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狡兔死走狗烹,为何梁山好汉在征方腊时还要那...
1
那些大将就算知道兔死狗烹,同样会给帝王卖命
拜野史和演义所赐,许多人把皇帝政权稳定后大杀功臣当成一种常态。似乎这样的事情在每个朝代开国时都会发生。
那些大将能够建功立业,哪个不是聪明人?他们之所以这样选择,自然有他们的道理!
一、兔死狗烹只是极少数人
狡兔死,走狗烹!立下大功的功臣,在建国后被皇帝杀得一干二净!似乎帝王的心性天生凉薄,翻脸无情,但是如果我们真正读一读历史,去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很多是阴谋论。
历史上的开国皇帝,野史津津乐道的对功臣大加杀戮的,以汉、明两朝为盛。
2
谢邀,兔死狗烹的永远只有少数,大多数人都会成为新帝国的股东,世世代代享之不尽,比如萧何、曹参的后代、云南沐英、铁帽子王之类的,历朝历代都有。
只是因为人们只关注那些被杀的功臣,而没被杀的视而不见。
就比如,总在谈离婚率多高多高,但对幸福恩爱,白头偕老的视而不见一样。
你这问题就像在问,现在离婚率这么高,我们结婚有什么意义?
看看跟着刘邦创业的兄弟们,刘邦分封了143个侯爵,出来陈希和韩信被杀,其他的都没被杀,世代袭爵,
3
自古道:“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啥意思呢?就是说天下不太平的时候,武将们跟着皇帝或者未来的皇帝们东征西讨的打仗,可等把天下打下来的时候,这些个能征惯战、手握重兵的将领们不仅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甚至还成了皇帝心中最大的不安定因素了!所以,有的皇帝就把他们给杀掉了,比如朱元璋。这,就是鸟尽弓藏和卸磨杀驴一词的由来吧!
虽说不见得各个皇帝都是如此,但是历史上最终得到了“狡兔死走狗烹”这一结局的将军们也不在少数。
常言道: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可为什么还会有人不以史为鉴,仍然怀着荣华富贵的想法,为帝王去卖命呢?
窃以为,有如下几个原因:
1、自我能力的一种体验和表现欲望。
4
山野老人解读两汉三国,与您一起体会历史新感觉!
为何以前那些大将,都不知道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还要给帝王卖命,最后全家没好下场?
题主这个问题,时间有些模糊。
“为何以前”,这个短语时间指向不明。
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很多人甚至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成为帝王的能力,所以绝大多数人只能选择加入某一个符合自己愿望的团队。既然加入团队,就必须为了团队整体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
一个团队的利益往往由这个团队的最高领导(封建帝王)掌握。当个人利益与最高领导的愿望不一致时,个人利益只能为团队利益(封建帝王的个人利益)让路。
但毕竟在团体这个平台上让自己实现或部分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哪怕是最后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大多数人也是愿意的。
6
7
谁说他们不知道?够格去驰骋天下的哪个不是人中龙凤?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些道理普通人都知道,打天下的无论是大将军还是谋臣军师他们比普通人更明白这些道理。
那么为何还要费尽心思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战场上拼杀?
这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为了心中的理想,杀尽不平方太平,封建王朝末期受尽贪官污吏的鸟气,天生的一种正义感促其舍弃生命去搏杀,舍生取义者也!
另一种自然就是贪图名利之人,天下大乱风起云涌,乱臣贼子忍耐不住要混水摸鱼。
8
9
一来,并不是每一个功臣,都会遭到君主的屠戮。
君主要杀掉的,非杀不可的,是那些功高盖主、对自己产生威胁的。而“一将功成万骨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活到最后的,又有几个能混到“功高盖主”的程度?二流、三流的将军,中下级军官,以及普通士兵,还是可以领一份丰厚的退休金,回家过日子的。
二来,如果不为帝王卖命,又去干什么?
10
人是一点点变得,君王争天下的时候可以共苦,可一旦造成了改朝换代得壮举,君王自然就会怀疑。毕竟能力这么强的文臣武将,有一天失控会很麻烦。
大臣的身不由己,告老还乡不一定能保全自己
可能遇见杯酒释兵权的君王还好一点,很多时候,交出兵权等于彻底放弃抵抗,完全没有了筹码,相当于刀俎下的鱼肉。
自然也会有大臣想到告老还乡,但回了家就一定安全吗?没了实权,君王的怀疑先放到一边,同朝为官,每天针锋相对,就没有几个结仇的同僚?这时候告老还乡的文臣武将会更危险。
于是很多大臣想到了两者中间的拖着,家眷放在君王身边,自己退居二线,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