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签订《澶渊之盟》,30万岁币换来百年和平到底...
1
先说答案吧,一个字值,两个字真值,三个字太值了!
别看广告,看疗效
澶渊之盟以后,宋辽约为兄弟治国,开放贸易,使者往来不断,保持了上百年的和平。整个北方“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干戈”。
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保持和平时间最长的时间了,往前追、往后找,没有那么长时间的和平岁月。要知道战争的残酷性,血流成河,肝脑涂地,百姓生于乱世,连猪狗都不如。所以有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的说法。
宋朝能否有更好的结果,比如打败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
澶渊之盟前,宋国一直致力于收复燕云十六州,完成华夏统一,辽国将燕云十六州视为赋税重地,不肯放手。宋辽双方,从宋太祖开始到宋太宗时期,已经打过近20年的仗,互有胜负,却谁也消灭不了谁,因此和平是理性的选择。
2
3
公元1004年,辽宋达成“澶渊之盟”。根据盟约,宋辽平等、和平相处,约为兄弟之国,宋朝每年给予辽朝岁币十万两银、二十万匹绢,“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从“澶渊之盟”生效,到北宋末宋朝与女真秘密订立“海上之盟”,辽国两国实现了一百余年的和平。
那么宋朝用每年30万的岁币来换这100年的和平,到底值不值得?我们先来算经济账,这笔帐宋朝人也算过。宋人是这么算的:“虽每岁赠送,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岁遗差优,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什么意思?意思是说,宋辽达成和约不打仗,宋朝方面每年要支付30万岁币;但如果没有达成和约,双方打起仗来,则战争经费将是岁币的100倍。
日本汉学家斯波义信从另一个角度算过账:由于宋朝对辽朝的贸易长期处于“出超”地位,每年的岁币基本上又流回宋人手里,通过对辽贸易,宋王朝每年可获80万贯价值的顺差,数额超过送出去的岁币。
更重要的账我们还未算,那就是和平的价值。打仗是需要传出生命代价的,战火燃过,将是无数老百姓流离失所,无数士兵马革裹尸。这个代价更大。
说到这里,相信你对“宋辽签订澶渊之盟,30万岁币换来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这个问题,心里应该有了答案。
4
北宋真宗年间,宋与辽达成澶渊之盟。有益双方太平,百姓免受战乱之苦,国家顺利发展,百年和平当然值!
5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实在是一句话说不清哦。
但豹眼认为,北宋这笔生意还是亏大了,因为主权与国家安全不能只算经济账,更应该从政治、军事上考虑。
即便杀敌八百自损一千,该干还得干。更何况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岂有不战就赔钱的道理?
远的不说就先说一下抗美援朝吧。
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开始,先后入朝作战部队190万,补充兵员近50万,共计240万,在朝最大兵力一度高达135万。
中国为抗美援朝战争共消耗各种物资560万吨,战费62.5亿元人民币(当时约25亿美元)。
6
值得。
对于宋朝这个既懦弱又富有的朝代来说,喜欢花钱买平安,只要能保住江山,宋朝朝廷就觉得值,尽管后来还丢了江山。
7
大家好我是青岩。宋辽签订《檀渊之盟》,30万岁币换来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我认为不值。
宋朝建国之初。乃是宋太祖赵匡胤趁后周皇帝柴荣突然病死,趁其子柴宗训年少。诈称边患祸起,领兵至陈桥发动兵变登基为帝。赵匡胤16年后病死,其弟赵匡义篡位为皇。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宋太祖和宋太宗都采取了《重文抑武》的处事理念极力压制军队中的武将阶级。到宋真宗时期,空有雄兵百万钱粮无数却不能压制辽国的进犯。实为以文官统领武官,以内行统领外行的必然结果。辽圣宗进犯大宋之时,国力已然衰退。虚弱的国力不足以支撑他大规模的用兵更不用说统一中原。以降将王继忠为纽带,促成的《檀渊之盟》。宋真宗高兴,辽圣宗也喜欢。大家来了一个皆大欢喜。真乃可笑之极。宋朝皇帝继承有中原大地,占有经济和科技再加人口的3重优势。本应该《应天道顺民意改革军政一统中华的大好河山,重震大唐的威仪》。
从宋朝发展来看《檀渊之盟》带来的经济繁荣,国富民足。但跳出宋史站在整个中华民族史的至高点上看《檀渊之盟》带来的和平消磨了宋朝皇帝的斗志,使他们安于现状。经济的繁荣带来国力的增强,反观军队,军纪涣散形同散沙毫无战斗力可言。经济与军力带来了巨大的反差。中原民族何时这样不堪,只知安逸不思进取。面对大辽,西夏,大金,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崛起。宋朝的皇帝不思进取,只是一味的防守。从《檀渊之盟》结束后到明朝建立的500年间,中原民族一直深受北方少数民族的侵害屠戮压迫。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建国,中原民族饱受压迫不断南迁。中原人口减少一半以上,这500年浸满中原民族的血和泪。(笔者绝非戏言,客家人就是北宋灭亡时南迁的汉人在南方的直系后裔。客家人的意思就是客居于此,在此做客的意思。也表达了他们思念家乡,愿意重回故里的美好意愿。)
8
宋朝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局面,但未能实现全国统一,这点北宋统治者是清醒的,而辽也认为代表中国,以“正统”自居,两政权并存的情况下都坚持一个中国,在实力地位为前提的情况下,签订了澶渊之盟,也称辽宋结盟,有点类似于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会盟形式,在濮阳签订的,盟约签署后换来了两国政权一百多年的和平共处局面。
宋《契丹使朝聘图》。
《辽史》记载是宋朝先求和的,《宋史》记载是辽国先求和的,明摆着两国都有点忌讳谁先提出来,有失颜面,当年能促成和谈的关键人物是王继忠,两国史料都有重点写这个人,王继忠也很尴尬,他本是宋朝的河北路都转运使,辽军南下被逮到,又授予他官职,等于说王继忠身兼两国官职,来回充当谈判使者,最后达成和谈,辽国虽为城下之盟,但先抛出橄榄枝,宋朝虽有乞和之嫌,但还算体面。
宋仁宗下令将真宗回銮诗刻于澶州,建回銮碑,图为澶渊之盟遗址上的回銮碑。
宋辽两国接受“南北两地,古今所同”的观点,同意双方正式互称南、北朝,于是辽宋就成了兄弟之邦。谁为兄长谁为小弟以当朝皇帝的年龄计算,宋真宗赵恒年长于辽圣宗耶律隆绪,签订时宋真宗是大哥,辽圣宗是小弟,宋给辽递国书时,宋真宗把萧太后喊婶儿,真宗死后儿子赵祯继位为仁宗,当时辽圣宗耶律隆绪还在位,于是宋仁宗把耶律隆绪喊叔儿,到了辽兴宗耶律宗真时,他又把宋仁宗喊哥,仅称呼上看,两国尽显骨肉亲情,一片祥和。
9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30万岁币对于大宋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九牛一毛而已。
澶渊之盟规定,宋朝每年送给辽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圣宗为弟,称萧太后为叔母,互约为兄弟之国。
大家知道其中白银10万两,对于大宋是什么概念?
10
从宋朝的财政收入来说,30万岁币确实不高,而且还得到了与辽国的基本和平,这在许多人来说非常值得。然而,值不值不仅仅看钱,能用钱衡量的东西都不是真东西。爱国之心、爱心、爱情这些不能用钱衡量的东西才是真东西。
宋朝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失去的是“历史责任”与为了自身统治可以抛弃一切的“自私之心”。
(1)宁我负天下,不许天下负我的心理,已经到了无耻地步
1005年1月,辽宋签订的“澶渊之盟”中划定了双方边界以白沟河为准。这本质上就是放弃了幽云地区。造成该地区汉人在日后的岁月中被称作“汉儿”。