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为什么白居易的《夜雪》被誉为千古名作?夜雪究竟...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冬天,白居易时年45岁,正担任江州司马一职。白居易因为当时宰相遇刺案而上书要求追捕凶手,却被冠以不是言官却行言官事的罪名,被贬江州,这明显是当朝权贵给他穿的小鞋。

白居易被贬江州后,心绪开始逐渐转变,渐渐过起了中隐生活。这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或许是白居易失眠了,或许是读书太晚,当他忙完一切准备上床后,突然发现窗外已经飘飘洒洒下起了大雪,于是,白居易孤寂的心情愈发强烈,最终,写下了一首独具特色的《夜雪》。

雪是造物最美丽的景物之一,对于古人而言,更是如此,雪以其冰清玉洁的特质,装点着天地万物,无数诗人写下了吟咏雪花的精美诗句。在这众多的咏雪篇章中,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思妙想,也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夸张浪漫,还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总之,各有各的妙处,而在众多的写雪名诗中,白居易的《夜雪》无疑是非常特别的一篇,因为它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读似乎毫无特色,但仔细想来,却又有着无穷韵味,凝重古朴,淡雅清新。

白居易这首咏雪诗的特色,全在于“”这个字上,夜晚天地一片黑暗,雪又无声无味,所以只能从感觉上来描述,白居易正是如此,化不可见的劣势为优势,极富创造力地写出了夜雪的特色,全诗以侧面烘托为主,传神生动地为我们写出了一场别开生面又意境深远的夜雪。

2

这首诗如果仅仅是在写雪,也就称不上千古名作了。

这首诗就写雪这个角度来说,确实有其特别之处。题目写作“夜雪”,点明时间,点明事物。我们读者读到这个题目时不妨想想:我们如果自己动笔写,会怎么写这个题目呢?晚上的雪着实不好写。一来下雪天,晚上肯定没有星月之光(当然你不能跟我抬杠说还有路灯霓虹灯),一片漆黑,看不见下雪的样子。二来雪落无声,用耳朵听也是听不见的。我们最常用的视觉、听觉碰到下雪的晚上全用不上了因此很少有人写夜雪。大凡写雪,写的大都是白天之雪,而且还主要从颜色上着手。

谢道韫被称为“咏絮之才”,青史留名,就是因为她将雪比作了“柳絮”,说雪如“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比“空中撒盐”的比喻强到哪儿呢?两个比喻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共同点在于,二者都写到了雪的颜色。不管是柳絮,还是盐,都是洁白之色,这是它们与雪类似的地方,因此可以用来比喻雪。不同点在于,“柳絮”之喻还兼顾了雪的形态——如柳絮般轻盈柔美,而“撒盐”之喻却把雪写得沉甸甸的,少了轻快灵动的美感,自然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好。由此可见,即使白天写雪也是不大容易的,更何况是黑夜,既不见其白,又不见其轻,如何才能写出雪的特点呢?

3

(原创)白居易的《夜雪》这首五言绝句在咏雪诗中独树一帜,但在他的整个诗中,并不显得十分特别。并不是白老先生的代表作。

我们先来重温原作: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4

白居易写的这首《夜雪》诗,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5

白居易的诗作中写《夜雪》的共有两首,其中一首五言绝句堪称典范。因其构思独特被誉为千古名句。为什么?

江州司马白居易,过着半隐居生活。公元816年的某一天夜里,下起了大雪。由于当时没电又稀缺灯油,人们多半天一黑就睡觉。

一般来说,下雪一开始温度不会骤降,若当雪越来越汹的话,天气就转为更冷。陡冷人睡不着觉,白居易只好起身坐在床上……,随之灵感浮现,作诗一首《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6

那年,45岁的白居易被贬江州,事因耿直的诗人上书请求严查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了权贵。

正是浓冬时节,天异常的寒冷,连被子枕头都是冰凉的,实在是辗转难眠,正是深夜时分,可是窗外已经大亮,乐天披衣走到窗前,噢,原来是下雪了,唐朝的那场雪可真大呀,树枝都被压断了。

读这首诗,仿佛身临其境,记得那是09年10月的最后一天,我带了几本书去周口店小住,第二天早上醒来,窗外特别亮,那年的雪下得很早,而且第一场就是暴雪。

7

夜雪无风悄悄落,

清晨地面铺滿银。

8

提问者可能是个诗词小白,白居易是大诗人,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比如长恨歌,琵琶行等。

但是白居易的夜雪,算不上佳作。如果写夜雪,首推刘长卿的绝句: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9

问题:为什么白居易的《夜雪》被誉为千古名作?夜雪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


前言

能够传世下来的诗,本身就不容易,假如朗朗上口易于理解的话,更有助于流传。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诗,都很容易被誉为千古名作。

白居易的五绝《夜雪》就是这样一首诗。人有无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首诗从听觉、视觉、触觉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对于雪的感受:

一、触觉

第一句写触觉,冷。

讶,是诗人的反映,第一句没有是环境背景,直接就写出了自己的感觉:已讶衾枕冷。

10

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以简淡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风雪夜归图。由其第四句“风雪夜归人”,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归人即可以理解为旅人,也可理解是房屋的主人或主人家里的人,都可说得通,全诗给人以凄凉中又有乐境,故此“风雪夜归人”才成为流传的名句,更成为许多画家笔下的素材。

(原创摄影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