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政府为什么严控中小银行存款利息?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我认为国家压制中小银行的相对高息存款,应该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现阶段的政策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发展内循环经济。

银行存款利率高了会吸引储户去存款,而不去大量地消费,中小银行的高利率存款不利于内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中小银行高息揽储对国有大银行不利,现在银行存款利率普遍很低,银行和银行之间揽储竞争压力非常大,中小银行的高息存款对大银行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三、国家引导储蓄存款进入资本市场投资端。中国有很多企业要在资本市场融资,需要大量的资金,我们都知道投资是有风险的,如果银行存款利率能高一点儿,就会有很多人不想去投资,中小银行的高息存款不利于促进居民储蓄进入资本市场。

2

近期监管对存款市场连续出招,取消靠档计息,下架互联网存款,叫停异地存款,紧接着还会开展周期付息产品整治,实际上都是剑指高息的存款,很多储户不理解,其实是对监管背后深意缺乏了解。

首先,高息存款是与当前支持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复苏是相悖的。疫情以来,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国内也同样面临提振经济的迫切需要,而这些都离不开千万实体实体经济的复苏与转型升级,这其中就离不开外部力量促进企业经营成本的降低,比如减轻税负和降低融资成本。而金融的重要职能就是服务于经济,所以不仅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更要解决融资贵的问题。而靠档计息、互联网存款、周期付息等所谓的“创新”,实际上都在或多或少的变相提高利率,存款利率上去了,贷款利率又怎么下得来?企业怎么活?这就与当前经济任务形成了冲突。

其次,扰乱了秩序,易容引发系统性风险。6大国有银行和12家股份行为什么存款利率并不高,而储户仍然喜欢,口碑好,存款压力则没有中小银行大?这个问题确实值得中小银行好好思考。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很低的不良贷款率,较强的盈利能力,以及大量的科技投入、不断的产品研发创新等等,这些综合竞争力锻造出来的品牌影响力可不是吹出来的。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在高利率的引导下,很可能引发民间资金大量聚集,没有足够高的风控和运营管理能力就很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一旦出现“挤兑”,后果可想而知。

第三,禁止高息揽存实际上是对中小银行的保护。我们承认,作为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以千计的地方中小银行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个人金融服务,作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但其经营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却是不争的事实。就拿高息揽存来说,有的中小银行把利率搞到了5%,而净息差又要维持3%以上,那么贷款利率肯定会超过8%,试问有多少企业可以承受?到期无法按期归还,必然导致逾期,形成不良资产。贷款利率太低,银行也会亏本,因为揽存成本确实太高了。而有的中小银行不良率远远超过行业平均水平(2%左右),甚至超过5%警戒线,或更高,还要搞高息揽存,这就无异于饮鸩止渴,放的越多坏的越多。所以,通过监管引导中小银行利率下行,实际上是一种保护,待羽翼丰满再翱翔天空也不迟。

其实,中小银行的出路并不在高息揽存,要做的事简直太多。当务之急是如何大力改善资产结构,盘活存量资产,充实核心一级资本,提升综合抗风险能力;其次,要尽快扭转以贷款利息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重资产经营模式,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向中间业务进军,争取赶上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的步伐;第三,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大产品研发,改善用户体验,提升软实力;第四,回归服务当地的本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个性化服务,减少同质化资源浪费,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做时间的朋友,深耕细作,沉淀积累,必然有一番收获,厚积而薄发。

3

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是银行业务的重要利润来源,特别 是对中小商业银行,于是出现了重要时点各家银行的揽储大戏.银行业近几年的高利润广为社会各界所争议.揽储大战与银行暴利存在一定因果关系,想要杜绝揽储 大战的上演,就要深层次地对银行盈利模式,金融市场定价规则,监管落实情况和金融产品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每个人都喜欢在银行存钱,以为银行很安全,可以随时取款,非常方便。银行目前有许多种财务管理项目,老百姓在管理自己的资金账户方面,能够用于很多种选择。怎样在保证账户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让自己的财富增值,是目前很多人都在权衡的选择的项目。银行新规定:2021年起,在银行有以下存款的储户,将会被严格调查!

中央银行发布了《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将对两种存款进行整顿。一类为靠档计息的存款,一类为结构性存款。靠档计息存款对储户来说是有好处的,提前支取存款时可以少损失利息。但是,某些银行则利用靠档计息来变相的高息揽储。银行这样做就会破坏市场规则。银行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经营风险,而存款人的存款也将无法逃脱风险。

4

5

从国家的金融安全角度,其实最大的就是要保持金融的稳定性,所以针对中小银行的高息存款才进行了持续不断的管理和调控。

现在我们全力发展实体经济,在这种情况下,金融被定义为给实体经济保驾护航,要为实体经济发展而服务。那么金融行业的稳定性就是现在金融监管的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其实我们换位思考,想想对于监管当局来看,社会储蓄的总量是不会改变的。

假如全国各个银行都不去抢夺储户存款,储户的存款还不是要最终放入某些银行之中吗?要存款的社会储户总量是不会改变的,新增的总储蓄额变化也不大,只不过存款抢夺战的结果是让某些中小银行可以多得到一些存款,某些大银行可以少得到一些存款。对于监管来说,银行之间的存款抢夺有什么意义呢?

这是因为如此,所以为了保持稳定,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不少措施,来去抑制直接的或者变相的高息吸引存款。

1.假结构性存款首先被清理。其实这类假结构性存款仅仅是披了一个外衣,内在没有任何实质性的风险规避措施,所以首先受到了监管的清理。过去它的利率曾经达到过年化6%以上。

6

央行对中小银行一直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包括准备准备金率和存款保险制度,这些都是对中小银行的支持和扶持。可中小银行却更加的具有风险性,央行对中小银行的高息存款进行警告和制约,也是为了让中小银行带来更大的可持续性,以及保护存款者的投资安全。

从资金准备金率的不同银行的比例不同,如大银行的资金准备金率13%,而银行的资金准备金率仅10.5%。也就是同样100万存款,大银行要把其中的13万交给央行冻结,而中小银行却是10.5万亿,这样大银行可贷款额度仅87万,中小银行却是在89.5万元。在相同的存款下,中小银行可以比大银行更高的利息来吸引储户,而最终获得的收益却是基本相当。也就是中小银行可以比大银行略高的存款利率来吸引储户。主要还是一个度,过了就会让风险陡增!

如50万存款保险制度,其实主要就是为了中小银行的风险而设。在我国的银行制度中,中小银行的风险要远大于大银行,要是存在四大行基本上可以高枕无忧。可中小银行却有未必,现在制度了一个存款保险制度,那么意味着中小银行的风险很大的一部分要让大银行来分担。这样大银行就会对中小银行的风险给予一定的担心,央妈出面干涉中小银行的高利率也就不足为奇。

如今的标准三年期存款利率2.75%,市场上大银行一般最高也就是增加50%,最高利率接近4%。而有些中小银行却是以5%,甚至6%的利率来吸引存款者。银行在拿到这些钱后,不可能以LPR标准利率(5年4.65%)进行贷款,而需要7%~8%来进行贷款,否则就会出现亏损情况。这样的高利率贷款必然带来了高风险,一旦出现还款危机,那就会影响影响的资金流。而银行本身就是一个高负债率的行业,很多达到了95%以上。只要贷款中的5%出现无法偿还情况就可能会资不抵债,面临着倒闭的风险。央行提前对中小银行的高利率进行警告和遏制,就是为了防控银行的债务风险,也是为了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

7

没有打压,只是在减少风险。中小银行的高息存款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银行的风险,甚至会形成一定的恶性竞争,这一点是必须要承认的,当然受益者则是稳健投资储蓄理财者。

从2017年开始,民营银行的创新型理财项目,智能存款开始逐渐的进入到了大众投资的视线中。智能存款它突破了银行定期储蓄50%浮动利率的上限,在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这个时间节点甚至有五年期的智能存款年化收益率高达6%的存在。

后来很多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包括一部分的村镇银行,开始模仿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业务进行揽储。也正是这个时间节点我们听到了很多特色储蓄,他们本质模仿的都是智能存款也就是储蓄类型零风险高利率。

8

亲生儿子和外甥有很大区别

9

羊毛出在羊身上,高息揽储,成本高了风险也就增高。单个银行50万元以内的存款还是安全的,就算银行破产,还有其他银行接管,或者有存款保险兜底。

10

加强监管就行了,最好不要一刀切。互联网金融确实方便了群众,总的看是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