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的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怎样的?
1
中国书法的改革与发展,几千年来都是随着历史的改革与发展而进化。远古先人从结绳记事开始,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和社会实践,不断的改革和发展,乃至如今文字书法退出了实用功能,以艺术的形式展现文字书法的现代美和传统美,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学科。
既然书法失去了实用价值,作为艺术品,就应该吸收其他.艺术学科的美学理念和审美观念,
艺术不是保守的,它可以气象万千,可以兼收并取,也可以因循守旧,维护传统。
所以,书法艺术的将来,应该是更繁荣的明天,更美好的明天!
2
这个题目应该由书法家协会领导拿出方案来,交给会员讨论,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形成较一致意见,逐步落实到位。询问一个书法票友,实在是难以。
3
书法在当今写的人很少,应该从小学抓起,书法想写好不是十天八天,二年三年的,过程很漫长的!
4
一般认为,帖学和碑学是中国书法的两大流派。在书法千余年的发展中,两者虽有兼融,却互成格局。清以前,帖学为历代书家所推崇,占据主流地位。清以后,碑学兴起。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以及康有为提出“尊碑抑帖”后,在一个时期内碑学成为时代主流书风。它与之前历代书家对碑派的学习借鉴较为隐讳明显不同的是,一些书家开始正式提出和探索碑帖结合的问题。沈曾植、于右任等便是这一探索的代表。但书家们并未形成碑帖结合的理论体系,在探索实践中也未建立起明确的技法标准。
当代书法应走向何方?不外乎三种路径:一为帖学传统的守正创新;二为碑学传统的守正创新;三为碑帖结合的新路子。前两种是为诸多书法大家所实践并有所成者之路径,但历经不同时代的丰富和发展,两大传统各自从书法美学体系、技法规则(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方面,均已大为完备和成熟。目前,虽有新的时代条件及书法环境之促动,亦少有创造性发展之大空间。而这种书法生态现状,却为开创碑帖结合的新路子提供了必要和可能。碑帖结合是在汲取两大传统要素基础上的创新性探索,既符合“兼容性”和“互补性”的艺术发展规律,也为当代书法的大发展、大突破预示了方向。
5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文化艺术。
这门艺术自千百年来,处在改革演变和继承发展之中。因为每个人生命长度有限,没来得及从千年的长度观照书法历程。但这并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正确的历史观和艺术观。
书法首先是伴随文字书体改革和演化的结果。
自从苍颉造字,甲骨刻字,到大篆统一为秦朝小篆,再从小篆演变为隶书、真草、行书,哪一次书体的改革和改变都不是翻天覆地的呢?
书法的改革和改变具有其特殊性。
6
改变书法艺术功能,完善行会体制。
7
中国书法的改革首先是观念的改变不改变观念,改革就没有价值失去意义。比如:书法艺术是服务社会的,也是用来提高全民素养的,她应该服务于民!我们有了这样的认识,有了正确的思想观念书法工作就不会只为一小部分人服务,也不会让绝大多数人不知道书法究竟谁写得好谁写得坏,使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惨遭质疑。其次,改变工作方法。比如,参加国展必须要有资格认证。资格认证的门坎越高其国展的规格就会越高。如果划定,谁能做到一幅楷书(中楷或大楷)作品字数达到一万字左右谁就有资格参加国展,那么可想而知参加国展的作品该是什么样的神品。当然参加省展必须具备楷书作品(中楷或大楷,字数在五千左右)一幅方能参加省展;市县展楷书作品(中楷或大楷,字数在一千左右)方能参加市县级展。每个取得资格认证的人必须把被评审的楷书作品(一幅)和狂草作品(十幅,从中选出两幅参展)一并上交组委会以便于公正、公开、公平和公示!也许第一届国展没几个人具备资格参展,可我们还是要坚持,那怕只有一个人也是最圆满的国展!再其次,要舍得奖金,国展奖励500万人民币不算多;省展奖励300万人民币;市县展100万人民币!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要下猛药!!!最后发几张图片,仅供大家评鉴!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8
书法还用改革吗?古人已经炉火纯青了!你都学会了吗?
9
苦耕岁月少,
勤学纸上多。
现在的书法家,谁还苦耕,谁还勤学呀,写楷书,写上十载二十年不见得能写好,挨累不讨好,不如写点行书草书,也好骗骗人,也能挣大钱,人生不过几十年,虽愿意勤勤恳恳学习书法,书法的发展有没有,有,但又有虽愿意死后成名,
10
这个题目的高度让我感觉高不可及。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平日喜欢书法,爱好它,虽然谏言建策都不够资格,在今日头条这个平台上,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说与大家,该不会遭遇群起而攻之的尴尬吧?
进入正题。面临二十一世纪科技大潮的迅猛浪潮,改革这个词在各行各业都必须平和地接纳。守旧,古板,墨守成规,顽固不化,是不是推陈出新的反对面?举个例子,国学大师王国维在维新派终于得到成功的压力下,依然扎着清朝的小辫子。最后,为了自己的颜面,投河自尽。尽管他功成名就,人们普遍认为,他被时代潮流淘汰了,可敬而又可悲。可是,他的《人间词话》仍然能流芳百世。说明什么呢?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辉煌,与时俱进才是所有领域的座右铭。王羲之一幅便签被后人膜拜两千多年,是那个时代所造就的。当时,毛笔是识字的人必备的书写工具,在实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写字写得好的娇娇者,后人才认可。两千年过去了,现在,书写工具被钢笔替代,甚至被键盘替代,毛笔书法成了艺术,继而,成了高不可攀的艺术。甚至被一些书法领导者垄断经营,不是他们圈子的人,写的再好,也被鄙视为江湖体,他们圈子里的人,丑书满头舞,还能挣个钵满盆满。拿着毛笔的人,看到写钢笔字的人,嘲笑加讽刺,一脸的不屑。艺术是被继承的,找个喜欢的古帖学习,在职场上或者写个读书笔记,被同事看了夸奖,何乐而不为?兴趣高了,再往高深的学,说不定就是个名家,不要一棍子打死嘛!
还有更古板守旧的人,看不起钢笔写字的人,视其为洪水猛兽,比王国维还王国维。时代的大潮没有创新成功的改革,只有后人评价。何况,明治维新有没有定论到现在还在争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把历史的成就再守的牢靠,不如跟随时代,做一个改革的先锋,或许,还能成为历史长河的一位弄潮儿,流芳百世。
接纳新事物才是识时务者,给下一代找到更好的出路才是正道。钢笔可能是手写传情达意的最后之体。若干年后,科技发达了,键盘书写取而代之,或者比键盘还虚拟的书写工具发明出来,毛笔好比殷墟里的甲骨文,谁也不知道龟壳上的文字是用何种工具刻上去的,岂不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