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历史常识因新的出土的文物而被推翻了?
1
美洲岩壁出土发现象形文字,竟然和甲骨文如出一辙,这个发现推翻了世界历史常识,同时让印第安人是否起源于中国商朝的假设,提供了新的证据。这也让许多西方的历史学家跳了起来,一度提出了众多的新假设和质疑,那么中国甲骨文为何会出现在美洲的岩壁上呢?
整件事的缘起,来自于美国的一个化学家,这人的名字叫做鲁斯坎普,由于名称太长我暂时称为鲁斯,鲁斯主要的职业是个化学家,但是确是一位历史学家和铭文研究者(业余爱好),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在博物馆里接触到了铭文研究,此后就开始对这些奇怪的符号产生了巨大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泡在图书馆和一些博物馆中,他对铭文开始初步有所了解,后来还认识了一批爱好者,开始组织一些旅行,特别是他们对印第安人的铭文和玛雅人的石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周末他们经常会组织一些野外铭文考察,希望通过在一些荒无人烟的地方,能够发现一些古代印第安人或者是玛雅人留下的新足迹,因为他们相信玛雅人和印第安人不会那么神奇,忽然出现在美洲大陆,必定有他们的起源和来源。
由于西班牙人的入侵和冒失,导致了印第安文明和玛雅文明的忽然断层,现在这两个文明的许多过去历史都是一个迷。而正是这个迷,反而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希望找到一些铭文来找到新的突破口。
他自己住在伊利诺伊州,不过他和伙伴们,去过了许多不同的联邦洲,比如:亚利桑那州、加州、新墨西哥州、俄克拉荷马州、犹他州和内华达州等等,他们在野外考察时候,以外发现了一些地方,在岩壁有一些没人注意的象形文字,而这些文字刚开始他们只是收集。
2
3
一、清华简的发现。
清华简指的就是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这批竹简经鉴定是战国中晚期的文物,异常珍贵。从文字角度来分析,应该是楚国地区的文字。
因为在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前,这批竹简就被埋入了地下,所以躲过了焚书坑儒的厄运。不过与此同时,也使得后世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都没能发现这些竹简。
这些竹简上有很多重要的信息,不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尚书》的发现。有人表示《尚书》不是六经之首吗?千古文人都在读,怎么还需要发现呢?
原来清华简上所记载的《尚书》内容,和后来流传于世的《尚书》完全不是一个版本。不管是立意,还是文风都有很大差异。
4
19世纪,算是考古大发现时期,颠覆了许多旧知识,挖掘出许多新历史。不得不佩服西方人的实证精神:巴比伦泥板书、亚述尼尼微古城、印度哈拉帕遗址......统统都揭开了尘封几千年的历史。19世纪我们的很多文化人在干什么?研究茴香豆的“茴”几种写法?考证红楼梦里面谁跟谁“扒灰”?
《红楼梦》固然是了不得的好小说,但是整出个“红学”,消耗人力物力,美其名曰“考据”,实际是专门抠字眼抬杠,就算证明了“三个男人跟秦可卿乱伦”,又有什么意义?完全是吃饱了没事干。闲话少叙,话归正传:
“特洛伊木马”的故事,不但在西方广泛流传,就连咱们也是耳熟能详。讲的是“一个女人引发的两国战争”:斯巴达的美丽王后海伦,遇见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双方一见倾心、两情相悦,就牵手私奔了。斯巴达国王怒了,就喊着希腊的众兄弟城邦,组团开战,要暴揍特洛伊人,抢回老婆。
希腊联军群殴特洛伊人,打了十多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都战死了,海伦还是没有回心转意,转身嫁给了帕里斯的弟弟:得伊福玻斯。(邪恶猜想:估计斯巴达国王太丑,或者有狐臭?反正海伦就是不想跟他过)。硬干是在没辙了,那就智取呗,希腊人想出了,木马里面藏人的招——留下个大木马,假装退兵。特洛伊人把大木马,当成战利品推回城里。夜半三更,木马里爬出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特洛伊城终于被攻破。
这本来就是古希腊说唱艺人,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后来靠着《荷马史诗》发扬光大,传到整个欧洲。大伙也都把这当成是神话故事,夸夸瞎子荷马写得好而已。有个德国愣头青,偏偏认为神话里面隐藏着真实的历史。他就是德国版的摸金校尉(传奇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1822-1890。
5
有句话叫: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很多时候确是如此,因为人们更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事情,所以很多历史真相反而变得扑朔迷离。历史由于时间推移,真相被洇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但是由于不断的史料出土往往使得我们一贯认为的真相变得经不住推敲。
一
根据科学思维,任何事情都需要讲证据。但是历史由于时间的久远,往往缺乏证据,比如说商朝的存在。
虽然史料和古籍上记载的商朝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并没有实际的证据证明,这就使得很多人否定商朝的存在。一直到清朝末期,有一个叫王懿荣的人偶然去中药铺去买中药,他发现一个叫龙骨的药材。
他觉得很奇怪,于是翻开中医典籍,发现并没有这个药材,于是他研究了这个叫龙骨的东西。他惊奇的发现,每一个龙骨上居然都刻有类似文字的东西。
6
这里来说说均田制。这是一种存在于北魏到唐朝的土地分配制度;概括起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
一夫一妻田百亩——再穷的人,也要有田种。
-
100亩地中,口分田80亩;这些田,死后不能传给子女,要交还给政府,政府再分配给需要的人。
-
余下20亩,一开始叫桑田,到了唐朝叫永业田,其实还是桑田,可以传给子女。为什么桑田可以呢?因为桑树长得慢,一代人的时间里,还不能完全长好,如果政府要收回,就没人认真种桑树,养蚕宝宝了。
这个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政府要介入基层每家每户的土地分配。
7
我说一个比较偏门儿的啊。
之前普遍认为,蒙古族的前身——原蒙古人是居住在东北地区呼伦贝尔草原上的室韦人,在蒙古人进入蒙古草原之前,蒙古高原是突厥语族人群的天下,包括突厥人、回鹘人、黠戛斯人等等。直到突厥帝国、回鹘帝国相继崩溃,蒙古草原形成权力真空,东北的室韦鞑靼人才进入草原,随着原蒙古人突厥化的过程,成了蒙古高原新的主人。
因此蒙古高原上先由突厥人,后有蒙古人,先有突厥语,后有蒙古语。公元5-7世纪突厥人纵横蒙古草原的时候,原蒙古人还在东北地区默默生活。这是一个历史学界的常识。
然而在2017年匈牙利召开的国际阿尔泰大会上,Alexander Vovin(没办法说他是哪国学者,Vovin教授生于俄罗斯,在美国长大,本来主要研究日本,现在在法国工作,中文和蒙文也都非常流利)发布了一块在蒙古国发现的婆罗米文石碑。简单说来,这是一块7世纪的石碑,使用婆罗米文字,但写的是蒙古语。
这张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蒙古学信息服务平台
8
9
必须是“司母戊大方鼎”啊。
从小就知道叫这个!
然后,现在,人家叫“后母戊大方鼎”啦!
10
提起楼兰,很多人可能会第一时间想起那句诗: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是大唐诗人王昌龄所著,词句中所透露的霸气,恰合大唐盛世之威风。然而,王昌龄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楼兰早已消失在故纸堆里,它最后一次出现,也比王昌龄“破楼兰”要早几百年。
“(匈奴)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
楼兰这个神秘的过度,第一次出现在史籍里,是在西汉初年,距今约2200年。
在世人眼里,楼兰仅仅是个西域小国,他们的国王甚至还没有大汉的使者帝位高。以至于国王很使者顶嘴时,使者可以直接斩了国王、另立新君。(即,破楼兰典故)
自楼兰消失以后,没有人知道它在哪,也没人知道这是个怎样的国度。甚至很多人都怀疑,真的有这个国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