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你是怎样理解“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朦胧意境?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白居易的《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这首诗歌很长,在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因上疏议政,陈词激切,受到权贵的诬陷,贬为江州司马,诗即写于贬后第二年。

本诗通过对一个论落江湖的琵琶女身世的描写,抒发了作者遭受打击后的苦闷和失意,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沉痛感叹,这种论落感是对黑暗社会愤慨的表示,它揭示出封建社会歌女受欺浚,被玩弄的悲惨命运,并反映出正直的官吏遭受排挤打击后的一些思想动态,在当時啇业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和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复杂激烈的情怳下,具有现实意义,对于我们了解中唐時期的某些社会状况也有一定的作用,

这虽是一首叙事诗,都具有相当浓厚的抒情成分,通篇脉络分明,层次清楚,抒情细腻真切,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鲜明,大大发挥了长篇歌行的特色,特别是琵琶女弹奏琵琶的一段,由于作者精通音乐,运用细致生动的艺术语言,描写了音乐的音响和旋律以及演奏琵琶的指法手法:并且通过"急雨""私语"莺语""流泉"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铁骑"一些具体事物来比拟各种不同的音响,写出了音乐的复杂变化写出了声音的疾徐经重,更从这些音响节奏中,衬托出弹者,听者的面部表情和内心活动,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都充分显示了作者诗歌创作的杰出才华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轴是琵琶上端系弦的小横木,用手转轴调整弦索琵琶,沒有开始弹就已经有无限深情,一声声都含有无限的情思。

2

文友好!对这个问题,曼声的理解是: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两句诗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作者从演奏者和欣赏者两方面进行的描写刻画。演奏者(琵琶女),写她的身世遭遇、才华风采,欣赏着(作者),写他的感受认识。

1、琵琶女是名角

作者白居易被贬九江郡司马的第二年,秋夜江边送客,以琴声知遇琵琶女。了解了她的身世遭遇,才华风采。

身世遭遇:琵琶女家住京城,是长安著名歌女。拜师于名门下,十三岁成名。琴艺精湛,名列前茅,有一群铁杆粉丝,更受到一些富家王公子弟的追捧,获得的钱财更是不计其数。可是,吃过了这碗青春饭,情况就变了。弟弟从军,教坊的妈妈死去,自己年纪大了,容貌不如当初,只得下嫁给商人。商人为了赚钱经常外出,经常留自己独守空船。想想生活的境遇反差这么大,禁不住经常夜里一人泪水纵横。

琴技高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 “转轴拨弦”、“轻拢慢捻抹复挑”,低头信手,琴技何等娴熟!曲未成而情先成,满腹心事,一生失意,似乎都要随着琴声倾泻而出。后面对演奏过程的描写,作者更是调动了很多手法,使无形的声音变得形象有声,使人如临其境,也产生了很多名句,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直接交待她演奏技艺的高超,进而使这篇《琵琶行》成为老幼皆知的名篇。

3

这两言诗句出自白居易的长篇“歌行”古诗(诗有754字),“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两句是此诗篇的第二段,写琵琶女受邀来弹奏琵琶,“转轴拨弦”是指女子调弦校音的动作,只有三两声。

其实是没有任何说头的,但诗人写诗要讲夸张,要为下面诗意的展开做“铺垫”,要围绕本篇的主题:紧扣琵琶女感伤身世的心绪展开描写。所以,就有弦外之音了,就得“转轴拨弦三两声”,便“未成曲调先有情”了。

这是一种写作手法,叫“夸张”。但是,就这两句在白居易的诗中可起到了承上启下、承先启后的大作用了。

上一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中间这句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子先有情。”

后一句是:“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4

题主好,我来就《琵琶行》的这句诗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想法。

要理解“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所表达的情境,必须将其放在《琵琶行》全诗中来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更好的透过白居易对歌女的形态描写,明白诗文要表达的本质内容和真实情感。

从这句诗描写的内容来看,其实是《琵琶行》第二部分中,白居易对琵琶女以及她演奏的琵琶曲的描绘,主要是琵琶女在前奏的试音中所表现出的高超技艺,曲未成而情先生,令诗人和读者不禁为之叹服。

下面,我从《琵琶行》全诗出发,重点对本句的情境进行解析。

一、《琵琶行》是白居易的著名叙事长诗,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内容全面,逻辑严谨,故事情节丰富,十分吸引读者。

《琵琶行》的故事梗概其实并不复杂,简单介绍起来就是,时任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江边送别,忽然听见了琵琶声,寻声而至,然后听琵琶女弹奏并引发自己感慨的故事。

5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诗句出处:

这句诗出自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句本意: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还没有形成曲调便已经让人动情。

结合实际分析意境:

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作者与客人离别之时,偶遇了弹奏琵琶的歌女,故事情节就此展开。白居易当时因为得罪了朝廷权贵而被贬至江州,仕途不畅的他即将与友人分别,内心正是百感交集的时候遇到了歌女。

6

单看这句话并不能理解这句话的深意。必须要知道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这句话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当时诗人谪居江州司马,心情抑郁不得志,身染有疾,送客至浔阳江畔,秋风瑟瑟。此情,此景,此人,此曲,触境生情,真情流露。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7

如果弄清楚了白居易与琵琶女子的各自身世,回过头来再细细的品味这两句,可能会体悟到这意境是如何地朦胧。

转轴拨弦,眼波顾盼,未成曲调,心意相通;再添那水色舟影,弦音低徐;自然产生了"愁人莫对愁人说,说起愁来愁更多的氛围...

这朦胧,是似曾相识,相见恨晚,心有灵犀吧?

不求甚解,等待引玉而写。

8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文字描绘了饱经人生苦难的琵琶女高超的琵琶演奏技艺,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迟疑,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自卑。轻拢慢捻抹复挑的自然,以及各种乐曲的稔熟。更有琵琶曲中的一波三折,流畅中的停顿,滞涩中的流淌,仿佛把人生的跌宕起伏全都抒发在这曲中,让人不禁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让东船西舫的人对月凝听,同病相怜,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而这一句转轴拨弦,未曲有情,更是作者直接刻画了琵琶女忧伤的情绪和高超的琴艺,刚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了听众的心。沒有坎坷的人生经历,怎能有如此高妙的对音乐的感悟啊。琵琶女艺高,作者的诗歌描写更是登峰造极。

9

这两句诗出自《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全诗先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紧接着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 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这些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10

曲声未扬,情绪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