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宗亲,为何最后掌权的是曹真一脉,而非仁、洪...
1
曹操政权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军权始终掌握在和曹操有亲缘关系的“诸夏侯曹”集团手中,保证“枪杆子”始终在自己手里攥着。而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真、曹休这些都是“诸夏侯曹”的代表人物。
这些人中,夏侯惇、夏侯渊、曹仁和曹洪算是同辈人,年龄基本和曹操差不多。曹真和曹休要比他们小一辈,但年龄上又比他们的后代年长许多。所以属于后辈的曹真和曹休无论从年龄和资历上来讲,都必将成为曹魏政权的“主心骨”。
事实亦如此。
夏侯惇是曹魏首任大将军,不过刚任职不久就病逝了。
接替夏侯惇的按理说应该是夏侯渊,不过他已经在汉中之战时被黄忠斩杀了,所以在襄樊之战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曹仁接替夏侯惇,成为曹魏第二任大将军。不过曹仁也年事已高,3年之后病逝。此时接替曹仁的应该是他的弟弟骠骑将军曹洪。
2
导语:
大司马曹真是真的被电视剧给毁掉的一代猛将,在电视里,曹真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草包,而事实上曹真给曹魏立下的功劳足以凌驾于司马懿之上。
曹仁、曹洪、曹休以及夏侯渊、夏侯惇这些人的后代,都没能像曹真一样,成为曹魏王朝的宰辅之臣。
曹真去世以后,曹叡感念曹真为曹魏立下的汗马功劳,所以将他的儿子曹爽提拔了上来。等到曹叡不行的时候,曹爽便成为了托孤大臣,此后长期执掌曹魏军政大权。
那么曹仁这些人的后代,当时跑哪儿去了呢?他们生前是曹真的长辈,也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的后人为何没有掌权呢?
3
魏明帝曹睿在临终前,原本计划是选择: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五个人为辅政大臣,但是由于手下两个机要秘书孙资、刘放的建议,改变了主意,改立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由此才导致10年后的高平陵政变,被司马懿控制了朝政。
这里有两个问题:
1、为何曹睿第一次选择辅政大臣时,选择了曹宇、夏侯献、曹爽、曹肇、秦朗五个人?
2、孙资、刘放建议更改人选时,曹睿为何同意了选择曹爽与司马懿?
曹操与曹丕等人
4
简单来说,曹真活得久且功劳大,跟皇帝关系好。
一般来说,同在一传的人都会有共同之处,《三国志·诸夏侯曹传》的诸位传主的共同点就是跟曹操沾亲带故,不是曹魏宗室,却享受了超越外姓的待遇。
对于他们本人及其后代在曹魏集团的权力地位变化,可以从三个方面解释,也就是寿命、功劳和关系。功劳越大、跟皇帝关系越好,越能获得高的权位,寿命越长,立功的机会越多,也更有时间给后人铺路,让后代有一个更高的起点。
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曹真无疑是诸夏侯曹中的优胜者。
5
这个问题很古怪,给人听起来的感觉是曹真的后代一直把持魏国政权,其实不过就是曹爽当权十年罢了。曹爽是曹真的儿子,他之所以能掌权,说起来原因有运气的成分。下面我就来详细说说。
第一,魏明帝最初确定的五位辅政大臣名单
魏明帝临死前,拟定了辅政大臣的名单,名单上共有五个人,分别是:燕王曹宇(曹操的小儿子)、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曹真之子);屯骑校尉曹肇(曹休之子)、骁骑将军秦朗。
大家看这个名单,既有曹真之子,也有曹休还子,还有曹操之子,还有夏侯氏。剩下的秦朗是个什么人呢?他是曹操的养子。从这个名单里可以看出,曹爽只是五大臣之一,而且还不是最重要的一人,最重要的、地位最高的是燕王曹宇。
可是,这份名单上的五大臣,最后竟然只有曹爽一人保留下来。而他之所以能保留下来,完全是很偶然的因素。其他人为什么被踢开呢?
第二,刘放与孙资的阴谋
这里就要说到两个人,一个是刘放,一个是孙资。这两人都是魏明帝的心腹,两人有多重要呢?且来看看史书的说法:“帝亲览万机,数兴军旅,腹心之任,皆二人管之;每有大事,朝臣会议,常令决其是非,择而行之。”
6
曹魏宗亲最为出名的当属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纯、曹洪、曹休、曹真、夏侯尚八人合称的八虎骑,其中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纯、曹洪是和曹操同辈的第一代,曹休、曹真、夏侯尚三人是第二代,高平陵之变前曹魏的大权尤其是军权基本上都掌握在他们之手,不过魏明帝曹叡之后掌握曹魏大权的是曹真儿子曹爽,那为何不是八虎骑其余七人的后代掌权?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有能力的去世早,大多数虎父犬子
曹魏八虎骑的后代大多数都是虎父犬子(包括曹爽在内),比如夏侯惇的长子夏侯楙被魏延称为“怯而无谋”,他的几个儿子还窝里反,三子夏侯子臧和四子夏侯子江合伙构陷夏侯楙。
曹仁只有长子曹泰较为出色,曹洪差点被曹丕收拾了,两个儿子也并不出色;夏侯尚之子夏侯玄虽身居高位能力其实也一般。
7
因为曹真是托孤大臣,曹爽与魏明帝关系从小就很好。
曹丕死时,有四个托孤大臣,分别是曹真和曹休,还有就是陈群和司马懿。陈群和司马懿是联手的,也是好朋友,他们就是世家大族的代表,而曹真和曹休则是曹室宗室的代表。
这个组合还是挺好的,曹休的后代为什么没有掌权呢?本来也是有机会掌权的。曹休因为正面击败张飞而名声大震,但却因为石亭一战,中了陆逊的计策,最后兵败郁闷而死。他的儿子曹肇也深得魏明帝喜欢,本来也应该成为托孤大臣。但是曹肇和曹爽是对立的。
曹肇和曹宇是一条线的,魏明帝的两个近臣刘放、孙资与这两位不对路,担心他成为辅政大臣之后,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最后说服魏明帝放弃曹肇和曹宇,而启用曹爽。
曹洪因为曾经得罪过曹丕,曹丕曾经想弄死他,经过曹丕母亲求情这事才了了,所以他的后代自然也就受到影响,虽然魏明帝上位后就复拜骠骑将军,但机会还是失去了。
夏侯惇死的比较早,曹丕称帝后就死了。他的儿子就是《三国演义》中的夏侯楙,这个类似小丑角色的人物,他和曹丕的关系很好,不过这家伙并没有太大的才华。曹丕死后,和曹睿的关系不怎么样了,差别被杀,所以也不可能掌权了。
8
在曹魏宗亲当中,为何最后是由曹真一脉掌权的原因是他是曹操收养用来辅佐自己儿子的人,即便是在曹丕去世之后,曹真依然精心辅佐曹丕的儿子曹叡。至于曹氏宗亲当中的仁、洪、休、惇、渊这几脉,并不是曹操的亲兄弟,所以他们自然没机会掌权。与其说是曹真一脉掌权,倒不如说是曹操的后人掌权。
毕竟自从曹丕称帝之后,曹魏大权基本掌握在曹氏宗亲手中。由于曹操的父亲曹嵩当初是由夏侯家过继给曹家的,所以曹操既跟夏侯敦、夏侯渊等人是血缘上的兄弟,跟曹仁、曹洪等人是宗室兄弟。除此之外,还有侄子辈的曹休、曹真、夏侯尚等人,一同构成了所谓“诸夏侯曹传”的宗亲势力。虽说跟着宗亲子弟有很多,但是真正能成为顶梁柱的只有早期跟随他的那些出众人物,他们也是曹魏政权建立和稳定的重要力量来源。
在跟随曹操的众多曹魏宗亲当中,以曹真、曹仁、曹洪、曹休、夏侯惇以及夏侯渊等人为主。等到曹操掌握大权之后,他们这些当初就跟随曹操的人自然发展壮大起来。由于他们跟曹操并不是亲兄弟,所以关系自然有近有远。即便是兄弟跟侄子辈的,也无法跟自己的养子跟亲儿子相提并论。
9
曹真在的时候,司马懿连个屁都不敢放。曹真死了以后,司马懿才有了兵权,逐渐牛逼起来。《三国演义》为了突出司马懿的功劳,几乎把曹真的功绩全部都给了司马懿,嘲讽曹真的故事编的有鼻子有眼,不知道的还误以为曹真是个大草包呢。
这可就大大冤枉了曹真。其实,正史上的曹真是一个文武兼备的三国名将。
曹真(?—231年),本名秦真,字子丹,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的养子。辅佐过曹操,曹丕和曹睿三位君王。统领虎豹骑。
咱们来看看曹真的骄人履历:
首先,曹真是曹操的养子,从小与曹丕等一起生活。参加过长坂坡之战和汉中之战,立有战功。被曹操任命为征蜀护军。统领虎豹骑。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