磄瓷与珐郎有什么区别?
1
搪瓷与珐琅是有区别的。但区别不大。
珐琅是指一种可以烧熔的矿物质,能够均匀的附着在器物的表面。这点与搪瓷是共性。
珐琅彩在中国属彩瓷品种之一,是由欧州引进而来,在欧州是比较流行是以铜胎为主,珐琅彩由法国人殷宏绪(中文名)在康熙晚期引入中国,康熙皇见此物,画工别于中国瓷器,精至美观,画风写实性强,层次感分明,康熙皇帝受意下将铜胎画技法在康熙35年成功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彩瓷新品种,正式名称为"瓷胎画珐琅",在雍正、乾隆时期产量最大,胜行一时,珐琅彩瓷器是专供皇家玩赏的艺术品,宫庭控制极为严格,能给人们视觉带来美的享受的艺术珍品,色凋以蓝为主故也被称为"景泰蓝"。所以在工艺流程上珐琅要比搪瓷的工艺复杂的多。
搪瓷是以铁质为胎,经过冲压、打击、焊接等工艺来制坯,铁胎体薄后不依,表面清洁处理完,涂刷上可以烧熔的矿物质,就制成了一件搪瓷,搪瓷美观,实用、轻便、耐热、不含对人体有害物质、价格低廉,所以很受大众的喜爱,曾经流行一时。搪瓷胎质与珐琅瓷胎质不一。
2
磄瓷与珐琅有什么区别?
我是“以瓷惠(会、慧、汇)友”,对中国古瓷器的鉴藏有近三十年的实战经历和丰富经验,早在十几年前就发表过《古玩鉴定的误区》、《浅谈瓷器的手感》、《瓷器鉴定中的“望、闻、问、切”》、《气泡在瓷器鉴定与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和作品,现在就古董鉴定问题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现在入驻自媒体平台,期待与所有真爱古瓷的朋友坦诚沟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感谢各位朋友的捧场关注与点赞!谢谢!
而且声明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个人的收藏,万不得已用别人的图片,我会特别注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图片远不如实物精美漂亮,没办法,个人技术不行,光线、角度、距离都把握不好,大家凑合着看吧,能说明问题就行。
3
搪瓷 在金属表面涂覆一层或数层瓷釉 ,通过烧成,两者发生物理化学反应而牢固结合的一种复合材料。旧称珐琅。有金属固有的机械强度和加工性能,又有涂层具有的耐腐蚀、耐磨、耐热、无毒及可装饰性。搪瓷起源于玻璃装饰金属。古埃及最早出现 ,其次是希腊。
6世纪欧洲嵌丝珐琅、剔花珐琅、浮雕珐琅、透光珐琅、画珐琅相继问世。8世纪中国开始发展珐琅,到14世纪末珐琅技艺日趋成熟 ,15世纪中期明代景泰年间的制品尤为著称,故有景泰蓝之称。19世纪初,欧洲研制出铸铁搪瓷,为搪瓷由工艺品走向日用品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当时铸造技术落后,铸铁搪瓷应用受到限制。
19世纪中,各类工业的发展,促使钢板搪瓷兴起,开创了现代搪瓷的新纪元。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各种不同性能瓷釉的问世,钢板及其他金属材料的推广运用,耐火材料、窑炉、涂搪技术的不断更新,加快了搪瓷工业的发展。 搪瓷种类繁多,按用途可分为艺术搪瓷、日用搪瓷、卫生搪瓷、建筑搪瓷、工业搪瓷、特种搪瓷等。
搪瓷生产主要有釉料制备、坯体制备、涂搪、干燥、烧成、检验等工序。对于艺术搪瓷、日用搪瓷、卫生搪瓷、建筑搪瓷等,为了外观装饰和使用的需要,还需经过彩饰和装配。工业搪瓷设备则需经检测后再进行组装。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珐琅”,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
珐琅一词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当时东罗马帝国和西亚地中海沿岸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艺品称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机,简化为拂菻。出现景泰蓝后转音为发蓝,后又为珐琅。1918~1956年,珐琅与搪瓷同义合用。1956年中国制订搪瓷制品标准,珐琅改定为珐琅,作为艺术搪瓷的同义词。
4
本质是一样的。
5
70年代搪瓷上的彩料其实和清代民窑瓷器上的珐琅彩区别不大。
珐琅彩是指在景德镇制好瓷胎运到北京加彩烧的才叫珐琅彩。民间自己加这类彩料烧制的叫洋彩。
6
搪瓷是在金属或者其他较致密材质上高温考上一层漆。瓷器是用黏土,紫砂土,和一些粘性较大的土壤在塑成一定形态后高温定型而成的。前者是防止金属器皿生锈和增加美观的后者是一种传统的器皿制造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