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听60后知青的爱情故事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我是湖南知青,上山下乡八年,在插队的日子里,人身体累,思想也累,前途渺茫,不想在农村结婚生子,就这么熬着。

1975年10月,我被推荐上了劳动大学,当时在毛泽东五七指示下,全国兴起建设《五七大学》,《五七干校》热潮,教育革命开展地轰轰烈烈。我上的学校叫《辰溪县五七大学》,十月底报到。我沿着羊肠小道进入校区,那象什么大学,其实租用一个大队林场场部为基础,办公室就设在林场场部为公室。办完手续后领我去住宿,来的学生就住在林场倉库楼上楼下。一遍荒山就是校区。

一个月后,人到齐了,有三百人左右,开的专业有:植树造林,医疗卫生,农业技术,畜牧水产,水利水电。

我学的是《植树造林》,学员有40人,没有教材,老师都是各单位选派的技术人员。开始不上课,挖梯田,自己动手建造教室,建造宿舍,实验基地。两个月后我们搬进新宿舍,走进新教室。有文化课,是讲操作技术,大部分是开荒种植珍贵树种,培育小树苗,外出参观,走进大山实地考察,规划恢复植被的荒山。没有作业,没有考试,注重实践。

两年后发结业证书,分配制度:社来社去,我又回到插队的生产队。

2

我是老三届知青,1968年12月31日下乡。我们一组三男五女,不到三个月另外二个男生转组去了离家近一点的组,我便得到格外待遇,一个人独住一间。

我因为爷爷当过民国抗战时期的保长,解放后被划为反革命份子,文革时期挨过批斗,是专政对象。我也成了黑五类的后代。

我有一个看书读报写稿的习惯,平时白天劳作,夜晚是我学习的时光。一段时间我经常听到窗外有人影晃动,我忍不住急忙打开窗子一看,发现大队民兵连长和生产队民兵排长在窗外蹲守。我马上明白他们是冲我而来,怕我在收听敌台或其它不轨行为。

我马上请他们到房子里查看,看我有无违规行为,他们也廷不好意思,我要他们给个说法。

最后他们在女生宿舍看到一个青年村民和我一组的一个女生谈恋爱半夜未归,他们才找到一个台阶,说是冲他来的。

3

【想听一些当年知青下乡的故事,有人能讲讲吗?】

看到这个话题,勾起了我的思绪,脑海中浮现出来四十七年前的画面......。一九七四年七月一日,正是举国上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53年的日子!那年我刚好中学毕业,别无选择,上山下乡,是当年青年人唯一的选择!

十八岁的我,和我的同学们,曾记得那日在爸爸工厂的大礼堂举行了,由政府和爸爸工作单位及学校共同组织的动员欢送大会,每个同学胸前都戴上了大红花,花签上四个字“下乡光荣”!政府知青办公室发给每个即将下乡的学生们,一个印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字样的脸盆,牙具。等物品,大会很快就结束了,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氛围中,在家长的陪伴下,我们坐上了早已等候在,礼堂前广场上,人山人海,好不热闹,迎接我们的是来自各个村庄的,村民代表,唯一的交通工具“大马车”!在嘈杂的人群中,我们挥泪告别了家乡,在恋恋不舍中出发了,马蹄声声,一路颠簸,坐在车上,心里说不出来的滋味……!

十八岁,人生懵懂无知之年,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以这种形式开始!迎接人生新的挑战,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号召和鼓励下开始了新的起点!

集体户,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兄弟姐妹,与来自各地的男女学生,组成的新家,集体户,开始了集体生活!早我几年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非常热情的欢迎我们,帮助我们安排铺位,在村生产队长主持下举行了欢迎会,队长集体户长对于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之后,吃了第一顿饭,东北特色菜,酸菜炖粉条,大米饭……!

4

5

六七十年代“上山下乡”的知青,现如今都已经退休了,年龄大的已经超过了七十,年轻一点的话,也都已经六十好几的人了。

六七十年代的“知青”是一个时代的特征,也是那一代人,人生过程中不能抹去的一段难忘经历。

六七十年代,参加“上山下乡”的知青,但凡都是十七、八岁的年龄段,长期生活在城市里,在家有父母的照料,过着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参加“上山下乡”的知青,离开了城市,离开了父母兄弟姐妹,来到遥远的农村,开始了全新的工作和生活。

知青的工作,说白了就是务农。由于刚刚从学校里面走出来,没有从事过体力活,更没有农村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但是,这一代人,却靠自己的毅志力和顽强的拼精搏精神,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实现了人生的蜕变,完成了从一个学生到一个农民的转变。耙地、施肥、插秧、秋收、夏播、挖泥、开河、打麦,样样活都干,和当地的农民兄弟姐妹们一起不分彼此,挣工分。

6

7

我的讲述干脆取个名:《知青往事:我心中的活菩萨》

青春是一阵风,我们曾在风里飘得好远好远;青春又是一场雨,落下了单纯,流走了岁月,沉淀了情感;岁月里一些人一些事久久难以忘怀,并随着时间推移永驻心里,伴随一生,刻骨铭心。

那是我上山下乡当知青,18岁,1976年,稻谷和玉米收割的繁忙季节。

记得一个午后,太阳依旧不依不饶烤着大地,晒场尘土飞扬,老队长安排休息十分钟,我居然在草堆里呼呼入睡了,朦胧中听见:“这是啥知青?地主娃娃这么偷懒,滚回城。”由于我家庭成份不好,非常敏感,猛操一根扁担冲向那个当众羞辱我的人,面对这个号称当地一霸痞子毫不畏惧,眼看流血不可避免,老队长快步抢下扁担大声吼道:要睡回去睡,不要影响我们学大寨。顿时晒场好静,乡亲们投来各种异样目光,目光里我分明看见了一个慈祥眼神,那是隔壁大妈,好象在说孩子听话要忍,转身朝我的小草屋跑去。

路经一片即将收割的玉米地,便一头钻了进去,躺在潮湿地里,点燃一支红芙蓉香烟,此刻心情平静了许多。阳光透过玉米叶片穿射下来五彩斑斓,忽然发现好多好多牵牛花,缠绕着玉米叶杆顽强地向上挣扎攀爬,淡蓝色、雪青色和粉色的花瓣附着泥土味道,散发出淡淡的飘香,那个爽。

8

[灵光一闪]我是1973年7月插队的,在生产队劳动了5年半,1978年12月30日托邓公的福返城。以前也回答过插队的一些往事,大多都是辛酸辛苦的,今天换个程序,来点幽默风趣快乐的![捂脸][捂脸][捂脸]

那时不叫村,是大队,村民称社员。

[耶]一天,一社员家丢了一只下蛋母鸡,社员靠几只母鸡下蛋去换点煤油,火柴,针线的。于是社员很焦急,去大队唯一聚集人最多的地方(小店),请大家帮忙去找鸡。大家七嘴八舌,说东的道西的,都不在点子上,下棋的管下棋,打牌的管打牌。我随口说道:谢奶梅,你何不牵着你家的公鸡去找啊!

[哈欠]老谢也别无他法,只得听从愚说,牵赶着公鸡去竹林里找母鸡,不出二刻钟,母鸡找到了。老谢很是高兴,回来翘起大拇指,把我一顿夸赞!并戏说我是秀才,这个广告在人多的小店一打,从此叫的人多了,秀才之冠扣到我头上了,怪不好意思的,鄙人才小学毕业,美其名:(知识青年)。

[捂脸]那时很穷,但我与老谢是穷开心的棋友,他也幽默,说道:他家母鸡去竹林里与情人约会去了,见老公来找,不得不回,还满面不乐,回来的路上还咯咯咯数落着老公,说搅了它的好事。还问道:你怎么想到了这么一个点子。鄙人答曰:凡事都有一个起始终了,母鸡也想跳出圈子,换个乐法,掌握自然规律,方能一语道破,并非天方夜谭。他又夸赞一番!

9

10

“崩漏”是很严重的一种病。

女孩在特殊时期过度疲劳进行超重体力劳动且遭雨淋后容易犯“崩漏”,1976年女知青苏小芸犯“崩漏”可把她和当地男青年树清害够苦。

我们一起有五人,二男三女,插队大洪山脉群山中的一个生产大队。我们那时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立志为深山建设洒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