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为什么孝庄太后宁愿一辈子做太后,辅佐顺治和康熙...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谢邀,虽然孝庄太后能力强,但她不想效仿武则天称帝,这是因为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能力比她强,称帝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孝庄太后,说实话,她能把儿子扶上位就『烧高香』了。

孝庄太后

话说崇德八年(1643年)农历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由于死的突然,皇太极还没来得及立嗣,就是还没立接班人。权利出现了真空,这必定引起皇族子孙的窥视。

由于清朝是异族,他还没有汉民族『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传统。他的继位形式是“八旗领导人推举”制度,也就是大家伙商量着来。

这种方法实在不靠谱,做皇帝谁不愿做呢?这不,八旗头领集合到了一起了。大会充满了火药味,会议由多尔衮主持。

2

孝庄太后,即孝庄文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一部《康熙王朝》和一部《孝庄秘史》,让我们了解孝庄这位清朝初年的杰出女政治家,也是公认的满蒙第一才女,孝庄文皇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孝庄太后。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本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1639年)生下福临,也就是日后的顺治皇帝。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突然驾崩,年仅6岁的顺治皇帝即位,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去世,年仅8岁的康熙皇帝登基,被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孝庄文皇后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不算是顺治还是康熙,可以说都是幼年登基,孝庄文皇后全心全意辅佐自己的儿孙,帮助他们稳定政局,平衡朝堂内外关系上做出了积极地努力与贡献,可以说孝庄为了顺治和康熙,为了大清朝初期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3

女人想要登基称帝,首先必须垂帘听政,孝庄连垂帘听政都没有过,谈什么称帝。

要说,顺治是一个有福气的皇帝,顺治的母亲孝庄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太后啊!虽然生前不受宠,但死后,母以子为贵啊!

皇太极受汉文化影响很大,因此在死之前,应该是有意让自己的儿子登基当皇帝,不然两黄旗不能咬住不放,必须要皇太极的子嗣继续皇位。但是,满族人向来也有兄终弟及的传统,因此,皇太极死后,除了皇太极的儿子,皇太极的哥哥代善,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都有继承的可能,代善岁数大了,不想参与权力的斗争,在努尔哈赤死的时候没有和皇太极争,在皇太极死后,更不可能跟别人争了,但是,多尔衮想争啊!

4

武则天称帝是特定环境下的偶然,是一个很难复制的奇迹。皇权不仅是一把龙椅,也不光是一枚玉玺,而是政治天平中的支点,是权力系统的一环。所以,它不是哪个人,单凭自己的意愿就可以随心所欲的。

表面上看,顺治和康熙都是冲龄即位,按照古代惯例,皇太后或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大权在握后,学武则天登基称帝,似乎易如反掌。这是完全忽视了朝中政治势力的存在,及客观历史环境的制约因素。

我们就拿武则天的经历做参照系,假设孝庄太后也有称帝的愿望,看她是否具备条件。

唐朝的开放环境不复存在

古代中国,女人的地位有一个逐步下降的过程。西汉两任太后是二婚,甚至还有歌舞伎出身的皇后,这种状况,到明清时代简直不可想象。两汉、南北朝,甚至北宋,太后听政几乎是惯例,到了明清则是偶然现象。

5

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女人,想要得到至高权力,首先得有外部支持,其次才是个人因素。

孝庄具备吗?显然不具备。所以人如何和天斗,和制度斗?

武则天所处的时代,讲究品阶、家世、出身;而孝庄的时代最重身份,这是难以改变的。

清初皇位继承制已经初具模型。

孝庄是绝对没有机会做女皇的,究其根本原因,是清初皇位继承制就已经初具模型了,再想以一人之力逆祖制而行,是不大可能的。

崇德八年的八月初九日,皇太极升天了,可能是他生前对自己身体太有自信,觉得自己可以再活五百年,以致于没有提前做好计划,去拟定个继承人,导致皇位空悬。皇太极死后,一场关于皇位的明争暗斗也就此开始。

6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武则天只有一个,不是谁都可以效仿的。不可否认孝庄确实是一位能力出众的女人,但和武则天比起来差的不止是一丢丢的距离。

当然这是另一个问题,咱不扯这个。

说说题主的问题。

孝庄为嘛甘愿安安稳稳的当一个太后,而不是像慈禧那样把权利都划拉到自己的手里头上?

7

孝庄一身伺三朝,捭阖纵横、能力卓绝,对清初朝庭入主中原居功至伟。这不是说,没有了庄妃、孝庄太后、孝庄太皇太后,清庭就无人御政,无法入主中原,无法长治久安。皇太极,多尔衮、鳌拜都是个顶个的英雄豪杰、风云人物、优秀的皇帝的后备人选(皇太极是汗、鳌拜文韬差点)。

可是,做皇帝就那么简单么?说起来实在是不简单,文韬武略、帝王心性、冶国格局、执政视野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条件都很重要,可以决定君王冶下的帝国能走多远,但却决定不了帝国的君王是否就是具备了帝才的人。为啥?要门票,查资格。皇帝贵为天子、御制八方,成为”千古一帝”的条件很多很繁琐,但成为皇帝却就只需一个条件,少!拿到唯一一张的入场券。至于文韬武略、冶国格局等等,无非是上位后干好干坏。历史上坏皇帝和短命王朝一样的多,但人家好歹已是皇帝的编制了。

好了,问题实际上已回答了一半了。试问,就连太子储君、皇子王爷,争个皇位门票,也大都不得不弑父戮弟、拉外臣拢內宦,一个女流之辈,尤其是在,中华文化导向下的”大父系氏族”社会,经过了二千多年的刻意抑制,给门票的机会,男人都不太多,最终大都靠抢,如玄武门之变等,女人想得皇位惟有靠抢,这华山一条路了。即便是桑户蓬枢、车马铺店、引浆买车之流,传个技术,承个家业也是惟秉祖宗之制,传男不传女。可见”男尊女卑”之念,已渗入至街巷里弄、芸芸众生的脉血骨髓之中。

巍巍禁城之內、深深宫闱之中,女子还有几多机会登庸纳揆、应天受命?是零,越往后越是零!还别拿武曌大帝说事,她就不是个封建政坛上的女人!是个仅留着生物学上特征的女人而已。不信你翻史书。何况武则天出生的早,比孝庄早了千把年,当时的文化钳制女人的力道,远比孝庄时期要宽和宥融。而且,武帝还得到了由清一色男人主写后史的一致认可。你说,她不就是个男人中人上人么!所以,她就是个异数,不可复制!

8

首先,孝庄在顺治八年(1651)前,都不是太后。

所以,不要说仿效武则天做皇帝,连太后都不是人首先要升到太后再说。等到孝庄被尊封为太后时,顺治也亲政了,轮不到她什么事。

关于孝庄在顺治初年的身份,清朝官修史料基本避而不谈。

事实上,在多尔衮当政那几年,孝庄都没有被尊为太后,一直当着她的西侧福晋。直到顺治八年,多尔衮刚死、顺治亲政时,才提起尊封太后这件事。根据《朝鲜王朝实录》的记载:

啓曰,礼曹啓辞,以皇帝生母封皇太后事,颁赦赐物,故谢恩礼物,及进贺礼物,参考前例。

这说的很清楚了。因为孝庄这时候要封太后,所以朝鲜那边才要研究怎么给她进贡礼物。

9

孝庄太后辅佐顺治和康熙两代君王,为何不效仿武则天,去做皇帝?

咱们都清楚,武则天能登基,当十五年的皇帝,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除了当时的时势之外,她个人的野心和出众的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加分项。孝庄太后无疑是满清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抛开成见来说,她的确是很优秀的,但是她的能力还不足以成为武则天第二。

孝庄根本称不了帝,也不具备称帝的能力。

满清入关,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呢?用内忧外患来说,并不过分。能夺得天下,多半是靠点运气,这点满清统治者都知道,所以他们本身也算得上小心谨慎,但是八旗未必铁板,那些早先投降过来的大明的臣子们,心里究竟怎么想的,也不太清楚,对于他们来说,玩心计也是汉人的长项,要时刻警惕,不能放松。如此,上位者必须是一位精明强悍的,有影响力的人物,孝庄呢,有点影响,但还不至于到能一呼百应的地步。

对于刚入关的满清来说,对手里面的南明,地方势力,以及蒙古,都是头痛的事情,虽说他们都已露出败相,坐等时机就可以灭杀,但是一下子也灭杀不了,还特别容易恶心人,观风的大有人在。人心的收服是一件大事,孝庄本人的能力可没有武则天强悍,毕竟书读得不多吃了亏。

其实孝庄本人的手段还不太多,政治谋略也很有限。看看她在后宫,连侄女的皇后位都没保稳,再看看武则天出手,那叫一个霸气,连皇后带淑妃带其他七七八八的女人,全给端了,这份能耐,孝庄还真没有。至于前朝的大事,孝庄敲边鼓可以,但是执政那就不行了。

10

原因有二:

第一,孝庄太后和武则天一样,都是有能力的女人。但两者最大的不同是,孝庄太后没有武则天那么大的野心。武则天想的是开天辟地,为此甚至不惜杀死女儿、逼死儿子;但孝庄太后却想做一个贤妻良母,在背后支持自己的儿孙。

两人的性格差异,决定了孝庄太后不会成为武则天。

这是主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