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四面楚歌到底是谁想出来的,是韩信还是出自张良之手?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四面楚歌到底是谁想出来的?是韩信还是张良?

四面楚歌到底是谁想出来的呢?题主真是一个较真求实的三国迷呀!对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据司马迁记载:他也不知道。或者是他故意模糊略过给后人一个想象的空间。

目前有两个说法:一个是张良,另一个是韩信。就是没有人认为此计策是刘备自己想出来的,不知道刘备是什么感受。

简单回忆一下四面楚歌的故事: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建议,与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的项羽部队,用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

2

四面楚歌到底是韩信想出来的,还是张良想出来的?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这段记录说的是公元前202年,刘邦将项羽围困在垓下,无法突围,这天夜里,只听得风声里还夹着唱歌的声音。四面传来的楚歌,让楚国将士以为刘邦已经占领了楚地。于是士气涣散,四处逃亡。项羽被逼至乌江边上,只得拔剑自刎。

其实,四面楚歌的主角有3个人,分别是项羽、刘邦、韩信。刘邦汇合韩信将项羽困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但一时又攻而不下。韩信便出主意说,项羽的士兵大多是楚人,如果唱些楚歌,勾引起士兵的思乡之情,便能动摇军心。于是刘邦命令部队唱起楚歌。项羽听见楚歌,以为江东彭城失守,无心恋战,哀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认为这实在是天要亡我啊。于是第二天奋勇突击自刎乌江。

现在人们常用“四面楚歌”,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3

据史料记载,应该是张良,出此计策。有韩信带兵实施。

4

1.西楚王项羽和汉王刘邦本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作为界限,各自回国,不再交战。后来,汉王听了张良和陈平的建议,觉得不能放虎归山,应该趁项羽兵少的时候消灭他,于是,就联系诸侯韩信、彭越、刘贾等,一起攻击正在向东撤退的项羽部队。项羽兵败如山倒,这些人一起,把西楚王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2.此时,项羽手下的兵已经很少了,也缺乏粮食。当天夜里,项羽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了楚地的民歌,非常吃惊,怀疑刘邦等人已经全部得到了楚。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他心里很怀疑。此时,曾经战无不胜的西楚霸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他从营帐起身,开始喝酒。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和他一起唱歌。力拔山兮气盖世……一种英雄末路之感!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不忍抬起头来。害怕眼泪掉出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军中剩余的精锐,八百名骑兵,估计都是军官,因为当时垓下和汉军交战后西楚军大败,估计损失惨重。项羽夜里,舍车保帅,让大将季布和钟离昩等带兵分开突围。而军中元帅也就是项羽,从南突围,他成功逃走了。后来边逃边打,到乌江畔,带的剩余力量也被汉军消灭了。他失去了复兴的希望,就自刎而死了。

3.四面楚歌这个故事出自《项羽本纪》,司马迁记录的。当时很大可能是韩信想出来的,也有可能是韩信手下谋士或汉王刘邦的谋士张良、陈平等。这些人计谋方面都很厉害。具体是谁想出来的,其实不重要,因为这个计策并不高明,因为败军本来就处于艰难境地,这种歌谣,只能雪上加霜,他并不是击溃楚军的根本力量。当时在曹咎和龙且两次大败,损兵折将,估计西楚这两败损失了一大半的力量,战争打了四五年,后面项羽独木难支,败亡已经不可避免。项羽太耿直,很少用计策,用人不当,所以失败了!虽然他很有能力,失败很可惜,但是也没啥说的,因为对手也都很厉害。毕竟两强不并立,天无二日,总有一个会失败。

5

本来,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东西边作为彼此地界,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一定要消灭项羽。

于是,命令韩信等人会合兵去追击项羽,最终将项羽紧紧的围在垓下。断了后勤的项羽部队,一日复一日,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没有了,夜里听见包围他的军队唱起了楚地的民歌,最终丧失了斗志,与爱妃虞姬一同在账内唱歌,虞姬为了不拖累项羽,自刎而死。

至于,真正是谁想出来的计策,无论是张良,陈平,还是韩信,应该都有可能。

6

应该是张良想出来的,韩信是执行者。

攻心为上,了解别人心理想法,是谋圣张良强项。

7

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是一个成语,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据史料记载,此计策是张良所出。

故事来源

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当时以鸿沟为界,各自占领东西中国,互补侵犯,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楚河汉界。但是手下谋士张良、陈平劝他说:“汉已据天下的大半,诸侯又都归附于汉。而楚军已兵疲粮尽,这正是上天亡楚之时“。刘邦采纳了建议,就联合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回彭城的项羽部队,经过几次激战,最终韩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计策,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当时项羽部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部队几乎损失殆尽,又缺乏粮食,这时韩军夜里在包围敌军的同时奏响楚歌,项羽也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此时征战已久大势已去的楚军已经是疲惫不堪,听到家乡的乐曲后更是思乡心切,完全丧失了斗志,项羽英雄末路,带了800余名骑士突围,最终只余下28人。他感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终自刎于江边。

出自谁手

据史料记载,这条计谋应该是张良出的,张良,”汉初三杰“之一,擅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垓下之战时,张良深知项羽的性格缺点,他推测出项羽的最后希望在于,重返江东,图谋再起,于是他向刘邦进言,要攻心为上,让项羽不能逃回江东,而让项羽自取灭亡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于是,刘邦采纳了张良的计策,让围困项羽的军队唱起了楚国的民歌,果然如张良所料,在听到四面传来楚国的民歌后,项羽以为江东已经被刘邦收服了,自知已经无力再图霸天下了,项羽的雄心壮志在战役中也被打击的十分低落,因此项羽心灰意冷自刎于江边。

8

是韩信想出来的,这是符合逻辑的。韩信受到过系统的军事教育,古代兵法包罗万象,当然有心理战方面的内容。另外,韩信之前的战例中也是使用过心理战的,比如背水列阵,不过心理战的对象不是针对敌人,而是为了激励己方战士。还有,在战争后期,敌我力量已发生很大变化,我方占据优势的时候,往往是心理战能够发生巨大作用的时候,这样能够快速瓦解敌方士气,造成摧枯拉朽之势。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也用政治工作策反了大量的国军部队,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这方面古今皆然,处在当时的情境之下,不惟韩信这样的名将会想到心理战,有作战经验的普通将领也是能够想到的。

9

韓信用十面埋伏之计,使项羽精疲力尽,败退鸟江。张良用一支玉笛,奏起楚歌,一夜之间,四面楚歌使项羽軍心倾刻瓦解。

10

楚汉相争

在安徽垓下,九里山十面埋伏计是张良韩信陈平三人合壁商讨的定计。楚汉争战多年,当時项羽的兵马已经很少同刘邦军想差很远,项羽己经进入了韩信埋伏,在乌江畔无法突围。张良在九里山夜箫伴奏悲歌散楚(其歌词都是常期离家痛苦及儿女情长,)使之楚军想家,无心战斗,在这悲呛的场景,离散间家,楚将也弹压不住,整整一夜间全部离散,项羽抬眼一望全是汉军,在乌江挡道的景况下,渔翁将船靠岸劝其下船,渡回江东,东山再起,项羽谢绝,说:无脸再见江东父老。此時项羽已无所牵挂,唯一难舍虞姬,隨即赋诗一首:

力拨山兮气盖世,

時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何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