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秦晋之好”是指什么?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从古至今,我们普遍以“秦晋之好”来泛指两家联姻,那么你知道“秦晋之好”这个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吗?实际上,“秦晋之好”并非特指两个人的婚姻,而是指的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为了谋求自身发展,而进行的数代联姻,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则要数秦穆公嬴任好迎娶晋献公之女伯姬、晋文公姬重耳迎娶秦穆公之女怀嬴。

秦穆公迎娶伯姬:为谋求自身发展,秦晋以联姻结盟

进入春秋中后期,晋国已经成为了当时首屈一指的中原大国,而秦国同样已经崛起于西部,随着两国的扩张,地缘冲突开始迅速加剧。从秦宣公时期开始,秦晋两国便开始频繁交战,晋献公多次入侵秦国,而秦国也曾击败晋国。

彼时,晋国虽然在国力上较秦国强盛,但秦国却因长期与西戎交战而战力极强,多年交战之下,两国竟然打了个难解难分,反而由于地缘关系,形成了互相牵制的局面。晋国想要进一步争霸中原,秦国便成为了其背后的威胁;而秦国想要进一步对外扩张,则同样要顶着晋国的巨大压力

秦穆公即位之后,一改与晋国敌对的策略,开始积极谋求与晋国修好,因此在即位后的第四年,即秦穆公四年(前656年),秦穆公亲自向晋献公提亲,希望两国结亲修好、结盟罢战。晋献公也知道再打下去对晋国并无好处,于是欣然同意了这门婚事,将女儿伯姬嫁给了秦穆公

晋献公晚年,晋国爆发“骊姬之乱”,太子申生被杀,公子夷吾和重耳则分别逃往梁国和翟国。晋献公二十六年(前651年),晋献公去世,晋国大夫里克 作乱,公子夷吾找到秦穆公,表示愿意以河西之地作为报酬,请求秦穆公派兵护送自己回国即位。河西之地乃是秦国东部的重要战略要地,不仅是秦国东出的关键所在,同样也是秦国的东大门,可确保秦国东部安全,因此秦穆公立即便同意了夷吾的提议。

2

“秦晋之好”是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多次联姻,是政治上的联姻,国家间的联合,现在泛指两家联姻。如《三国演义》中,袁术派人去为自己儿子娶吕布之女,“主公仰慕将军,欲求令爱为儿妇,永结秦晋之好”。那么秦晋之好是怎么来的呢?

在春秋时期,晋武公晚年娶了齐桓公的儿女齐姜,齐姜不但长得很美而且还很放荡,后与晋武公的儿子,即晋献公私通。晋献公继位后就把自己父亲的妃子齐姜娶了过来当夫人。齐姜为晋献公生了伯姬和申生。

秦穆公继位后,为了与当时的大国晋国保持好关系,于是向晋献公求联姻,晋献公同意,就把女儿伯姬嫁给了秦穆公,这就是秦晋之好的开端。(伯姬还为秦穆公带来了百里奚)

3

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也许故事的初衷并非如此。

秦晋之好开辟了政治联姻的先河,秦指的是春秋时的秦穆公,晋指的是晋献公,当时两国都是大国,秦穆公为示好,就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这就是最先的"秦晋之好"。

按常理两国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平静的,但事情的发展却并非如此,晋献公年迈昏庸,立小儿子为国君继承人,从而杀死了当时的太子申生。于是,另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分别逃往梁国和翟国避难。后来夷吾在姐夫秦穆公的助力下,回国做了国君,可是不久晋国与秦国闹翻,于是两娘舅(方言,指姐夫或妹夫与舅子)反目,小舅子夷吾发兵攻打姐夫秦穆公,结果被姐夫狂殴,兵败回国,最后儿子公子圉被送到秦国姑夫秦穆公那里做了人质。

4

不是两位,是好多位。

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是邻国。因为晋国当时不仅是中原霸主,而且是主流文化的中流砥柱;而秦国立国不久,还是半开化、半野蛮的地区,所以秦国很愿意与晋国靠拢。

怎么靠拢呢?婚姻是最方便快捷的方式。

秦穆公的夫人,是晋献公的女儿。

5

秦晋之好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成亲呢?

我们首先来看看这句成语的意思:秦、晋即指春秋时期的秦国与晋国,两国为了强强携手,进行了一种政治上的联姻,而且不止一代互相婚嫁。后来人们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结为\"秦晋之好\"。

秦晋之好代表的第一代人物:“秦穆公与伯姬”。

秦穆公仰慕中原文化,为了与中原交好,故拉拢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而联姻就是拉近双方距离的一种最好手段,于是亲自向晋献公求婚。而晋献公也不含糊,直接把自己的大女儿伯姬嫁给了秦穆公。

秦晋之好代表的第二代人物:“公子圉与怀赢”。

6

春秋之时,秦穆公迎娶伯姬:为谋求自身发展,秦晋以联姻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