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刘邦当了皇帝,他爹需要跪拜呢?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我是雪上长留马行处,见字如见面。

刘邦是自己打下天下的,他父亲刘太公只是一介平民,按照规定,刘太公见到刘邦是要行跪拜之礼的。刘太公也跪拜过刘邦一次,那是刘邦刚当皇帝时,下朝来看望父亲,刘太公身边的太监说,“你儿子现在是一国之君了,谁见了皇帝都是要下跪的”,于是刘太公早早地等在门口,刘邦来时,刘太公行了跪拜之礼。

老子拜儿子,这儿子哪里承受的起啊?,刘邦再不敢轻意去看望父亲。一天刘邦闷闷不乐,叔孙通问皇帝其故?刘邦将叔孙通大骂了一通:“你制的是什么鬼礼法?弄的我连父亲都不敢见”,叔孙通微微一笑:“这还不简单,你封老爷子为太上皇不就行了吗。”于是刘邦封刘太公为太上皇,从此彻底解决了老子拜儿子的问题。

如果本身是皇帝而传位给儿子,其身份就是太上皇,不存在老子拜儿子的事,比如,唐高祖李渊传位给儿子李世民,乾隆传位给嘉庆。刘太公是历史上唯一未曾做过帝王而被尊为太上皇的人,虽然后人常以流氓来看待刘邦,项羽要将刘太公熬汤时,刘邦还说分一杯羹给我,其实刘邦还是很孝顺的,刘太公喜欢种菜,刘邦命人在御花园开出空地供父亲种菜,刘太公思念家乡及邻里,刘邦就让人在宫中重建故城,还邀故人陪伴,可以说,刘邦在行孝方面做到了极致。

谢谢阅读

2

这个问题当年困扰刘邦很久,不过最终还是被解决了。

家庭关系

从家庭关系看刘太公是父亲,刘邦是儿子,父亲跪儿子,这是逆伦了。别说刘邦就算是一个普通人也不会接受父亲跪拜的,只有儿子跪拜父亲的份。如果父亲真跪拜了儿子,那这个儿子就是不孝子,这就是我们的伦理价值观。从这个角度来说,刘太公不能跪刘邦,否则会陷刘邦于不孝,引发西汉伦理混乱。

君臣关系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刘邦被诸侯王推荐为皇帝,就是成了天下之主。此时普天之下没有谁比刘邦还大的,包括刘太公。

刘太公与刘邦是君臣关系,臣跪君是最正常不过的。

3

世上尴尬事很多,爹不得不给儿子磕头行礼就是其一。某一天,刘邦下朝去探望老父亲刘太公,“後高祖朝,太公拥篲,迎门却行。高祖大惊,下扶太公。”刘太公一反常态,搂着笤帚,站在大门口迎接刘邦。

刘邦大吃一惊,按照古礼,太公这个动作表示:我已为您执帚洒扫。这是一个奴仆对主人的礼节,爹对儿子行这种礼节,当然要把孝顺儿子刘邦吓一跳。

不是刘太公岁数太大,得了老年痴呆症,认不得儿子了,而是自己的管家(家令)对自己说了一番话:“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柰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

皇帝虽然是儿子,却是天下之主,您虽然是爹,但也只是个臣,让人主给臣子跪拜行礼,哪有这个道理?皇帝的威仪何在?

刘太公一哆嗦,是这个道理啊。因为自己是爹,皇帝拜了,还有本家叔叔大爷呢,拜不拜?还有庄邻七姑八婶,拜不拜?都拜了那还叫什么皇帝!

4

古代社会最尊贵职业莫过于皇帝,最尴尬的职业莫过于太上皇,尤其是天下由儿子打下来的太上皇。

刘邦经过自己的努力,艰难地打下了大汉江山,成为大汉的开国皇帝。刘邦成为九五之尊,刘太公的地位则显得非常尴尬。在国家层面,刘邦是皇帝是国家的君父,享受全国臣民的拥戴,刘太公属于臣民。在家庭层面,刘太公是父亲,是家族的家长,刘邦则是儿子,儿子应该尊重自己的父亲。

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和刘太公都意识到了这个棘手的问题,但是刘邦却始终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刘邦当皇帝之后,开始大规模分封刘氏。刘邦封了自己的儿子、侄子、哥哥、嫂子,甚至连去世已久的母亲也被追封,唯独没有封赏自己的父亲。

刘邦之所以迟迟不封赏刘太公,主要是不知道如何封赏他,也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两个人的关系。刘邦做为皇帝也会偶尔揶揄自己的父亲,史称: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5

这个问题,在《史记》明确记载了。刘邦与他父亲的关系。

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礼。太公的家令说太公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引,则威重不行。后高祖朝,太公拥篲,迎门却行。高祖大惊,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于是高祖乃尊太公为太上皇。心善家令,赐金五百斤。

什么意思呢。

刘邦像往常一样看他的爹,想跪拜他的父亲,但他爹的管家不愿意,就说,无上没有两太阳,地上没有两个皇帝。如今你已经当上皇帝了,是天下人主,而你是父亲也是你的臣民,主人怎么能拜臣子呢。如果这样,皇帝的威严就没有了。后来刘邦再去看他的父亲,他爹就抱了扫帚后退。刘邦赶紧去他爹,但老太公说道,你已经人主了,我做臣子怎么能乱天下王法。于是刘邦就封他爹为太上皇,才把事情解决的,并赏给管家很多钱。

从以上的话,就可以看出来,刘帮与他爹的关系就不能像过去了。那他爹需要跪拜刘邦吗。

6

刘邦以平民无赖的身份当上了皇帝,他身边的功臣也大多是地痞混混,所以在刘邦刚刚登上帝位不久,还没有建立一种完善的尊卑贵贱的礼仪制度,难免出现很多尴尬的场面。

一次刘邦要宴请群臣,在大厅摆了几十桌,喝酒的时候,有跟刘邦称兄道弟的,有划拳的,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喝醉耍酒疯的,也有拿剑砍柱子的,大厅之上一片乌烟瘴气、热闹非凡的场面,刘邦顿时傻眼了,心想:“我这皇帝当的咋这么窝囊,想想人家秦始皇巡游的时候,那威风,那威严,我是要秦始皇那种感觉,不是这样的”

于是刘邦把大儒叔孙通找来,要他把自己当皇帝的样子制定出来,按照秦始皇那种规格办,于是叔孙通下去就找人操练,并制作皇帝大臣的服饰制度、宴饮制度、朝堂礼仪制度等等一系列尊卑贵贱的礼仪。等有一天叔孙通任务完成的差不多了,就准备演练一次,刘邦这次跟往常一样来到朝堂之上,正要坐下龙椅宝座的时候,“唔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震耳欲聋的声音着实把刘邦吓了一跳,刘邦回过头看到了朝堂之下一排排整齐的队伍站着,刘邦顿时震惊了,心想“这才是当皇帝的感觉,哈哈”于是就大大嘉奖了为他制定礼仪的叔孙通。

刘邦尝到当皇帝的甜头,一次刘邦就去拜见他爹刘太公的时候,刘太公出门跪拜在前,迎接刘邦,这可把刘邦惊呆了,赶快下车扶起他爹说:“您老人家怎么跪起来了”。刘太公说:“你当了皇帝,是天下人的主子,我就是你的臣子,不能因为我是你爹就破坏了规矩”。这时刘邦才想起来把他爹忘记了,立马尊他爹为“太上皇”,并说只能儿子拜爹,没有爹拜儿子的道理!

《史记?高祖本纪》

7

这个提问很有趣味性!是啊,刘邦虽然是皇帝,但也不能让刘太公向他三拜九叩啊,那岂不是颠覆了封建社会强调的“孝道”吗?

如果连皇帝都没有了孝道,他又怎么可能号召老百姓,服从封建伦理道德呢?可是刘邦却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刘邦的手下有人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刘邦尊刘太公为“太上皇”!他们认为“大于帝者曰皇,无大不大曰太上”,刘太公既然是皇帝的父亲,那就理应被尊为“太上皇”。

其实,这个所谓的“太上皇”也只不过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称号而己,只有名义上的尊贵,而没有任何实际权力,也不影响皇帝行使最高权力。

有意思的是,自从刘邦首创了“太上皇”以后,后世皇家多有效仿者——比如,唐高祖李渊,在被迫退位之后,就是以“太上皇”的身份终其残生的;再比如,宋高宗赵构也以“倦政”为理由,主动让位给宋孝宗,然后以“太上皇”自居。

8

历史上得国最正的就属刘邦和朱元璋了,因为他们的父母都是普通百姓,没有名门望族的背景,他们都是白手起家(刘邦起义时只是一个小亭长),依靠自己一步一步拼出来的江山,而朱元璋当皇帝时他的老爹已经死了,无需考虑人伦之礼,可刘邦比较尴尬,他的老爹刘太公还活的好好的。

刘邦作为皇帝,是万人之上的身份,按照君臣父纲,他的老爹刘太公需要向他磕头可他同时也是刘太公的儿子,儿子见父亲当然要行跪拜之礼,何况是封建时代,最讲孝道。

据司马迁《史记》这样记载,刘邦当皇帝以后,每五天去朝拜一次刘太公,每次朝见刘太公都是行跪拜之礼,礼仪得当,极显父子情深。刘邦这样做也许是真的尽孝道,也有可能是做做样子,行百官之表率。

9

需要的。

刘邦他爹不仅要跪拜作为皇帝的儿子,而且场面非常尴尬。这是因为刘太公从没当过皇帝,哪怕他是皇帝的爹,地位也高不过皇帝。

古代虽然讲究父慈子孝,但更讲究忠君。

臣民对君主的忠诚和臣服关系,是远远高于一切伦理的存在。因此,刘邦和刘太公这对父子,就尴尬在了这里。

如果以父子关系而论,刘太公尊而刘邦卑;但若以君臣关系而论,刘邦尊而刘太公卑。

10

刘邦当了皇帝后,对待父亲,比当亭长时更加恭敬,怎么敢让他爹跪拜呢?这不仅出于父子之情,也是刘邦治理国家,政治上的一种需要。

《史记》有这样一段记载:

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礼。

这里说得是,刘邦当了皇帝后,每隔五天就去看望父亲刘太公一次,见到父亲行跪拜礼,和普通老百姓见父亲行一样的礼节。

刘邦刚刚建立汉朝,百废待兴,应该说比当老百姓时更加忙碌,做百姓时,刘邦也未必能做到这样有规律的去拜见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