政治上保持表面上的中立是因为自19世纪的“门罗宣言”以来,一直将美洲视为自己的后花园,把自己也当成整个西半球的代言人,以美洲的保护着自居。而英国是自己的大表哥、美国全球战略最重要的盟友,因此两边都不得罪。

而英、阿两根一旦大打出手,手心手背虽说都是肉,但是立马就有了高下之别。美国为当时军事实力江河日下的英国提供了除直接出兵外的一切援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紧急向英国提供先进武器,尤其以AIM-9L“响尾蛇”近距格斗导弹。

2

首先,马岛战争是在当地居民反殖民情绪达到高峰时才爆发的。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英国法国的殖民地纷纷独立,除了一些必要的军事基地,所有的殖民地几乎都得到了解放。而马岛虽然称不上是殖民地,但是从当地原住民的角度来看,马岛在地缘仍然属于阿根廷的领土。

图为马岛战争英军进攻油画

正因为如此,西方国家乃至美国的主要媒体都表示支持阿根廷对马岛的收回,在阿根廷占领马岛的一个星期内,各个媒体发布了各种关于福克兰群岛居民有权决定由哪个国家统治他们的新闻和报道。并抨击了英国的殖民主义,和赞扬了阿根廷反殖民,反帝国主义的军事行动,英国在国际舆论上的形势非常不利。

3

北约组织的宪章第五条规定集体防御原则,实际上只适用于欧洲和北美地区。

这其实跟北约的成立背景显然是分不开的,北约本来就是为了对抗苏联的一种政治军事同盟。所以他关注欧洲和北美地区是毫不奇怪的。

另外,在北约成立的时候,北约成员国里比如英法,还有西班牙等都有着大量的在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殖民地。如果北约将集体防卫原则试用于所有的地方,那么就会出现了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很可能不得不为英法保卫殖民地而战。这对于没有什么海外殖民地的欧洲成员国显然来说是一种不可以接受的包袱,即便是作为盟主的美国,当时也正在存心挖英法两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墙角,他当然更不会为了这件事情给她们出兵站台。

马尔维纳斯群岛地处海南大西洋,深处距离欧洲有上万公里之遥,显然在北约宪章许诺的集体防卫原则范围之外。因此北约没有当然的义务启动集体防卫原则参与英国的军事行动,这也是阿根廷还有胆子先动手的关键所在。

但是即便北约没有为了英国启动集体防卫原则共同出兵对抗阿根廷,但是并不意味着北约成员国没有支援英国的军事行动。大量的北约成员国首先采取措施切断了阿根廷武器来源的供应。

4

马尔维纳斯(英国称“福克兰”)群岛面积1.2万平方公里,周边渔产丰富,大陆架富含油气,它距阿根廷本土400公里,离英伦三岛1.3万公里,16、17世纪先后被英国、荷兰、法国等探险家“发现”并登陆,法、英都曾设立居民点,西班牙从18世纪后期控制该岛。阿根廷独立后宣布对其拥有主权,1833年英国赶走阿根廷人后在岛上驻军,阿根廷从未放弃对其主权诉求。

1979年撒切尔夫人担任英国首相。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军政府发兵夺取马尔维纳斯群岛,75天后,英国特混舰队夺回“福克兰群岛”,使英国在整个80年代重拾国威与尊严。阿根廷人则从爱国与欢庆的巅峰坠入痛苦与愤怒的深渊,军政府由此下台。

北约成立于1949年,是美国为首的西方针对苏联东方阵营的军事政治组织,东西方以欧洲为核心竞争区域,东北亚、中东等为次要地区,北约不助英国,原因如下:

5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这是英国打的仗。北约出兵的都是什么时候,都是美国出兵打仗的时候,因为这些国家惹不起美国,美国是北约的主导,所以想不想去都得去。英国在北约可没那么大影响力,在北约国家眼里,这就是英国自己家的事,和它们的利益不搭边,北约为什么要以集体的名义出兵。

要知道从欧洲到马岛可是跑了一万三千公里,跨越半个地球,这一仗下来,不要说损失,消耗也很大,一直远征军几个月地在海上飘着作战,吃喝拉撒和武器弹药,加上军舰的油料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还是在阿根廷的家门口打,这要是损失了,那代价就更大了。更主要的是长期孤悬海外作战,对士兵的心理也是很大的折磨,英国可是下了血本才打赢这场仗的,所以战争的成本让人望而却步。

所以从始至终北约国家只是给了一些支持,比如法国单方面终止了和阿根廷的军售合同,再比如说美国,给英国提供了阿松森岛作为中转站,从这中转物资和兵力,整个航程就缩短了一半,物资供给就更方便了。但是真刀真枪还是英国人自己去干,损失还得是英国人自己去承受。马岛附近可是有很可观的资源的,即便别的国家出兵帮英国拿下来,英国人也不会分它一点。

6

7

因为马岛战争不是美国发动的战争,虽然北约是由多个国家组成的政治军事同盟,但是美国才是其中的主心骨,历史上都是美国出兵就要求北约出兵,而且他北约国家一旦出兵,大都是孤军奋战。

图为阿根廷海军贝尔格拉诺海军上将号巡洋舰,他是美国海军布鲁克林级巡洋舰,原名美国海军凤凰城号巡洋舰,可以说他就是阿根廷的主力军舰之一,由此可见美国和阿根廷关系的不一般。

比如,科索沃战争由美国发起,整个北约参加;海湾战争由美国发起,整个北约参加;伊拉克战争由美国发起,整个北约参加。但是反过来,利比亚战争由法国发起,只有部分欧洲国家响应;马岛海战由英国主打,北约都没有参加。由此可见,只有美国在具有在北约国家中号召出兵的影响力,其余国家都还不行。

8

马岛最早是法国人占领的,后来被西班牙人殖民,1816年阿根廷独立后收回了对马岛的主权,但从1833年开始英国又武装占领了马岛,从那时起阿根廷一直抗议,但未作效,到了1965年,马岛归属问题第一次提到了联合国,英阿两国谈判,那时英国已在马岛殖民100多年,岛上居民基本是英国人后裔,讲英语,偏向英国,所以英国以马岛居民自己选择为由,拒绝归还,1982年阿根廷以军事行动占领马岛。

图为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民聚集在五月广场支持总统加尔铁里发动马岛战争。

消息传到伦敦,一片震惊,英国铺天盖地的报纸都写着“耻辱”发表评论,美国马上从中斡旋,而英国首相铁娘子叫道:我要和你单挑!于是组建战时内阁,以海军少将伍德沃德为舰队司令,率竞技神航母,带着20多艘舰船,开赴马岛。战斗中最精彩的是英国的“谢菲尔德”驱逐舰被击沉,而阿根廷的“拉诺贝拉格将军”巡洋舰被击沉。

阿根廷士兵在马岛上的纪念品商店买的明信片。

9

北约是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在欧洲扩张势力范围,牵头建立的涵盖北大西洋周边国家的政治军事集团。在北约的组织构架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条款就是集体防卫权。其具体内容如下:如果北约的一个或几个缔约国遭到武装进攻,就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所有北约成员国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包括使用武力,来援助受到攻击的成员国。说白了意思就是,一个兄弟被人欺负了,所有的兄弟都要抄家伙一起上去帮忙打群架。

这个条款对于欧洲那些被俄罗斯欺负得很惨的小国家无疑是很有吸引力的,以至于冷战结束以后,摆脱俄罗斯控制的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等国家纷纷迫不及待地加入北约寻求保护伞。还有一些国家惨遭俄罗斯的一顿海扁,也哭着闹着要加入北约,结果人家北约不愿意接收,比如:乌克兰、格鲁吉亚等。毕竟北约属于高档私人会/所,不是小区门口的菜市场,不可能随便让哪个阿猫阿狗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然而1982年马岛战争爆发的时候,身为北约成员国的英国却并没有享受到北约集体防卫权的照顾,不得不单枪匹马跟阿根廷人死磕。虽然最终还是打败了对手,但是自身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如果不是阿根廷军队运气不佳,战败的一方很可能就是英国人了。为什么北约盟友们会对英国袖手旁观、见死不救呢?首先北约的集体防卫权是有限制条件的,仅限于北约成员国的本土受到军事打击才会生效,如果北约成员国对外开战则另当别论。

10

原因很简单,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并不在北大西洋条约军事同盟条款范围内,所以福克兰/马岛战争并未触发北约军事同盟条款,北约自然不会出兵。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基于《北大西洋公约》这一军事同盟条约组成,其军事同盟条款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四条 无论何时任何一缔约国认为缔约国中任何一国领土之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遭受威胁,各缔约国应共同协商。

第五条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此等武装攻击及因此而采取之一切措施,均应立即呈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安全理事会采取恢复并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必要措施时,此项措施应即终止。

第六条 第五条所述对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包括对于欧洲或北美任何一缔约国之领土、法国之阿尔及利亚、欧洲任何缔约国之占领军队、北大西洋区域回归线以北任何缔约国所辖岛屿、以及该区域内任何缔约国之船舶或飞机之武装攻击在内。

由条约文本可以看出,北约军事同盟集体防卫权条款触发条件,被第六条进行了地理限制,福克兰/马尔维纳斯群岛属于英国所辖岛屿,而缔约国所辖岛屿受到武装攻击的触发条件,被限制在北大西洋区域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大西洋海域)以北任何缔约国所辖岛屿,所以位于南半球福克兰/马尔维纳斯自然被北大西洋条约摘出去了(我怀疑这个范围限制就是针对福克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美国显然不会希望自己铁杆小弟之间的武装冲突把自己卷进去),所以在福克兰/马尔维纳斯群岛发生的武装冲突,自然不会触发北约的共同防卫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