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1946年苏联军队为什么撤出东北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2

低估二战日军的单兵素养和综合战斗力,基本属于军盲的行为,如果关注了笔者之前的一篇专答,结论就是1946年杜聿明首批带到东北的七个军(53军暂不计入),在大部美械装备的条件下,与1937年的12万关东军(四个师团)战斗力才基本是半斤八两。可是你知道抗联余部被迫撤入苏联的1941年,关东军有多少兵力吗?整整十三个精锐师团另附独立部队总兵力近70万人!

(杨靖宇剧照)

简单点说,1941年日本人在东北的军事实力是七七事变前后的六倍,在如此庞大的军力下,假如时空可以穿越,即便杜聿明率领的24万多精锐国军,也无力跟这么多鬼子死磕,正面对抗必败无疑。然而就是这七个军24万余人,在解放战争初期曾经一度迫使林彪放弃锦州、沈阳、四平和长春,一路退到了松花江北才形成对峙,三段式的推论结果一定很清晰了吧?

3

4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非常复杂,基本就是这么几点:

第一,领导机构弱小且不成熟。

在1931年日本入侵东北时,满洲省委力量还非常薄弱,一共只有2000个党员。

5

没办法,东北抗战太难了。

最主要的一点是孤立。1931年东北沦陷,那会儿组织被破坏,组织实际上是面临重建的艰难,还要等着上面派人下来组织工作什么的。一个系统的重建,非常艰难。并且,他没有人支援,甚至还有人拆台,比如老蒋。当年咱们主力,红军那些部队都是面临生存的问题,要应对老蒋的围剿,谁有心思顾及抗联啊?没人顾及,就没有支援,想生存,全靠自己。而这会儿的东北,已经是日本人的天下了,日本人已经建立了伪满政权了,抗联要独自面对一个国家应该面对的敌人。本身,日本是整个中国的敌人,但是现在却要靠抗联自己面对。

另外,抗联本身规模小。所谓抗联多少个军,实际上一个军几百人,有几千人的都算是多的,一个师的兵力,叫师,实际上就只有一二百人。当年,老金也是抗联的指挥官,手下二百人左右,这些人后来是人民军的领导层。部队本身就少,你还要面对关东军、伪满洲国军的围剿,这本身就太难了。

当年抗联在东北的群众基础也是个问题,抗联的领导不会建立根据地,老百姓也不认。这里,双方都没错,不会建立根据地,这是能力上的问题,但又不是能力有问题,而是根本不是干这个的出身。老百姓上,不认不识的,也没给啥实惠,支持你还容易掉脑袋,也很难去支持。而且,日本人已经建立起来一个新秩序了,这些老百姓在这个新秩序下生存,你让他们去参与打破这个秩序非常难。

我之前曾经说过一个问题,老百姓最需要的是生存,尤其那些不怎么认字的老百姓,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他们很多人对于国家是没有概念的,国家、民族这个概念,都是处于一个摸索阶段,一些人有概念,一些人没概念,这是当时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他们眼里,能吃饱饭就行,不掉脑袋就行。

6

为什么东北抗联苦战十年没有收复东北,东北野战军只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就解放了东北全境?原因如下:

东北抗联和东北野战军的相处的环境不同。

两支部队战斗力相差悬殊。

东北抗联跟东北野战军的对手实力也不在一个档次。

抗战时期东北的环境

7

东北抗日联军最辉煌时有约30余万之众,多为爱国的民间组织和以往的东北军人士,赵尚志,杨靖宇,等多位抗日将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坚苦卓绝的斗争,对东三省影响巨大,由于天寒地冻缼粮少弹,缺少稳定的大后方,和人民群众的帮助,加上关东军和满伪势力的联合剿杀,抗日联军损失惨重,一度陷入了绝境,犹其是日本关东军实行封山禁止民众上山,导致了信息不灵,很多群众对抗联产生了惧怕心理,日本帝国主义一旦发現有人员给抗联粮食衣服和食盐,会对老百姓采用杀光烧光抢光的措施,甲长制也是日伪军逼绝抗联的一个恶毒手段,所以到一九四一年以后,大多数抗联坚持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弹尽粮绝,赵尚志,杨靖宇将军也先后牺牲了。抗联最后的一支队伍在李兆林,周保中将军统辖下退入了苏联境内,抗联的情况比较复杂,政令岀自多个部门,加上关东军的剿杀和收卖有很多的关键人员投敌,对抗联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缺少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最大的问题,有很多东北人说日本人很好,不知岀于什么目的,皇奴残害下的东北,是多么的可悲呀。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抽调精兵强将,三四十万人入主东北,当时国民党还未进入东三省,东北抗日联军在陈云,林彪,罗荣桓等人领导下,建立了先声夺人的地方政府,进行土改和剿匪有利的打击了反动势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所处的环境不同,有党的正确领导,东北有广扩的疆土,战略纵深大,国民党占领了大城市和战略要冲,东北民主联军控制着广大的农村和乡镇,战术灵活,兵多将广,武器也比较先进,有巩固的人民群众生命线,有敢打敢拼的人民军队,所以形势不一样,此一时彼一时,东北抗联的伟大民族气节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前覆后继浴血奋战的光辉史诗,感天动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8

抗联的故事是充满悲壮的,能坚持抗日10年绝对是奇迹,这是一支没有后勤、没有稳固根据地、没有任何外援,还要面对强大敌人的孤立部队。

首先,东北长期属于我国的边陲地区,张作霖的奉系稳固地统治这里20年,活动在长江流域的我军一直没有机会渗透到东北,这就给抗联发展壮大带来了麻烦。比如说,日军在1931年占领东北,1933年5月才成立抗联的前身“东北人民革命军”,又到1936年2月抗联才正式成立,足足用了4年多时间,这个速度真是太慢了。

抗联的成军速度,与1945年我军火速进入东北迅速壮大队伍的速度形成鲜明对比,不仅仅是因为1945年我们抽调了2万多干部和11万主力军,更多的还是因为我们在当地没有任何政治基础,发动群众的工作很难开展。日军染指东北时,很多当地百姓和原东北军将领、地方官员,还做着日本不会真开战的梦,包括张学良本人也是如此,再加上东北地广人稀生存压力小,社会矛盾没有关内那么深,人员很难被动员起来,抗联也就很难壮大。

(装备简陋的抗联)

日本在1931年全面进攻东北时,全国拥有17个常备师团,总兵力约30万上限,派遣到东北作战的就有将近10万人,这些齐装满员、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部队四面出击,将反应迟钝的东北军余部、土匪武装和小股地主武装打得溃不成军,很快就控制了东北的大中城市和交通线,我军的游击战很难应对这种全方位的封锁,发展壮大几乎不可能。

9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这就好比迎新年去旧岁,说好的都是过年,他还真就不一样。

东北抗联十年抗战,东北野战军四年解放东北,说道根子上都是打仗,而且都在同一片土地上打的仗,他们的区别还真就大。

咱别的不说,就从补给上说起。

东北抗联有啥?打那找补给?军队说道根子上,他就是拿枪的不事生产,吃的喝的穿的,这都得从当地找。

可那会是啥环境?日本人他也不是缺心眼,进入东北,什么大中小城市占了个遍,沿路上的交通线,什么公路,什么铁路全是日本人。

10

这个当然是敌我力量对比造成的啊。

我们所熟知的抗战八年变为抗战十四年,这六年,就是给抗联的。

我方力量

先不说我军当年在东北地区是怎样的弱小和艰苦,就拿日本当时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政策来说,国内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在东北想要形成一定的势力都是难上加难。

我军当年在长征后,成规模的武装力量分别为:陕北红军、江南游击队、东北抗联三支成规模的武装力量,其中,东北抗联是条件距离最远、敌我形势最为复杂、战斗条件最为艰苦,牺牲程度最大的一支抗日武装,由于没有后方,等于就是一直抗日偏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