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7岁,想问题比较天真,说话有些不经过大脑,...
首先感谢您的邀请。
下面就由我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一、幼稚这个词的属性
幼稚---这个词语用在0~6岁的孩子身上100%是个褒义词,代表的意思是可爱、天真、纯洁。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认知都是从父母、身边的人和各种生活环境中获取的。
幼稚---这个词语用在6~18岁的孩子身上95%是个褒义词,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依然有着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通过各种行为来获取认知。但有5%的孩子的行为表现与他的年龄不符合的时候,幼稚这个词却是个贬义词了。通常很多家长把这5%的孩子表现出的幼稚和低智商、低情商、低能划等号,认为幼稚就是成长的步伐跟不上同龄人的节奏,其实这个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就算是孩子成熟得稍微慢一些,也只是孩子成长个体差异的问题,完全上升不到智商高低的层次。
幼稚---这个词语用在18岁以上的孩子身上是xxxx此处省略一万字。年龄和一个人是否真正的成熟却是两码事。在我们身边不乏有少年老成之人,也不乏有即使年过30岁,但行为依然幼稚可笑,这样的老男孩依然是数不胜数。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本文不分析12岁以上孩子和长不大的男人的幼稚行为。
孩子玩泥巴
二、幼稚其实是孩子心理发育及成长过程的一种表现
孩子的心理发育,一方面是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孩子的精神从其存在起就具备自我发展和学习的积极力量,这种潜在生命力逐渐分化并形成复杂的心理现象和系统。 另一方面,具有吸收性的心理帮助孩子从环境中获得各种经验,使之成为心理的一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性和行为模式。只是孩子的个性和行为还不够成熟,不够完美,所以大人们总觉得他们层级不够,所以太幼稚?
孩子天生就具有一种下意识的感受能力与鉴别能力,能积极地从外部世界获取各种印象和行为模式,并加以选择地进行吸收。这些印象不仅进入他的心理,还转成为他心理的一部分,在孩子身上得到具体化。孩子就这样创造了自己的“心理肌肉”,并把它用于探索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事物,蒙台梭利把这种心理成型的能力称之为“吸收性心智”。
下图是世界卫生组织0—10岁儿童体格心智发育评价标准参考值,请大家看看自己家的孩子心智是否达标。
儿童体格心智发育评价标准参考值
儿童体格心智发育评价标准参考值
孩子的意识发展是随着他的人生经历的增加而不断的脱离幼稚,从而成型和成熟
孩子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前进的过程,这种发展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自发活动到自由选择活动。孩子的无意识活动是贯穿于其整个发展过程中的,只不过生命的本能冲动在不断减少,而内在的心理需求不断增加。孩子的心理随着大脑的发育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不同心理特征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行的,同一心理特点的发展速度也是不平衡的,可以在某个时期发展十分迅速而在其它的时期则较缓慢。
自觉学习是脱离幼稚的一种表现
还有另一种“幼稚”就是所谓的不成熟、不圆滑,头脑“简单”,这个也上升不到情商高低的层面,它只是孩子的一种特质而已。
孩子要想从幼稚走向成熟,是必须要经历过挫折和失败
家庭变故越大的人,成熟的往往会很早。我在广州的时候,认识一个年仅12岁的小弟,那时候刚上初一。但他和大人交流非常的通畅。做事情考虑得很周到,说话的时候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也都很清楚。当身边有人不开心或者在想什么的时候,他总是很快就知道,那时候就很惊讶于一个这么小的孩子竟然懂得这么多。后来才知道,原来他是单亲家庭,在他四岁的时候,他妈嫌弃他爸太穷,而和他爸离婚了。有人会说,孩子多读点书的人,心里就会成熟些,但实际上呢?书读得多的人,往往是看到历史的总结过来的经验,经历归根结底是别人的,一个人要想真正地吸收,只有真正在他遇到的时候,才知道它的含义。
孩子的“幼稚”有时候不是什么缺陷,而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品质。
幼稚的孩子往往心地更纯净,更不会伤害别人。因为太过耿直而得罪别人,因为太过单纯而受到伤害,因为不善言辞而不讨人欢喜。但是这种吃亏所带来的好处却远远多于过早成熟的孩子。那些单纯的善良,简单的真诚,无畏的冒失其实是一个人生命之初最宝贵的东西,一个人做孩子的时间越长,这些宝贵的东西扎根生命就越深。
相反,那些过早成熟的孩子之所以能变得那样老练和世故,其实不过是被迫、或在成人的影响下抛弃了这些最原始的、最美的特质,过早地变成了社会人。
越“幼稚” 的孩子,生命就越真实,越动人,越贴近自己的灵魂。
孩子幼稚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让孩子做孩子。
当我们被现实的生活打磨掉了棱角,当我们忘记了做人的初衷,或许孩子还能给我们提个醒,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内心深处最真切的渴望,什么是发自内心最真实的感动,什么是人类最初的善良。在时间的面前,大家都是孩子。当我们已经无法体会到一个孩子“幼稚”的行为,“幼稚”的言语所萌生出的快乐,或许我们该停下来,等一等被落下的灵魂。
你觉得“幼稚”是好事还是坏事 留言区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