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长平之战后赵国能恢复元气,为何五国伐齐后,齐国...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齐国吞并宋国后,破坏了天下格局,列国惶恐,使原本一致对外的山东六国分崩离析,秦国趁机联合燕国和三晋,于公元前284年对齐国发起了猛烈攻击,这就是战国中后期著名的也是唯一的一次五国攻齐事件。五国攻齐致齐国几乎亡国,只剩下莒县和即墨两座城邑。

我们禁不住要问,为什么秦国面对山东六国的合纵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即使被打败至少也能在一年之内恢复元气,而齐国仅仅面对一次五国进攻就被彻底沦为弱国?从此永无翻身之日?这是个复杂的问题,最重要的是秦国的自身优势包括良好的内政外交系统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等等因素是山东六国们永远无法比拟的。

战国自魏国首先崛起后,再到齐国、秦国和赵国,只有秦国做到了有始有终,其余之强终不免起起落落,甚至昙花一现,这些就是实证。但一个事物的强弱交替规律往往会有个渐趋的过程,即使像魏国、赵国在经历一场大战后如魏国之襄陵、赵国之长平短时期内出现国力下滑,一旦国家军政经济秩序重建不出几年大多可以恢复元气。

然而齐国却是个例外,恐怕整个战国仅此一例。齐国自公元前279年打退燕军收复齐国全部领土后,到公元前221年齐国灭亡,历经整整五十八年,齐国始终作为弱国屈居后于战国晚期历史舞台。齐国为何会呈现一次性下滑,而不是按照强弱渐趋的事物发展规律来呢?主要有三大因素:

一、领土缩水

齐国虽然兼并了宋国,短时期内使齐国疆域大大拓展,中原腹地尽属齐境。但齐国实际统治宋国疆域的时间并不长,一年后,发生了五国攻齐事件,济西一战,齐国大败,刚刚到手尚未捂热的宋国沃土及齐国以北大片土地悉数被列国瓜分。

楚国又来趁火打劫,夺走齐国淮南数百里土地;燕国则得到的齐国土地更是无数,乐毅一举拿下齐国七十余城。虽然五年后齐国收复了失地,但仅限于被燕国夺去的部分土地。也就是说,齐国复国后,疆域大大缩水,而且这些土地由燕国经手后,战国五年得不到妥善治理,千疮百孔,经济链遭到严重破坏,实际上得到的失地不过就是一片烂瘫子,齐国新政权要想在这片烂瘫子上重建家园的难度可想而知。

临淄本是天下富庶之地,商人云集,重建之后,由于新政权军政力量疲弱,经济低迷,早已失去往日的繁华。新建的稷下学宫也无法与昔日同日而语,原本士子云集的齐国已经到了人才凋零的地步。

二、缺少雄主

齐襄王回到临淄之后到去世总共十三年时间,前后共经历了三次战争:

《史记·赵世家》:“(赵惠文王)二十五年,燕周将,攻昌城、高唐,取之。”齐襄王十年,前274年,燕国攻取齐国的昌城、高唐。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後四年,蔺相如将而攻齐,至平邑而罢。”前271年,齐襄王十三年,赵国蔺相如带兵攻打齐国到平邑。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十四年,秦击我刚寿。”前270年,齐襄王十四年,秦国越境攻打齐国的刚寿。

从这三次战争可以看出,重建后的齐国已经完全失去了抵抗强国的免疫,这也可能是齐国在战国后期躲避列国纠纷选择明哲保身的一大因素。

齐王建即位第六年,秦赵长平对决,赵国曾向齐国求粮,齐王建不答应。周子谏言:“赵国好比是齐国的屏障,没有了赵国,齐国也有危险,这就是唇亡齿寒。况且在危难之刻出手相救,这是高尚的义举,如果能使强秦退却,可显扬齐国的威名。”但齐王建还是不听。赵国长平战败列国的冷漠处置要负很大责任。

从这件事可知,齐王建不但没有政治远见,而且胆小怕事,缺少君王应有的魄力。在决定山东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齐国建冷眼旁观,视若无睹,过着自己的太平日子,寒了天下人的心。如果换成韩魏和楚国不敢出手相救还情有可原,毕竟危险的秦国离自己近,齐国身居东海,与秦国遥不可及,没能在最后时刻扶赵国一把可谓失策。

那么这又是谁造成的?仅仅是齐王建的政治眼光有问题吗?当然不是,这还得关系到齐国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君王后。

三、后宫干政

君王后的上台颇具戏剧色彩。

五国攻齐后,齐湣王死,其子田法章假扮奴隶逃到莒县的太史敫家中,太史敫有个女儿,见田法章长相清秀,有贵族之相,便经常在生活上给予特殊照顾。两人日久生情,田法章见敫女为人善良,便将自己的身世告之。

田单击退燕军后,收复失地,拥戴田法章在莒县称王,即齐襄王,敫女从此一步登天,成为田齐史上仅有的一位执政太后,史称君王后。

由于齐襄王天性软弱,而君王后又颇有主见,在莒县的四年时间里,齐襄王与君王后共同执政,可以说,齐国能打败燕军收复全部失地,君王后也有一份背后之力。

回到临淄后,君王后仍然积极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辅佐丈夫治理天下,修复河山。很遗憾,强势女人的丈夫大多短命,齐襄王收复齐国回到临淄仅仅过了十三年便驾崩了,年仅14岁的田建即位,史称齐王建。

因齐王建尚未成年,君王后全权掌握齐国的军政大权。君王后执政时期,整个齐国实际上处于一种“安乐死”状态。

司马迁对她的评价是:“君王后贤,事秦谨,与诸侯信。” 看似是个好评,但结合当时的天下形势,这个好评正道出了齐国之所以经五十余年不复强的根本。君王后贤,没问题;与诸侯信也没问题,问题恰恰出在“事秦谨”的“谨”字上面。

“谨”就是小心翼翼,君王后执政期间,主张与秦国结盟,谨小慎微的事奉秦国,这一战略虽然在短时期内保证了齐国的安全,却不利于齐国的长远发展,也明显与当时山东六国的核心战略相违背的。君王后辅佐齐襄王、齐王建父子两代,前后执政时间长达三十多年,齐国没能重新崛起君王后要付很大责任。

文/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