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长孙无忌为何斗不过武则天呢?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长孙无忌为何斗不过武则天?最后还被逼自杀而亡?

自古最毒妇人心也许表述欠妥,但这句话用在武则天身上还是比较契合的。凡事有果必有因。单就武则天赐死长孙无忌这件事来看,虽说武则天心狠手辣,但长孙无忌也是自食恶果、宿命所归。细分析这个问题,还要先从唐高宗李治说起。

三个维度来探讨:

一、 皇位之争——李治胜出

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中,有不少皇室子嗣兴旺,一来由于后宫佳丽的不断付出,二来皇家大院生活好,营养也跟得上。在历代王朝当中,唐朝就曾一度繁华,而皇室内部也人丁兴旺。

单说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走上政治舞台以后,立储便成了他的一件大事。熟悉大唐历史我们知道,李世民最开始立的太子是李承乾,但由于他太心急,而且忤逆师祖,甚至做出了“逼宫”的蠢事,当然被李世民除名。

2

长孙无忌其实不是败在武则天手下,而是败在了皇权、以武则天为代表寒门士族集团、以李勣为代表的山东豪门集团的联合打击之下。

表面上,长孙无忌反对武则天立后,导致他与武则天的个人私怨,这只是其中原因之一,倘若没有山东集团的推波助澜,没有皇权的釜底抽薪,凭武则天个人的能量,不可能撼动长孙无忌这棵大树。

废立皇后背后的角逐——关陇集团对寒门士族的决斗

武则天家族的显贵起源于其父武士彟,晋阳起兵前,武士彟积极投靠李渊,并以巨额家资襄助李渊。李唐建立后,武士彟被封应国公,武氏家族似乎脱离了寒门步入豪族,其实不然。

门阀时代,要想成为豪门大族,非几代人努力不可,而且越到后期越难。隋唐时期的门阀集团,起源于北朝八柱国,是在战乱年代,家族几代人历经腥风血雨,一步步建立起来的。木材商出身的武士彟,靠军功摆脱了社会底层阶级的身份,不过距离门阀还有十万八千里。

贞观年间修订的《氏族志》就体现了这一结果,武氏根本未被列入高第,这就是后来武则天坚持重修《姓氏录》,毁掉《氏族志》的原因。

3

更正一下,长孙无忌并非斗不过武则天,自始至终都是李治在斗他,甚至连武则天都是李治手中用来斗败长孙无忌的工具。

试想,长孙无忌身为三朝重臣,大唐的开国元勋之一,凌烟阁二十四勋将之首,在大唐朝堂之上经营了几十年,势力盘根错节,绝不是一个武则天所能撼动的。

想彻底拔除长孙无忌的势力,当时天下只有一个人能做到,那就是皇帝李治。

李治想不想动长孙无忌呢?

答案是想!他太想了,想得要命!因此当逮到机会时,他毫不犹豫地要了长孙无忌的命。

历史上,包括李世民本人对李治的评价都是“仁懦”两字,说他性格宽厚,仁慈,重孝道,但偏懦弱。

4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得弄清楚:长孙无忌是何许人,他代表那方的利益。武则天代表哪方面的利益,她的政治诉求与长孙无忌有什么冲突,然后再结合初唐时的政治格局,这个问题就容易回答了。

长孙无忌是谁?

在唐朝大明宫西北隅,有个名为凌烟阁的小楼,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表彰与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而修建的。由大明宫的总设计师阎立本,按照真人比例大小亲自作画,被称为《二十四功臣图》。

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长孙无忌位列众功臣之首。隋朝末年,他从李渊入关中起就追随秦王李世民,并且为李世民策动了“玄武门之变”,将其推上皇位。不仅如此,长孙无忌更是李世民的文德皇后长孙氏的亲哥哥,正宗皇亲国戚、大唐的国舅爷。因此,长孙无忌能够做宰相三十多年,历仕三朝皇帝,可谓权倾朝野。

然而,政治的世界永远是残酷的,当你的权力到达巅峰时,也就意味着你要走下坡路了。这时候,如果无法把控跌落的速度,难免会因为摔跟头受伤,甚至被摔得粉身碎骨。长孙无忌大概没有想到,自己最后会落得个自缢身亡的凄惨下场。

长孙无忌有什么政治背景?

一说到长孙无忌的政治背景,我们不得不先介绍一个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政治集团——“关陇集团”。

5

长孙无忌不是斗不过武则天,是不敢了。唐高宗改立皇后时,他便斗过。斗的结果是他发现,李治已经不再是那个对他唯命是从的侄子了。他想安稳的度过余生,可是终究难逃一死,为什么?因为李治对他的忌惮始终存在,武则天算计长孙无忌,是得到了唐高宗认可的。

长孙无忌如何得罪了李治与武则天

长孙无忌跟随李世民打过江山,夺过皇位,做了皇亲国戚,还是三朝元老。李治能当上皇帝,还要靠他这个舅舅扶持。这时的长孙无忌完全具备了一个权臣的所有条件,为何落得流放自杀的结果?因为李治改立武则天为皇后这件事,他极力反对,结果得罪了二人,一向懦弱的李治也生出了除掉自己舅舅的心思。

高宗想要改立皇后,让武则天上位,这件事引起了朝中激烈的争执。两派争锋相对,分别是支持武则天的李义府、许敬宗等人,还有反对改立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

然而李治册封武则天为后的主意已经打定,这场争论的结果便已没了悬念。反对自己的恰恰是扶持自己上位的舅舅,李治也很纠结。他的懦弱让他习惯了对长孙无忌的妥协,然而对武则天的喜爱却超越了对舅舅的恐惧。

李治先选择了温和的方式,试图使长孙无忌能支持自己。他派遣密使偷偷送给长孙无忌金银器物各一车,绫罗绸缎十车。武则天也派遣母亲和大臣,前去乞求长孙无忌。可长孙无忌太过苛刻,也高估了自己在高宗心中的地位。拒绝了二人,也埋下了二人心中怨恨的种子。

6

长孙无忌之死,实际上犯了封建社会权臣常见的毛病:专权、触犯了皇权。这一点,其实当初被他诬陷杀掉的吴王李恪早就看穿:

吴王恪且死,骂曰:“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上,凡是专权的大臣,除非他废掉皇帝自立,否则都没有好下场,即使他是皇帝的亲舅、甚至一力把外甥送上了皇位。

长孙无忌力捧李治成为太子,并受命托孤

公元643年,在太子李承乾被废后,李世民曾当面许诺让自己宠爱的魏王李泰上位,对此岑文本、刘洎表示支持。但长孙无忌主张立自己的外甥晋王李治,在他以及褚遂良等人的坚持下,李世民也考虑到保全李承乾的性命的原因,最终确定立性格温和的李治为太子。

7

长孙无忌的失败,其根本原因并不是武则天所致,武则天在那时,也没有这能力。长孙无忌被逼自杀的根本原因,是朝堂上进退节奏把握的错误。咱们来看一下,长孙无忌是如何从一个权努熏天的权臣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一,拥立太子,李治心中的第一丝阴影。

永徽初年,唐高宗李治的宰相长孙无忌有四个金光闪闪的身份,天子的舅舅,开国元勋,顾命大臣,首席宰相。拿出任何一个身份都促以震摄朝堂。

唐高宗李治二十二岁,按老姓说的话是雏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本来没一丝希望成为太子的李治,在李承乾,李泰纷纷落马后,在长孙无忌的极力拥护下成了皇储,本就属意料之外的事。所以,长孙无忌当仁不让地就成了永徽朝的长袖善舞之人。

永徽三年,李治二十五岁。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这个年龄还在适应阶段。立太子一事可以说还是远在天边的事。

8

因为李治是武则天的老公,而长孙无忌是李治的娘舅。

武则天和李治是一体的,不单是夫妻关系,也是利益一体,而长孙无忌和李治的关系就比较尴尬了,名义上长孙无忌确实是李治的娘舅,但是李治的利益和长孙无忌的并不一致。而且长孙无忌在拥戴李治登基过程中出力甚多,这就让李治天然看待长孙无忌有一种厌烦和忌惮。

政治斗争是非常残酷的,长孙无忌以为自家在和一个女人在斗智斗勇,殊不知自己是和皇权在斗智斗勇,他最后的落败其实是个历史大势,不可阻挡。

许敬宗是个奸臣无疑,但是许敬宗站在历史大势的正确一方,所以长孙无忌轻轻松松就被名不见经传的许敬宗收拾掉了,堂堂赵国公又能如何?不照样在蝼蚁一般的狱卒手里受辱吗?

9

长孙无忌和武则天之争,是影响到中国历史的一件事件。甚至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这里产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历史条件,才能产生了中国历史唯一一个女皇?也许长孙无忌和武则天之争能给出答案!

长孙无忌是高宗李治的亲舅舅,又是高宗李治登上皇位的忠实支持者。但非常奇怪的是,李治登基仅六年,就开始对长孙无忌下手了,后来竟然赐死长孙无忌。难道是李治天性凉薄,还是这事是由武则天一手策划?

要知道李世民雄才大略,怎么看都觉得李治比较懦弱。而吴王李恪跟李世民非常像,因此有心想把皇位传给吴王李恪的想法。对此长孙无忌拼命反对。可以说长孙无忌为了李治的皇位,可以命都不要。李治是有名的仁德皇帝,为什么对舅舅长孙无忌如此狠心,非要杀之而后快。难道这些都不是出自李治本意,而是武则天在背后起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今天回看这段历史,可以帮我们了解非常多的未接之谜。武则天是怎么上位的,高宗李治是怎么样毫无防备的把武则天推上权力的巅峰,一代女皇是怎么靠自己的势力推翻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强大的关陇集团!

10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唐太宗李世民的小舅子,唐高宗李治的亲舅舅,最后落得个自缢身亡,他真的斗不过武则天吗?

不,长孙无忌不是输给了武则天,他是败给了武则天背后的李治,败给了那个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皇权。武则天的所作所为那是得到李治的认可的。

表层原因:武则天的野心

王皇后被废后,武则天对于后位是志在必得的。但皇后之位不同别的,需要得到在朝大臣的认可,而长孙无忌作为群臣之首,是必须要被争取的,可惜长孙无忌油盐不进,对于这位前朝的才人十分不屑,这就惹恼了心高气傲的武则天,臣毕竟是臣,你能奈何得了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