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一月一日为何又称为元旦?
1
其时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元就是新年的开始,旦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开始的意思。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建国后我国就把阳历的第一天为元旦。
2
这是今年的最后一个问题。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元旦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
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3
元称一年当中第一个月,也称元月。旦表示第一天。旦字是由曰字和一字组成,所以叫旦,这一天就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
4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我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
5
元者,始也。开元,即开始。比如一元伊始,亦即开始之意。一月,可称元月。旦,日也,元旦即第一日。某年第一日可称某年元旦。某皇帝即位第一年,即某某元年。公元某某年,即世界公历第某某年。公元2020年元旦即公元两千零二十年第一日。
6
元旦,又名元日、无朔、无辰、元正等,含有一年之始的意思。因为“元”本义是“人头”,引申为“始”。“旦”的本义也是“始”。据宋《梦梁录·正月》中记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欲呼为新年。
元旦这一名称,据说源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颛顼以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此后,夏、商、周、秦、汉的元旦日期并不一样。据《史记》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以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到汉武帝时,又改为正月初一为元旦。
辛亥革命以后,改用世界通用公历,以公历一月一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7
元,古语是第一、初始的意思。旦,是白天。元旦就是第一天的意思。一年的第一天。
8
元旦,现在是法定假日,指的是1月1号,而且是根据西方公历来排定,并非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节日,1月1号到3号放假三天。
现在是属于西方节日的普及,大家也都知道元旦是一年中的第一天,和中国现在的依照古代历法延续而设置的春节都属于新年,因为元旦的引进,使得我们一下子有两个年要过。
但是,在古代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元旦指的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但是在汉武帝之前,夏商周三代的岁首不一样,夏朝是以正月为岁首,这个历法称为夏历,也叫夏正。
夏朝的历法正月初一就是元旦,据传,这一历法的来源是尧舜时期确立,到现在已经有好几千的历史。
殷革夏命之后,商人以原来夏历十二月为正月,商人的十二月初一为新年伊始,也是元旦,而武王伐纣,商周易代之后,周人以夏历十一月为岁首,于是,元旦为十一月初一。
9
明天就是2020年1月1日,大部分人都能享受一天的元旦假期。如果就此认为元旦就是公历新年第一天的话,那是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误解。宋代的王安石《元日》一诗这样写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有没有感觉是农历春节过年的氛围?是的,中国历史上的【元旦】古又称元日、元正、元长、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对应的正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亦即春节。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以及南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等诗文中。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所以说,中国的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的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自远古夏代定元旦在正月初一,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再定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当时中华民国决定从1912年起使用公历,并规定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以公历1月1日为新年。可笑的是民国征服曾计划废除春节,推行不果而不了了之。
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决议采用公元纪年法,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成为全国民众的一个共同欢乐的节日。
10
一年之纪在于春元,一日之纪在于晨旦,年纪始于春元,日纪始于晨旦,年日相合以纪时,命曰元旦,年纪以十二月,二十四节气,日纪地十二辰,二十四小时,年纪天之气,日纪地之气,天地合气而纪人气,《黄帝内经》有曰: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甲子),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期于六十花甲之数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上者右行(天干顺行),下者左行(地支逆移),左右周天,余而复会,立端于始(甲子),表正于中(天干),推余于终(地支),天干者应天之气纪,动而不息,五岁而右迁,地支者应地之气纪,静而守位,六期而环会,干支者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即六十花甲气数之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