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关于高尔基读书勤奋的故事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关于高尔基读书勤奋的故事

  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高尔基读书的故事 高尔基出生在沙俄时代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寄养在外祖母家。因为家庭极为寒,他只读过两年小学。lO岁时就走入冷酷的“人间”。他当过学徒,搬运工人,守认人,面包师。还两度到俄国南方流浪,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欢读书,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要利用—切机会,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读着。如他自己所说:“我扑在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他为了读书,受尽了屈辱。lO岁时在鞋店当学徒,没有钱买书,就到处借书读。那时的学龄前徒,实际上是奴仆:上街买东西,生炉子,擦地板,洗菜带孩子……每天从早晨干到半夜。在劳累一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灯,坚持读书。 老板娘禁止高尔基读书,还到阁楼上搜书,搜到书就撕碎。因为读书,还挨过老板娘的毒打。高尔基为了看书,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他说过:“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2

关于高尔基爱学习的故事

雪火车”天上

3

高尔基读书的故事。

高尔基读书的故事:《爱读书的高尔基》

高尔基出生于前苏联下诺夫哥罗德,高尔基五岁时,做木匠的父亲因病去世了,于是他寄居在开染坊的外祖父家。高尔基的童年外祖母是他最亲近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外祖母常常给他讲故事。

后来高尔基被外祖父送回莫斯科与母亲,继父一起生活,平日待他很冷淡的母亲将他送进一所下等的小学念书。高尔基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侮辱。他从内心深处厌恶了这个学校。继父也经常打骂他和母亲,最终高尔基离开了那个家,开始了艰辛的漂泊生活。

在裁缝店高尔基一边干活,一边想方设法读书。

有一次,高尔基从邻居家借来一本小说趁老板晚上睡着以后在窗边借着月光津津有味的读起来,过了一会儿高尔基兴致正浓,不肯罢手,就点燃一盏小油灯继续看,老板突然醒了他看见高尔基在油灯下读书,怒气冲天的说“看什么看,你把我的油灯都快用完了。”

老板娘也醒了,像一头母狼似的扑上去就打高尔基。高尔基无法忍受,二话不说就离开了裁缝店。

高尔基背着行囊来到伏尔加河边,心里有些悲伤,可是很快他又看到了希望,因为他遇到了一位胖厨师并做起了胖厨师的洗碗小伙计,更让他惊喜的是胖厨师也是个书迷,他有满满一箱的书,而且愿意让高尔基随便读。有时还和胖厨师一起探索书中的各种问题。

高尔基一边读书一边是思索从书籍中明白了许多人世间的道理。大量的阅读也为他以后的文字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滋养。

扩展资料

高尔基(1868年3月16日–1936年6月18日),笔名马克西姆·高尔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政治活动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主要着名作品与小说有:《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散文:《海燕》。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他的早期作品,杂存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风格,这是他无产阶级世界观形成前必然经历的阶段。

高尔基的成名作为人生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成为世界无产阶级作家描述个人成长,奋斗经历的经典作品。

浪漫主义作品如《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1895)、《鹰之歌》(1895)等,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的坚强个性,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

现实主义作品如《契尔卡什》、《沦落的人们》、《柯诺瓦洛夫》等,描写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他们的崇高品德,表达了他们的激愤与抗争。这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意义并充满激烈内心冲突的人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玛克西姆·高尔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4

有关高尔基读书的故事

5

6

-

以上是关于高尔基读书的故事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