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在海战中,如果我方军舰击沉敌方军舰,我方军舰需...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2

如果救上来的是日本人,那没说的,再扔下去就对了。

关于这种情况,最有发言权的就是美军士兵了,毕竟近现代以来最大规模的海上战争,就是美国

和日本之间近四年的太平洋战争。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海上战争中,日本阵亡114万,美军阵亡约12万,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航母

3

原则上是应该救的,但是实际情况是可救可不就救,有条件时救一救,反正也没几个幸存者,顺手救一救还能以胜利者的姿态彰显以下“仁义之师”的风度,没条件时就只能任其自生自灭了。

海战是十分残酷的,当战舰被击沉时,能落水幸存的官兵往往不足总兵力的10%,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二战日本海军“大和”号战列舰。

该舰人员编制为2498人,加上日本海军司令部派驻的69名参谋人员以及200名技术人员,共计官兵2767人。

1945年4月7日下午14时23分,大和号被美国海军击沉,包括舰长有贺幸作大佐在内的2500名官兵随舰沉入海底,只有267名落水者生还,生还率不足10%。

4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736条回答。

当然有义务了,这是《日内瓦协议》规定的。

《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是这么写的:

5

6

不存在什么“应该”的问题,尽管有各种各样国际组织制定过很多相关战争公约,也不能说完全没用,但是二战开打之前,1937年,日本对我国的南京大屠杀,别说对伤兵俘虏,对平民老弱妇孺都不放过,自己还当荣光大肆宣传,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出来说什么了吗?再上遡到甲午海战,新兴的日本,为了胜利,用爱国主义把士兵都洗脑洗成对敌满腔仇恨的人,那么用枪射杀敌方落水士兵就是他们爱国爱民族的英勇表现,清国对此毫无办法,同样也没有什么国际组织出来说话。直到日本人在太平洋战争,对美军也这么干了,引发美军战场优势时,更酷烈的活剥头皮行为,日本人才开始反思类似国际公约其实是相对等的。反观我们国府、八路、一直到后来改革开放,一直自相情愿的对日俘玩自嗨的怀柔远夷,人家输成那德性了照样看我们像傻波依!而我们自己,要过了两千年,才在网络间形成对此反思和质疑的主流民意,之前已经不知被别人当了多少年肉头了。

战争里,其实无论那个民族,都很赞叹敌对双方间光明磊落,高姿态、讲风度的事,包括日本,他们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同样堆战场上类似美谈极尽赞美。但是大家千万注意,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战场双方力量大致对等的情况下,就是说假如你想不讲风度,可以,你也会受没风度的同等对待的时候,这种故事就特别多,比方著名的一战传奇圣诞节故事,前提就是大家僵持住,大家都打烦了,用下作手段偷机也没什么意义,那么不妨讲讲风度。日本对中国,有巨大优势时,偶然倒也出过比方礼葬张自忠将军风度,但总体上,该放毒气放毒气,该撒细菌撒细菌,虐俘杀俘是基本常态,原因很简单,你中国完全没有对等报复手段啊!后来对美对苏,日本是敢用毒气还是细菌了?为什么不敢用?人家毒气比它毒,病菌比它多!到了冷战时期,日本问苏联讨要当年被俘关东军战俘,苏联就敢送一船骨灰给它,日本又能怎么样?还不是老老实实保持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没见谁在身上写七生报国,扎上神风头巾去找苏联人麻烦。

欧洲海军的救人传统,是大航海时代留下来的互救传统,这种行为本身,当然是很有风度的行为,但本质上也是有个对等待遇的期盼,还是首先要有个实力对等的关系,其次才是本能反应出的风度,而一旦发生战争,敌对国家间互相宣传的过程里,煽呼起国民仇恨才是主题,所以才发生德国潜艇击沉敌船,二兮兮上浮救人被敌飞机击沉的故事,这时候国家仇恨是大义,具体个别生命只是遗憾!国家不会在这种时候表扬谁的风度。

7

战俘,作为战争史中极为敏感的名词,不仅承载了太多的血与泪,同时又让各个国家在陷入战火之后为之头疼的一类人。二战期间德军和日军对待战俘的手段残忍,大量的劳工死于非命,甚至还不乏死亡集中营这种人类历史上的著名的巨型绞肉机。那么在现代战争中,战俘的命运也依然可悲,2020年的纳卡战争,大量的亚美尼亚战俘遭到阿塞拜疆士兵的凌辱,甚至是公开斩首,这也说明放下武器投降未必像国际公约中描写的那般美好,诸如优待俘虏这种情况也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

那么如果在海战中,击沉敌军的战舰,落入水中的敌军士兵,获胜方是否有义务伸出援手救他们一命呢?在二战期间,美军与日军的太平洋战争,让双方的对彼此的仇恨到达了顶点,无论是哪一方海战获胜,遇到在水中求救的敌军士兵,获胜方都不会救援,反而会使用机枪对敌军士兵扫射,虽然这种行为不人道,但面对早就被战争摧残的士兵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泄愤方式。

除了这种比较极端的例子以外,德国潜艇在击沉美军一艘军舰之后,出于人道主义,选择对落水的美军士兵进行救援,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美军的一架反潜机在这个时候选择向德军潜艇发射鱼雷,导致这艘颇有人道主义意味的潜艇惨遭击沉,也就是因为此次事件,二战期间的德国海军,再也没有对落水的敌军伸出援手。

从这两个例子来看的话,不管是向落水的士兵开枪,还是处于人道主义精神救援落水士兵,结局似乎都没有什么不同。其实从现代战争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不救援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毕竟两军开战,刚刚将敌军的战舰击毁,转头又救援落水的敌军士兵,对方对自己的敌意肯定不共戴天。而且如果军舰此时还有任务的话,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定时炸弹”,如果真的营救了他们,如果在航行期间,他们爆发了反抗行动,那么对于军舰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甚至还有可能整艘军舰被敌军俘虏占领,用自己的军舰转头去打自己人。

目前的海战出现的频率非常低,但并不代表未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国际公约当中就明确表示在海战之后,冲突各方应立即采取一切可能之措施以搜寻并收集遇船难者、伤者与病者加以保护借免抢劫及虐待,而予以适宜之照顾,并搜寻死者而防其被剥劫。如果敌方的军舰一旦被击沉,那么敌人已经失去了战斗能力。如果不救他们,他们活下来的可能性很低。在亲历战争之后,没有哪个人不会痛恨敌军,所以就算救下了落水的士兵,那么在军舰上是否能够得到优待,也成为了一个问题。

8

9

这是一个需要分情况区别看待的问题,因为即便同样是战争的双方可能在道义上也有不同的体现。本身战争就是矛盾的最高体现,所以一旦真的爆发起来很多所谓国际公约也就抛之脑后了。

就像我们看待二战时凶残的日寇,苏联看待德国法西斯一样,指望“礼貌绅士”地打一场是不可能的了。

而即便是残忍的日军,也是有相对人道的存在的。比如二战时担任海军雷驱逐舰舰长的工藤俊作,在1942年的苏腊巴亚海海战上救起了落水的442名英国海军官兵,之后将这些俘虏送到了附近的荷兰医疗船上。像工藤俊作这样的佛系指挥官可以说是很少见了,因此也受到了那些被救官兵的感恩和尊敬。

而对于二战德国海军来说,主力是潜艇,大部分情况就是冷眼看着被击中的商船沉没,况且他们也没有足够的空间去救人。

只能说在真实战争中,被击沉就做好殉国的准备,指望敌人施以仁慈是不太现实的。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